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应该养成哪些习惯

 我来答
爱漂漂淼淼
高粉答主

2018-03-21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4万
采纳率:88%
帮助的人:1037万
展开全部

 一、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养成一定的时间观念和遵守合理的作息时间的习惯 

  力求让孩子做到定时起床,定时睡觉,不睡懒觉。教师要及时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教育家长不要由于自己爱看电视而影响孩子的睡眠,应该规定孩子起床的时间和出门上学的时间。上学时间过早,校门尚未开启,学生在马路上游荡,容易发生意外事故;上学迟到,不仅会影响孩子本人和班级同学的学习,还容易使孩子产生拖沓、不求上进的思想。孩子晚上睡觉前脱下的衣、裤、鞋、袜要求他自己折叠整齐,放在固定地方。穿着要整齐,穿戴时不丢三拉四。穿衣、脱衣、洗脸、刷牙动作利索,不拖延时间。通过不断的要求和督促,使孩子养成无论于什么事都不浪费时间的习惯。  

 (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要求孩子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生吃的瓜果要洗于净。教育儿童不挑食,不偏食,饭后不作剧烈运动。坐、立、行、睡、读书、写字保持正确的姿势,读书、写字时眼和桌面距离不少于33厘米;不在光线暗淡或直射阳光下看书;不躺着、走着或坐车时看书;看电视要有节制,每天不超过1小时,与屏距离至少保持2米以上,否则会影响孩子的健康。   (三)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习惯 

  要求孩子对生活上的能自己做到的尽量自己去做,自己的东西自己整理,如穿衣、叠被、洗脸、洗手、收拾房间、扫地倒垃圾、洗袜子、洗手帕等,并教育他们做事认真,不丢三落四,从而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和爱整洁,有条理的好习惯。 

  目前孩子自我服务习惯很差,这是一个令人十分担忧的问题。如果任其存在下去,孩子长大后就无法承担肩负的历史重任。应该说,这不是孩子的过错。孩子能力的逐步发展,加上好奇,总是希望用自己的双手做些事情,这时如果能给予及时的引导和具体的指导,就能在孩子不断享受到成功欢乐的同时,使他们形成劳动观念,形成必要习惯。可是大多数家长出于对孩子的宠爱,怕孩子劳动会吃苦受累,或者影响学习,就什么都由出己包揽。时间一长,孩子的劳动热情消失了,责任感也没有了,认为父母的照料是理所当然的,无形中形成了以“我”为中心的思想。在这种情况下再来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就困难多了。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利用家校联系手册,及时与家长取得沟通,抓住入学后孩子具备一定劳动能力,有劳动欲望这一有利时机,及时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和自我服务习惯。  

二、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来说,主要使用“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家中来客,做到尊敬有礼,家长与别人谈话时开别插嘴,客人问话,诚实回答,态度大方;不讲污言秽语;尊敬老师和长辈,友爱同学和同辈小朋友,爱护比自己年纪小的弟妹和小朋友;对残疾人有同情心,主动热情帮助;遵守纪律和公共秩序;保护公共财物;诚实;不说谎;不贪小便宜等。 

  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主要包括:上课习惯、课前准备习惯、 作业习惯、书写习惯、预习和复习习惯以及文具的整理习惯和使用习惯等。 

  怎样真正使一年级新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正面强化,晓之以理 

  儿童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教育是一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过程,而良好的习惯最终要落在个体优良的外在行为上,因此,习惯的养成主要应通过行为训练和行为强化来进行。碰到孩子沾染了某些不良行为,教师要及早教育。先要诚恳地、耐心地告诉他,这个行为是错的,帮助孩子辨别是非,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再引导孩子分析这个行为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在孩子头脑中建立起一个空间观念。然后可以以商量的语气建议用另一种好的行为来补充。切不可在孩子还没有真正认识错误时,满足于孩子的口头认错,或只是大声训斥,作为惩罚。这样做不能起到教育作用。在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要坚持循循善诱,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生动形象的教育方法,引导孩子乐意去学去做,并坚持下去。如在课堂上,针对有的孩子作业速度慢,经常拖拖拉拉的毛病,可以利用手表对他的作业进行记时,发现有进步及时鼓励:“你这一次的作业做得真快,比上一次快多了。”“你看,又快了二分钟”,从而激起孩子要求越做越好、越做越快的热情。经过反复锻炼,既加快了孩子的作业速度,又培养起孩子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而在平时的学习和活动中,看到孩子们中有一些良好习惯的萌芽出现,老师的肯定、赞许的目光也是对这种行为的积极强化,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习惯。 

