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师生积极互动
2个回答
2017-04-29
展开全部
如何实现师生积极互动
师生互动现象在课堂教学中是客观存在的,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根据其产生效果的不同,可以把师生互动分为正互动和负互动。正互动就是指能取得积极效果的互动方式,即有效的师生互动;负互动是指不能取得积极效果,甚至是负面效果的互动方式,即无效或影响教学效果的师生互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交往互动,是实施新课程理念的基础,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条件。那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又该如何追求正互动,避免负互动,使师生在多层次互动的共同作用下,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呢?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思考。
一、找准“契入点”,借机互动
寻找“兴趣点”,以趣引动。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助推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符合学生身心特征的“兴趣点”,以学生喜爱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激起学生参与互动的欲望,达到提高师生互动有效性的目的。如在学习《镜子改变了什么》一课时,我就以激趣的方式导入新课。上课之前请八位同学玩一个游戏。游戏规则:两位同学一组,其中一位扮演照镜子的人,另一位扮演他的像,表演的动作自编,看哪两个同学的表演最精彩,合作最默契。学生对四组同学的表演,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根据学生的猜测,灵活地引出镜面对称,从而揭示课题。上述片段就抓住了学生的年龄特征,由生动活泼的表演着手,唤起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达到了课堂设计的初衷。
寻找“探究点”,以研引动。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一知半解”的事物更容易产生探究的欲望。教师需要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在知识的“结合点”上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产生新问题、新困惑,并以此为探究点,引导学生探究思考。这种时机的把握能充分提升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在讲解物体正对镜面时像的特点,我组织了如下活动。
师:每位同学对着镜子,举起你的左手,镜子中的像举起的是哪一只手?
生1:左手(哄堂大笑)。生2:右手。
此时我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开始寻求证明自己答案的途径和方法。这里,教师正是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利用了学生对知识的“一知半解”,设置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由已知探求未知,实现了师生之间的正互动,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创造“思维点”,以思引动。数学思维的训练始终是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然而,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教学内容的区别,有些知识中的思维过程比较难以把握。此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参与学生的讨论,帮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思考问题,把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点”。在学习《截一个几何体》时,我先作教师谈话。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所得的截面可能是什么形状?然后引导学生大胆猜想,从“可能性”出发,猜测所截得截面的不同形状。再让学生利用小刀对所带正方体进行切截,并与自己的猜想的结果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大胆猜想,让学生懂得探索数学问题是从猜想开始的。但又不能停留在猜想上,还需对猜想进行证实。猜想与证实结果的比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创设好路径,铺路互动
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互动包括行为互动、情感互动和认知互动。行为互动是基本的互动形态,指师生在课堂中的行为表现,双方是否积极或者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情感互动是指师生在课堂中的情感投入,双方学习中是否伴随着积极的情感。认知互动是指师生在课堂中所采用的策略,双方思维的活跃程度是通过一些策略来体现的,认知互动能够使学生获取和整合新知识。由此着手,我们也就把握了达成师生有效互动的三条基本路径。
实践——重探究过程的师生互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过程与方法同样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现代教学观也认为,学习是一个以知识学习过程为载体的,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从而提高自己适应能力的一种活动。因此,有效的师生互动应该实践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以“实践”为特征的师生互动过程更多的是以外显的行为来体现的。
在初中数学教材中,许多数学知识需要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实验,然后发现、探究、总结等得出规律。在学习这些知识点时,
教师要精心放手交给学生自行探索、解决。教师只提供必要的“研究材料”,并挑战性地设问,引发学生合作兴趣,激发学生深层求知欲望,使学生迅速进入积极思维的创新境界。让学生通过自觉独立思考,认真研究分析,克服困难,实践探索。
体验——重情感熏陶的师生互动。情绪感染在教学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教师的教育热情和学生的学习情绪往往是影响师生互动的重要因素。教师的情感投人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关注学生的需要,要适时地肯定学生的学习。这样的师生互动有利于数学学习的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和富有个性,容易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思辨——重思维发展的师生互动。有效的师生互动,必须有师生思维碰撞的过程。它既可能是师生思维的冲突,也可能是师生思维过程的相互补充。在学习物体垂直于镜面时像的特点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情景。
师生互动现象在课堂教学中是客观存在的,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根据其产生效果的不同,可以把师生互动分为正互动和负互动。正互动就是指能取得积极效果的互动方式,即有效的师生互动;负互动是指不能取得积极效果,甚至是负面效果的互动方式,即无效或影响教学效果的师生互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交往互动,是实施新课程理念的基础,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条件。那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又该如何追求正互动,避免负互动,使师生在多层次互动的共同作用下,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呢?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思考。
一、找准“契入点”,借机互动
寻找“兴趣点”,以趣引动。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助推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符合学生身心特征的“兴趣点”,以学生喜爱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激起学生参与互动的欲望,达到提高师生互动有效性的目的。如在学习《镜子改变了什么》一课时,我就以激趣的方式导入新课。上课之前请八位同学玩一个游戏。游戏规则:两位同学一组,其中一位扮演照镜子的人,另一位扮演他的像,表演的动作自编,看哪两个同学的表演最精彩,合作最默契。学生对四组同学的表演,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根据学生的猜测,灵活地引出镜面对称,从而揭示课题。上述片段就抓住了学生的年龄特征,由生动活泼的表演着手,唤起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达到了课堂设计的初衷。
寻找“探究点”,以研引动。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一知半解”的事物更容易产生探究的欲望。教师需要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在知识的“结合点”上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产生新问题、新困惑,并以此为探究点,引导学生探究思考。这种时机的把握能充分提升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在讲解物体正对镜面时像的特点,我组织了如下活动。
师:每位同学对着镜子,举起你的左手,镜子中的像举起的是哪一只手?
