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展开全部
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的目标是培养中小学生一定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指的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培养的、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和能力。作为信息社会的一个人,不仅应具备获取信息、理解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还应具备创造信息、发布信息的能力。要使小学生逐步具备这些能力,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尽量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 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它的实践性很强,知识教学必须通过学生上机操作练习来巩固与检验。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时尽量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所谓“任务”是指我们将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设计成一系列的“学习实践”任务。通过任务驱动来调动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拓展知识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给学生布置任务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感受完成任务的快乐。当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任务”的创造性设计、构思非常重要,“任务”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情绪。 二.情感参与有利于动手能力的培养 18世纪启蒙思想家卢梭曾经说过:“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是创造的非智力源泉。有了兴趣可以变苦学为乐学,变厌学为愿学,变被迫、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创造地学习。而兴趣支配人们的行为的动机,并非人的头脑中固有的。因此,有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恰当地引导,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例如:在讲到画图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平时我们都是在图画纸上画画,今天我们一起在计算机中画画好吗?”这样,学生就会思考,在计算机里怎样画画?无疑会诱发学生在感情上的参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所以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计算机产生兴趣,想自己去研究、去动手操作,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分层教学,因人制宜,因材制宜 针对中小学生动手能力发展水平的个别差异,实行“分层教学”策略。在备课时应必须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差异,根据学生动手能力的现实发展水平,提出与目标相匹配的易、中、难三个档次的教学要求。在上机辅导时也要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辅导也要有不同的要求,特别是能力比较弱一些的学生对他们的辅导要更加有耐心,给予他们关爱和帮助,他们比能力较强的学生更需要教师的帮助。因此,应把辅导重点放在操作能力弱的学生身上,可以对他们进行个别化的辅导,让他们尽快能够赶上能力较强的学生。这一点对于每个教师来讲也是最难实施的一个环节,教师必须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来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