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的各部分主要与哪些神经通路相连接 5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1、嗅神经转导嗅觉冲动,由上鼻甲及鼻中隔上部粘膜内嗅细胞的中枢突聚集成15~20条嗅丝,穿过筛板入颅前窝,连于大脑腹侧的嗅球。2、视神经传导视觉冲动,起于眼球视网膜,由眶内经视神经管入颅中窝,续于视交叉。3、动眼神经为运动神经,自中脑腹侧离脑,穿硬脑膜入海绵窦外侧壁继续前行,经眶上裂入眶动眼神经含一般体躯和一般内脏运动纤维。前者支配大部分眼外肌,后者即动眼神经的副交感节前纤维,至眶内睫状神经节,节细胞发起之节后纤维至眼球,支配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4、滑车神经为躯体运动神经于中脑背侧前髓帆处出脑,绕大脑脚向前穿入海绵窦外侧壁,在动眼神经下方继续前行,经动眼神经外上方穿眶上裂入眶,支配上斜肌。滑车神经和动眼神经亦含本体感觉纤维。5、三叉神经为脑神经之最大者,是头面部主要的感觉神经,也是咀嚼肌的运动神经。躯体感觉纤维大部分起源于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节位于颞骨岩部尖端的三叉神经压迹处,由节的前外缘分出3大支:(1)眼神经:是感觉神经,最小哦,向前穿入海绵窦外侧壁,居滑车神经下方,继经眶上裂入眶。(2)上颌神经:较大,亦为感觉神经,向前穿入海绵窦外侧壁下部,继水平向前,经圆孔出颅腔进入翼腭窝,再由眶下裂入眶,续为眶下神经。(3)下颌神经:最大,为混合神经,经卵圆孔至颞下窝。6、展神经是躯体运动神经,于脑桥延髓之间正中线两旁离脑,在鞍背外侧方穿硬脑膜进入海绵窦内,在颈内动脉外侧行向前出海绵窦,继而经眶上裂内端入眶,至外直肌。7、面神经是混合神经,于延髓脑桥沟的外侧部附于脑,经内耳门入内耳道,穿过颞骨岩部骨质内弯曲的面神经管,最后出茎乳孔离颅。面神经含:(1)特殊内脏传出纤维主要支配表情肌;(2)一般内脏传出纤维;(3)特殊内脏传入纤维;(4)一般内脏传入纤维;(5)一般躯体感觉纤维。8、位听神经由传导位置平衡感觉冲动的前庭神经和传导听觉冲动的蜗神经组成。前庭神经节位于内耳道底。蜗神经节位于内耳蜗轴螺旋管内。两神经从内耳道底起始,经延髓脑桥外侧端,面神经的外侧入脑。9、舌咽神经是混合神经,由连于延髓外侧面的许多根丝集合成神经,经颈静脉孔出颅腔。神经含:(1)特殊内脏传出纤维支配咽肌和喉肌;(2)一般内脏传出纤维分布于腮腺;(3)特殊内脏传入纤维(味觉);(4)一般内脏传入纤维;(5)一般躯体感觉纤维分布于耳甲和外耳道部分皮肤。10、迷走神经是混合神经,在舌咽神经的下方由许多附于延髓的根丝集合成干。经颈静脉孔颅腔。神经含:(1)特殊内脏传出纤维支配咽缩肌和颈突咽肌;(2)一般内脏传出纤维分布于腮腺;(3)特殊内脏传入纤维(味觉);(4)一般内脏传入纤维;(5)一般躯体感觉纤维分布于耳甲和外耳道部分皮肤。11、副神经是特殊内脏运动神经,由延髓根和脊髓根构成。12、舌下神经是躯体运动神经,由延髓外侧沟离脑,经舌下神经管出颅腔。舌下神经支配舌肌。
展开全部
痛觉的中枢神经通路,不像其他感觉那样明确。过去一直认为脊髓中的前外侧索传导痛觉,因为经外科手术切断人脊髓的前外侧索,可以使切面以下的身体表面丧失痛觉,但是切断后经过一个时期,痛觉又会出现,这使人们相信痛觉的中枢通路是弥散的。研究发现在脊髓中存在着
6条传导痛觉的通路(新脊丘束、旧脊丘束、
脊网束、
脊颈束、背索、灰质神经元链)。在脑内,和痛觉有关的神经通路也是很弥散的,这是痛觉特殊的地方。
脑和脊髓内的痛觉通路虽然是弥散的,但是,如果用微电极(尖端只有
1微米左右)记录神经细胞电反应,还是可以在一定的部位找到只对伤害性刺激发生反应的细胞。例如在脊髓背角的第ⅰ层就有这样的细胞。中国神经生理学家张香桐在丘脑内侧的束旁核找到只有在给皮肤伤害性刺激时,才发生反应的细胞。这种反应表现为长而持续的放电,潜伏期长(在大鼠约200毫秒),缺少适应性(反应不随反复刺激而减弱),可以被吗啡所取消或减弱。这种细胞被称为痛敏神经元。70年代以后,在中枢许多部位都发现痛敏神经元。
在脊髓第v层有一种广动力型细胞,他和痛觉信息的传递也有密切的关系。这种细胞接受各种类型的皮肤传入纤维的投射,对于触毛、触、压、温度及伤害性刺激等都能发生反应,而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具有特殊型式,即高频持续放电。此外,在从脊髓到丘脑的许多部位还看到另一现象,即有一些神经自发的放电活动,给予身体伤害性刺激时,放电活动暂时减少或停止。看来,痛觉信息在中枢的传递是复杂的、多样的。
6条传导痛觉的通路(新脊丘束、旧脊丘束、
脊网束、
脊颈束、背索、灰质神经元链)。在脑内,和痛觉有关的神经通路也是很弥散的,这是痛觉特殊的地方。
脑和脊髓内的痛觉通路虽然是弥散的,但是,如果用微电极(尖端只有
1微米左右)记录神经细胞电反应,还是可以在一定的部位找到只对伤害性刺激发生反应的细胞。例如在脊髓背角的第ⅰ层就有这样的细胞。中国神经生理学家张香桐在丘脑内侧的束旁核找到只有在给皮肤伤害性刺激时,才发生反应的细胞。这种反应表现为长而持续的放电,潜伏期长(在大鼠约200毫秒),缺少适应性(反应不随反复刺激而减弱),可以被吗啡所取消或减弱。这种细胞被称为痛敏神经元。70年代以后,在中枢许多部位都发现痛敏神经元。
在脊髓第v层有一种广动力型细胞,他和痛觉信息的传递也有密切的关系。这种细胞接受各种类型的皮肤传入纤维的投射,对于触毛、触、压、温度及伤害性刺激等都能发生反应,而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具有特殊型式,即高频持续放电。此外,在从脊髓到丘脑的许多部位还看到另一现象,即有一些神经自发的放电活动,给予身体伤害性刺激时,放电活动暂时减少或停止。看来,痛觉信息在中枢的传递是复杂的、多样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