生1:左手(哄堂大笑)。生2:右手。
此时我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开始寻求证明自己答案的途径和方法。这里,教师正是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利用了学生对知识的“一知半解”,设置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由已知探求未知,实现了师生之间的正互动,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创造“思维点”,以思引动。数学思维的训练始终是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然而,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教学内容的区别,有些知识中的思维过程比较难以把握。此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参与学生的讨论,帮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思考问题,把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点”。在学习《截一个几何体》时,我先作教师谈话。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所得的截面可能是什么形状?然后引导学生大胆猜想,从“可能性”出发,猜测所截得截面的不同形状。再让学生利用小刀对所带正方体进行切截,并与自己的猜想的结果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大胆猜想,让学生懂得探索数学问题是从猜想开始的。但又不能停留在猜想上,还需对猜想进行证实。猜想与证实结果的比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创设好路径,铺路互动
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互动包括行为互动、情感互动和认知互动。行为互动是基本的互动形态,指师生在课堂中的行为表现,双方是否积极或者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情感互动是指师生在课堂中的情感投入,双方学习中是否伴随着积极的情感。认知互动是指师生在课堂中所采用的策略,双方思维的活跃程度是通过一些策略来体现的,认知互动能够使学生获取和整合新知识。由此着手,我们也就把握了达成师生有效互动的三条基本路径。
实践——重探究过程的师生互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过程与方法同样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现代教学观也认为,学习是一个以知识学习过程为载体的,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从而提高自己适应能力的一种活动。因此,有效的师生互动应该实践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以“实践”为特征的师生互动过程更多的是以外显的行为来体现的。
在初中数学教材中,许多数学知识需要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实验,然后发现、探究、总结等得出规律。在学习这些知识点时,
教师要精心放手交给学生自行探索、解决。教师只提供必要的“研究材料”,并挑战性地设问,引发学生合作兴趣,激发学生深层求知欲望,使学生迅速进入积极思维的创新境界。让学生通过自觉独立思考,认真研究分析,克服困难,实践探索。
体验——重情感熏陶的师生互动。情绪感染在教学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教师的教育热情和学生的学习情绪往往是影响师生互动的重要因素。教师的情感投人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关注学生的需要,要适时地肯定学生的学习。这样的师生互动有利于数学学习的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和富有个性,容易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思辨——重思维发展的师生互动。有效的师生互动,必须有师生思维碰撞的过程。它既可能是师生思维的冲突,也可能是师生思维过程的相互补充。在学习物体垂直于镜面时像的特点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情景。
长辉视听科技有限公司
2024-10-28 广告
2024-10-28 广告
无纸化多媒体会议是现代会议的新趋势,广州长辉视听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为此提供先进解决方案。我们利用高清触控屏、智能软件及云计算技术,实现会议资料电子化、讨论互动化。这不仅节省了纸张资源,还极大提升了会议效率,让与会者能即时共享、编辑和展示信息...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长辉视听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2022-06-27 · 学动漫、设计、电竞、电商、短视频、软件等
关注
展开全部
互动教学是一种师生之间双向沟通的教学方法,就是把教学活动看作是师生之间进行的一种真诚、和谐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活动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数学新课程的重要原则是“以学生为本”,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互动”则是达到此目的的重要方法或手段。在师生互动的学习中,应做到:
一、民主平等是互动的前提
在传统的教学中,“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活动中,一味的只是教师讲,学生答,严重的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和思维。只有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彻底摒弃“师道尊严”,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学生只有在一个民主、平等、和谐放松的环境地中,消除了心理戒备,才能敢说敢做,思维的火花才能蹦发出来。课堂上多用“请你大胆说出来你的想法”,“谁愿意说”,“谁来和和老师一起合作”等,老师放下自己的架子和学生交朋友,打成一片,学生才会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上来,也更愿意表露自己的想法。
二、创设情景是互动的保证
