新闻垄断的结果和评价
1、一城一报(台)的普遍化
垄断是自由竞争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垄断一经出现,又会在一定的程度上消除竞争。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报业的垄断化进程,证明了这一重要的规律。以美国为例,在十九世纪的大中城市,一般都有两种以上以及十几种日报。由于竞争的激烈和兼并的加剧,加上其他的原因,日报种数越来越少,有越来越多的大城市,渐渐地消除了日报之间的竞争。下面的表表明了1880年至1930年间,美国城市日报历年变化的情形:从表中不难看出,仅从报刊种数而言,美国报业在1900年便达到了顶峰。自此而后,报纸种数愈来愈少,拥有多家日报的城市也呈现了同样的趋势。与此相反,一城一报的现象则越来越普遍。从1880年至1930年,独家日报的城市数逐年递增,由149个发展为1002个,独家日报城市占出版日报城市的百分比亦年上升,由38.3%递增至71.5%,独报城日报总数占全国日报的百分比也由17.5%上升到51.6%。与此相对,拥有两种以上竞争性日报的城市,占出版日报城市总数的比例,从1900年起不断下降,由61.5%递减至1943年的9.7%。这表明,多家报纸之间的自由竞争,在美国越来越多的城市,逐步地在消失。在越来越广的范围内,垄断取代了竞争。这种情形在英国、法国、德国等,均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2、社会舆论越来越为少数垄断新闻集团所控制
报业垄断不仅在越来越广的范围内消除了竞争,使一城一报的现象日趋普遍;而且由于控制众多新闻媒介的垄断报团的出现,使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自由公正的意见市场”遭到破坏,多种声音为一种声音所取代,言论的多样性原则为高度一致的思想所打破。垄断报团不仅控制了报纸、控制了消息传播,也控制了社会的舆论。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报团对舆论的控制程度,不断得到加强。这种控制主要是通过把握舆论赖以形成的材料的传播来实现的。在此期间,世界新闻事业的最大变化,莫过于垄断报团数量逐年增加,报团控制的日报数及其占日报总销量的百分比也年年上升。以美国为例,在1900年,美国的垄断报团有8个,控制日报27家,其销数占当年美国日报总销量的10%。1930年,美国报团数上升为55个,控有日报311家,其销数占当年日报总销数的43.4%。至1970年,美国报团数再增为157个,控有日报879家,其销量占当年日报总销量的63% 。可见,越来越多的美国读者,是通过垄断报纸获取消息和评论的。而垄断报团的另一个特色就是在许多不同的城市拥有多种报纸。一家报纸控制一个城市,一个报团控制几个或许多城市。报团的规模越大,垄断越是普遍,它对于舆论的控制就越是强而有力。
3、垄断寡头对新闻传媒集团的控制
虽然垄断报团控制了资本主义国家报纸发行量的相当部分,控制了民众赖以思考、赖以判断的消息来源,控制了舆论。但垄断报团并非社会舆论的最终操纵者。在报团的背后,还有更为强大的经济力量。这种经济力量常常以直接的政治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垄断寡头(大财团),正是他们在通过报团来控制舆论。 垄断寡头控制报纸的手段,主要有三个。
其一为连锁董事制度。所谓连锁董事,是指大银行、大财团的董事兼任新闻媒介企业的董事,而大众传播媒介企业的董事亦兼任银行、财阀的董事。这种互兼董事的制度,使得垄断报团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与垄断寡头相连接,彼此相互利用,以对方的利益为利益,从而加紧对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控制。美国《华盛顿邮报》的副编辑主任本·巴格迪坎在《传播媒介的垄断》一书中指出,美国“共有50家最大的公司控制着美国大部分印刷和广播工具。”
其二为收购新闻媒介公司的股票,掌握新闻媒介公司的所有权,从而扩大垄断寡头的经营范围,使得垄断寡头不仅拥有银行、工厂、矿山,而且还拥有报团。在这种情况下,“报业集团本事又是更大财团的一部分。” 报团老板必须正视的,不仅是新闻规律、经济规律,更重要的还是垄断寡头的意志。
其三是利用广告来影响报团以及报纸的编辑政策、言论倾向。工业革命之前,近代报纸之所以难以获得独立的地位,除了政治因素外,主要是经营基础脆弱,仅凭发行收入不足以维持报纸生存,而提高报价又不利于报纸销售的扩张。此后,大众化报纸的勃兴,根本的原因便是工商业发展带来的广告收入的激增,广告收入逐渐成为报社的主要收入来源。到20世纪前半期,在一些发达国家,广告收入甚至超过了发行而成了报社经营的命脉所系。然而广告的投向并非没有条件。广告客户在媒介的多样性及其无限的广告需求面前,可以待价而沽,择善而从。听话的,愿受支配的报团,可以得到大量的广告;反之,就得不到广告。在广告主面前,新闻媒介是挺不起腰杆子的。 报业垄断的出现与发展,改变了世界报业的基本结构。对于这一重要的历史现象,肯定者有之,支持者有之,否定批评者有之,既肯定又否定者亦有之。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1,赞成
