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一大学生收藏十余万只昆虫标本是真的吗?
8月12日到27日,一场名为“神奇的生物多样性——甲壳虫”微展在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一楼开展,现场400多只活体甲壳虫和标本吸引了不少虫友、学生和家长的到来。这些甲壳虫的提供者、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的大四学生沈喆斌是一名“骨灰级”虫友,近10年来,他已饲养了上千只活体甲壳虫,收藏标本多达十余万只。
无限度捕捉、灯光干预、原生林减少都使野生甲壳虫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数量越来越少。为了提高对环境的保护意识,这两年的暑假,沈喆斌还做起了温州一所中学户外夏令营的指导老师,带领学员亲近昆虫,希望能引导他们珍惜、爱护自然环境。
苏门答腊巨扁锹、独角仙、孔夫子锯锹、澳洲彩虹锹、安达佑实大锹 在打着透气孔的透明塑料箱里,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甲壳虫有的威武地挥舞大犄角、有的正在大口进食、有的在阳光下外壳变得色彩斑斓。各个年龄层的参观者被这些甲壳虫吸引着,或驻足观看,或与甲壳虫亲密接触了一把。
在展览现场,沈喆斌时不时地为参观者科普甲壳虫相关的知识,分享自己的饲养经验。说起这几天的甲虫展,他表示,“有的人一开始会感觉惊讶,但90%的观众没有表现出害怕,小朋友也是感兴趣的为主,尤其一些小女生很敢跟虫子互动,喜欢自然的东西。”
20岁出头的沈喆斌和甲壳虫结缘已有近10年。在绍兴老家,他专门腾出了一个房间作为甲壳虫的饲养室,目前养了1000多只活体甲壳虫,以幼虫为主,主要是兜虫、锹甲、花金龟三类。另外,算上蝴蝶、螳螂等,所有的昆虫标本则多达十几万只。
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都形成了特有的昆虫文化。比如捷克首都布拉格的科学博物馆每年都会举行昆虫交易会;日本的甲壳虫文化也十分发达,有5000多家甲壳虫商店,每年也会办“甲壳虫节”。
甲壳虫的主要产区在东南亚和南美洲的热带雨林。由于近年野外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野生昆虫数量越来越少。沈喆斌表示,目前甲壳虫在中国受保护的品种非常少,昆虫采集也暂不会对生态有太大影响,但如果长此以往,没有规范来节制捕捉量,未来令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