在课堂上只有拉近学生的心理距离,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必须创设情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学习,有着身临其境的体验,很快融入了学习生活中,枯燥无味的知识突然间变得丰富有趣,学生求知的渴望也能成功的激发出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思维情感,提高了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了《购物策略》时,将讲台布置成商店,讲桌当柜台,然后,把学生分成四组,让学生扮演“小小采购员”,每组推举1名数学学得好且口算能力强的学生当售货员,其余学生充当顾客,先从买文具开始,练习模拟购物,再“买”日常用品,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怎样购物更实惠。
三、激励评价是互动的动力
“良言一句三冬暖”,不用说学生,就是我们老师,也希望得到别人的给自己鼓励,对自己的赞美。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激励性语言,把对学生的爱化为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赞许的姿态,一个体贴入围的动作,都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赏识,心理上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与满足,这就无疑能促进他们积极上进,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添他们的勇气,鼓起他们的自信。
四、角色变换是互动的必要
传统教学“一张嘴巴,一只粉笔;三十五分钟讲到尾,最后留点时间写作业”,教师一人在唱主角津津有味,当观众的学生却索然无味。新课标中指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只有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讲台让给学生,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讨论权利还给学生,这样的课堂才会充满活力。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适时的请学生来当“小老师”,学生学起知识来才有劲。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让学生小组合作,通过摸一摸,量一量,拼一拉,猜一猜等多活动练习,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与异同点。整节课下来学生愉快,开心的在玩中轻松的完成学习任务,学生不但学的快,而且记的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教师应是风,一缕春风;学生是水,一池春水;风吹水起。在素质教育的天地间,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激越的浪花,翻卷起一幅幅壮丽的美景,教师要驾驭好这股“风”,既不能“无风不起浪”,让课堂死水一潭,又不能“狂风大作”,让课堂失控。
一、民主平等是互动的前提
在传统的教学中,“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活动中,一味的只是教师讲,学生答,严重的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和思维。只有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彻底摒弃“师道尊严”,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学生只有在一个民主、平等、和谐放松的环境地中,消除了心理戒备,才能敢说敢做,思维的火花才能蹦发出来。课堂上多用“请你大胆说出来你的想法”,“谁愿意说”,“谁来和和老师一起合作”等,老师放下自己的架子和学生交朋友,打成一片,学生才会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上来,也更愿意表露自己的想法。
二、创设情景是互动的保证
在课堂上只有拉近学生的心理距离,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必须创设情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学习,有着身临其境的体验,很快融入了学习生活中,枯燥无味的知识突然间变得丰富有趣,学生求知的渴望也能成功的激发出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思维情感,提高了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了《购物策略》时,将讲台布置成商店,讲桌当柜台,然后,把学生分成四组,让学生扮演“小小采购员”,每组推举1名数学学得好且口算能力强的学生当售货员,其余学生充当顾客,先从买文具开始,练习模拟购物,再“买”日常用品,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怎样购物更实惠。
三、激励评价是互动的动力
“良言一句三冬暖”,不用说学生,就是我们老师,也希望得到别人的给自己鼓励,对自己的赞美。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激励性语言,把对学生的爱化为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赞许的姿态,一个体贴入围的动作,都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赏识,心理上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与满足,这就无疑能促进他们积极上进,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添他们的勇气,鼓起他们的自信。
四、角色变换是互动的必要
传统教学“一张嘴巴,一只粉笔;三十五分钟讲到尾,最后留点时间写作业”,教师一人在唱主角津津有味,当观众的学生却索然无味。新课标中指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只有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讲台让给学生,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讨论权利还给学生,这样的课堂才会充满活力。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适时的请学生来当“小老师”,学生学起知识来才有劲。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让学生小组合作,通过摸一摸,量一量,拼一拉,猜一猜等多活动练习,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与异同点。整节课下来学生愉快,开心的在玩中轻松的完成学习任务,学生不但学的快,而且记的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教师应是风,一缕春风;学生是水,一池春水;风吹水起。在素质教育的天地间,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激越的浪花,翻卷起一幅幅壮丽的美景,教师要驾驭好这股“风”,既不能“无风不起浪”,让课堂死水一潭,又不能“狂风大作”,让课堂失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