持肯定态度者一般认为,垄断消除了竞争,并非一件坏事。因为没有竞争,报纸之间就大可不必用耸人听闻的、煽情主义的手法去兜售新闻,这样一来,不仅能保证报纸内容的水准,同时也能有利于报纸对各种消息、意见作平衡的报道。也有人认为,报纸所有权的集中,使新闻媒介企业的经济实力更为雄厚。雄厚的经济实力一方面能使报社更易于更新技术设备,培训教育人才,扩张消息搜集网络;另方一面它还可以“通过组织、管理和生产的合理化以及由较小单位自行支配中央资金的办法”来导致更高的效益,而所有这一切的结果就是,用户可以得到更多的新闻。他们相信:新闻出版事业的现代化可以导致销售量的增加,而新闻出版事业的集中则可以使报纸获得更广泛的新闻。” 还有一些垄断报团的老板认为,只有垄断性的新闻媒介,才是经济上能独立、政治上能抵制政府、各种实力集团干预的自由报业。美国甘尼特报团的主要负责人约翰·珀塞尔就表明这样的意思:新闻出版机构分散,容易给政府各个击破,容易给政府牵着走,干对政府有利的事情。只要有强大的政府存在,就必须有强有力的、经济上独立的垄断报纸。这些垄断报团老板还力图表明,他们并不像某些人所想象的那样热衷于干预报纸的编辑方针和言论政策。在他们看来,“各地方报纸的主编或发行人有全权决定他们的编辑方针。”而报团的作用,“只在于确保各级人员高度称职,业务能力强,献身报纸工作,把报纸的利益同国家、地区的利益结合起来。
2,不赞成
持否定态度的人则相反,在他们看来,报业垄断的发展,将会带来无穷的祸害。它首先表现为对新闻自由的危害。新闻自由要求新闻来源多样化,而垄断则使新闻出自一家。垄断报团的老板可以控制一个地区的新闻,使公众没有选择的余地,从而“限制了意见范围和论争领域,助长了千篇一律并迫使人们接受占统治地位的少数人的准则,从而有可能对那种对民主具有重要意义的思想多元化构成严重威胁。” 美国加尼福里亚大学教授本杰明·巴格狄金指出,现在由一个人指挥报团的倾向,“至少在理论上,美国报纸读者每天所得的文字新闻就由不足1700人来决定。其中1545人各居一镇,把持那里唯一的一家报纸。报纸连锁企业增加了新闻的集中控制,结果是63%的日报读者,或3950万个家庭的成员,所得的文字新闻为35家报业集团,也许是35个人所控制。”美国前副总统阿格纽也惊呼:“报业集中日益严重,发展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报纸控制在越来越少的人手里。其结果是关于报纸与电视网是中立的这种天真的想法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美国参议院“反托拉斯反垄断委员会”主席爱德华·肯尼迪也警告,大的垄断报团由于兼并独立报纸和鲸吞整个集团,而变得越来越强大,“严重有害于我们的民主。”
对垄断持否定态度的人,还有更多的理由反对这种报业所有权集中的倾向。在他们的心目中,报业垄断公司的主要目的是赚钱,他们把报纸看成是造钱机器,只要报纸能生利,不管它的内容如何,其结果自然会影响到报纸的质量。为了争取读者,维持数额巨大的广告收入,报团老板往往不愿意他们的报纸介入一些有争议的问题的讨论,或采取强硬的立场,因为这样一来,势必得罪某些人,招致经济上的损失。报团老板大多住在外地,对于所属各报的当地情况不了解,不关心,他们只满足于各报采用从通讯社那里得来的廉价内容充塞版面,而不愿意它们花较多的钱自己采访当地新闻。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垄断消除了竞争,没有竞争的状态,就会使新闻从业人员惰性复发,丧失积极奋进的动力,缺乏创造性和主动精神,这必然会降低报纸的品位,削弱报纸的社会服务功能。
上述持否定意见的批评家们虽然对垄断的弊端痛切陈词,但他们都没有要求拆散报团。在他们看来,“拆散巨大的传播网同拆散石油垄断或烟草垄断不一样。如果人们由于传播机构太强大而予以拆散,他们就会破坏他们自身所需要的服务。”⑨所以最根本的解决办法,不是报刊所有权的变更,而是应该由报纸本身、公众和政府三个方面共同努力以改进报刊的业务工作,加强报纸的社会责任感。这种意见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观点是有很大的差距,甚至是对立的。根据后者的理论,要解决垄断造成的弊端,根本的途径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彻底地改变报刊媒介的所有制形式,使报纸掌握在代表人民的政府、执政党手中。
3,折中
还有一种折衷主义的见解。持此种观点的人认为,报业垄断的规模越来越大,一个城市只剩下一家报纸,这一事实本身并不是件坏事。一个报业垄断公司,一家报纸的好坏,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垄断公司的性质,取决于它们的老板、社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他们抱有何种目的,如何经营报纸事业。由垄断报团控制的报纸,有些属于世界上优秀的报纸之列,报格高,内容严肃,态度客观,立场公正;有些则平平庸庸,报格低下,充满刺激,因此决不能以偏概全。美国著名新闻学教授雷蒙德.尼克松主张:“出版自由和民主制度的最大敌人不是‘垄断',而是办报的旧传统。”可以算是最有代表性的一种。
上述三种意见,在社会上都有其赞成者。谁也说服不了谁。我们认为,从新闻历史的角度来看,报业垄断、所有权的集中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尽管有相当部分人对此持否定态度,却也无法否定。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它表现出了对社会发展有利的一面,也表现出了不利的一面。正如火药的发明,虽然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但其作为大规模屠杀武器,又受到了社会广泛的责难。报业垄断本身,为报纸质量的提高创造了经济条件,也为一些唯利是图的商人、政治野心家提供了可钻的空子。这是任何人都否认不了的。在这个意义上,评价报业垄断,恐怕不能简单地从非好即坏的极端的形而上学出发,而应根据辩证法的观点,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