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菌核病的症状是什么?如何防治
2019-02-19 · 农业农村部直属的大型综合出版社
向日葵各生育时期均可受害,病菌可侵染根、茎、叶、花盘等部位,形成根腐、茎腐、烂盘等。
(1)根腐型。发病部位主要是茎基部和根部,初呈水浸状,潮湿时长出白色菌丝,干燥后茎基部收缩,全株呈立枯状枯死,菌丝凝结成团,形成鼠屎状菌核于基部周围。
(2)茎腐型。发生在成株期,主要侵染植株的茎基部和中下部,病斑初为褐色水浸状,茎秆易被折断,茎内外形成大量的菌核。
(3)盘腐型。主要发生在向日葵开花末期,花盘背面全部或局部出现水浸状病斑,变褐色并软化,整个花盘腐烂,长出白色菌丝,逐渐产生菌核,自行脱落。
向日葵菌核病的防治以农业防治和耐病品种为主。防治方法如下:
(1)向日葵制种和繁育基地,要进行严格的产地检疫。
(2)合理轮作,至少要有3年以上的轮作期。
(3)选用耐病品种。
(4)加强栽培管理。调整播期,适时早播或晚播;向日葵地要进行深松深耕,耕深为10~15厘米,要及时清理病残体,减少病源;合理稀植,提倡麦葵间作;合理施肥,培育壮苗。
(5)药剂防治。①土壤处理: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每亩1千克拌适量沙土,结合播种均匀随种施入。②种子处理: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2%~0.5%拌种。③药剂喷施: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40%多?菌核(多菌灵+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均匀喷施。
2024-10-30 广告
成株期染病根或茎基部产生褐色病斑,逐渐扩展到根的其它部位和茎,后向上或左右扩展,长可达1m,有同心轮纹,潮湿时病部长出白色菌丝和鼠粪状菌核,重病株萎蔫枯死,组织腐朽易断,内部有黑色菌核。茎腐型主要发生在茎的中上部,初生椭圆形褐色斑,后扩展,病斑中央浅褐色具同心轮纹,病部以上叶片萎蔫,病斑表面很少形成菌核。
叶腐型病斑褐色椭圆形,稍有同心轮纹,湿度大时迅速蔓延至全叶,天气干燥时病斑从中间裂开穿孔或脱落。花腐型初在花盘背面生褐色水渍状圆形斑,扩展后可达全花盘,组织变软腐烂,湿度大时长出白色菌丝,菌丝穿过花盘在籽实之间蔓延,最后形成网状黑色菌核,花盘内外均可见到大小不等的黑色菌核,果实不能成熟。
防治方法
(1)与禾本科作物实行5~6年轮作。
(2)将地面上菌核翻入深土中使其不能萌发。
(3)种植耐病品种如龙葵杂1号、Ro-924等。
(4)清除田间病残体,发现病株拔除并烧毁。
(5)适当晚播,增施磷钾肥。
(6)种子处理用35~37℃温水浸种7~8分钟并不断搅动,菌核吸水下沉,捞出上层种子晒干。种子内带菌采用58~60℃恒温浸种10~20分钟灭菌。
(7)药剂防治用种子重量0.32%的50%腐霉利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拌种。花盘期喷洒40%纹枯利可湿性粉剂800~1200倍液或50%农利灵(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60%防霉宝超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重点保护花盘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