  同时以形象化的宣传教育,使学生树立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识也是必不可少的。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学生有了正确的认识,才会有良好的行为。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这样做”,是养成教育的前题。根据《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内容,又结合班级学生的情况,制定班风、班规,再配以寓言故事、名言警句、儿歌等加以强化。把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生动,让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启迪。比如宣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第一条“尊敬国旗、国徽„„”时,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讲解国旗的来历、国徽的含义及《国歌》的产生历程,同时从中国近代史中选取讲述了许多先烈们为缔造新中国、前赴后继、血染疆场的动人故事,使学生对国旗、国徽的崇敬、热爱之情油然而生。。由于每周坚持这样的宣传、诱导,每周宣传《规范》中的一条,以利于学生消化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净化了学生的思想,形成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思想意识。   

(二)言传身教 ,动之以情   

夸美纽斯说过:“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   学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过程中,班主任的榜样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他的以身作则是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极为重要的外部条件。。因为教师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指导者,他的一言一行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他们好奇、善模仿,教师是他们的偶像,必然会成为儿童心目中最崇高、最有威信的榜样。教师的思想、信念和道德,以及态度、仪表和良好的言行等方面,在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和教育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正是这个道理,而《论语子路》记述孔子的言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更肯定了教师身教的重要性。 

  所以,作为班主任,身教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在平时, 教师要身体力行,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道德要自己做得到。上课起立时,教师标准的站姿,就是无声的命令;下课后,教师随手关灯,就是最好的榜样。走进教室,看到地上的纸屑,不动声色地把它检起来放到垃圾桶里;地上脏了,主动拿扫帚扫干净;桌面脏了,自己擦擦;桌椅歪了,排一排„„那么,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教师即使不提明确的要求,孩子也会自然而然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好的行为,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热情洋溢的话语,一个亲昵的动作,一个微笑,都能对学生起到激励的作用。此外,在培养过程中,教师要经常运用检查、鼓励、表扬、批评等手段进行强化,促使孩子早日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严格要求,持之以恒 

  不少教师为培养习惯也做了不少工作,但总是收获不大,一个重要问题是:缺乏严格要求。如有的教师虽然也对孩子提出—定的要求,但为了抓教学质量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教学上,在行动上不加以督促,遇到困难后就任其打退堂鼓。这样不仅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还会加深孩子的惰性,使他们越来越缺乏迎战困难的勇气,这种做法有百害而无一利。教师对孩子的要求不宜过多、过高,要切合他们的实际。

秉烛求学
高粉答主

2020-06-23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8058
采纳率:97%
帮助的人:516万
展开全部
1、养成自立的习惯。独自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现代社会每一个人需要具备的生存能力,也是个人面对生活和职业所需要具有的基本能力,这需要从小培养。
2、养成非常勤快地阅读的习惯。没有勤快阅读习惯的孩子将来一定不会有长久的发展力!勤,是要有阅读的习惯、要学会零星时间阅读、要在遇到各种困难时坚持阅读,快,是有较快的阅读速度、有获得新阅读信息的能力、有及时与同伴交流阅读心得的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孩子练习一下快速阅读,掌握眼脑直映式的阅读学习方法。具体的练习可以参考: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软件,把快速阅读和记忆结合在一起,能更好更快地提高孩子阅读能力。 
3、养成会耐心地倾听的习惯。倾听真的很重要!如今的很多人都缺乏耐心,容不得倾听别人的解说,总希望自己说的才是准确的、有道理的,其实很多情形下自己考虑的会有很多的片面性 
4、养成良好沟通的习惯。没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就无法深入现实社会,也就会失去很多个人发展的机遇。就是在实施家庭教育中,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也显得尤为重要。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8-03-21
展开全部
  1. 按时完成作业,

  2. 不要熬夜 保证睡眠时间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秒懂百科
2019-12-26 · TA获得超过5.9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5.3万
采纳率:88%
帮助的人:1.3亿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