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国画的兴趣
展开全部
水墨画具有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并已形成了融合整个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式、思想哲学观念的完整艺术体系,是我国民族文化璀璨耀眼的瑰宝。小学美术教学要想让国画真正的走进课堂,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并将课堂归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1.水墨画面临的困境
在长期的传统教学的模式下,水墨画教学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在小学阶段,一是由于学生年龄问题,他们较难掌握笔墨的运用技巧,并且无法理解国画的价值所在;二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长期的作用下,教师教水墨画仍停留在教师画一笔学生画一笔或临摹范画的状态,一节课根本无法独立完成一幅作品。并且小学生的耐心有限,学生不可能一节课都跟随教师画画。另外,教师教授的水墨画一般是以成人的眼光选择模板,小学生无法跨越几十年的年龄界线,用成人的眼光去理解这些成人化、模式化的美术作品。从而,让学生走进一个莫名其妙的专业美术圈,成为美术教育的牺牲品。而这些最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许多学生索性选择与国画绝缘。因此,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培养学生对水墨画的兴趣,成为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2.从兴趣入手,唤醒水墨画的新源泉
在美术水墨画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水墨画的技巧能力。
2.1 游戏入手,以小见大。谢赫强调"气韵生动、骨法用笔",而用笔用墨恰恰是水墨画的根本。教师要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小学生感受到水墨画的笔墨情趣,逐步掌握水墨语言,体验水墨画的乐趣。如:组织一场水墨游戏,让学生用毛笔蘸上浓墨在宣纸上天马行空的"乱涂乱画"自由挥运,直到笔墨干涸,然后继续蘸墨、蘸水继续挥运,直至教师喊停。最后让学生将自己的"随心所欲"的作品放到投影仪上展示,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他们所创造的各种墨色,以及墨色产生的原因,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水墨画的一些笔法和技巧,激起学生有意识的进行创作水墨画的热情,为学好水墨画打下基础。
从简单的作品入手,让学生慢慢的接触水墨画,从而对其产生兴趣。教师的教学内容要以小见大,最大程度上拉近学生与水墨画的距离,让学生易学、乐学。俗话说的好:"一花一世界",所以小小的一朵花、一片树叶都可以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一朵花可以展现夏天的妩媚;"一叶可知秋"并不是一句空话,一片小小的树叶也可也展现出秋天的唯美。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身边的美,用自己的画笔记录下这种美好。
2.2 不拘教材,故事引入。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小学生正处于喜欢故事的阶段,所以,教师不妨从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入手,打开美术水墨画教学的空间,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发现艺术,让艺术丰富生活,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艺术的魅力,从而发现美、创造美。
"书画同源"指的是传统水墨画和传统书法是异名同源的,是中国绘画的基本理论之一,水墨画吸收了书法线条的韵味,同时,一些文字明显地具有一定的图画形态。因此,在水墨画的教学中,可通过童话故事将水墨画和书法的教学融合。先从简单地线条入手,让学生逐渐掌握运笔规律;到能通过"画"古象形文字渐悟水墨画,再到将二者进行深层次融合,使学生在练习书法的同时,又能体味到水墨的韵味感受以书入画的乐趣,又可同时继承两种传统文化,又可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传承民族艺术并将其发扬光大。
2.3 自然之美,补写生体验。中国传统水墨画绘画中的笔墨依据就是写生的观察及自然体验,正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教师在水墨画教学中要将生活的真情实感融入进去,学生并非只能待在狭隘封闭的空间进行创作,让学生亲身接触大自然,或许更能触发他们的创作灵感,从而主动进行写意创作。如,教授《水墨画--燕子》时,正值春季,小草初露,柳叶青青,让学生走出教室去亲近大自然,看燕子归来。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燕子的各种形态,通过观察对比,学生会有更直观的视觉经验和深刻体验。到时,不用教师刻意提醒,学生便主动的投入写生,用笔下这幅初春燕归来的水墨画。
2.4 鼓励肯定,激励创作。美术教育家伊顿曾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冒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水墨画的发展也离不开创造性思维。陶行知先生提出:"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去干",所以,要培养学生学习水墨画的兴趣,激发他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其次,不能遏制学生的想象思维,随意的扼杀学生与众不同的作品。水墨画的美具有多样性,需从不同视角去欣赏。所以,不论学生的水墨画作品是热情粗狂还是平淡细腻,是夸张奔放还是朴实含蓄,只要是学生心灵的真实再现,那都是学生创作的结晶,教师要给予肯定。
2.5 审美教育,产生共鸣。"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个人有个人的审美标准,小学生也不例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心境及情感体验。因此,在水墨画教学中,教师切勿给审美材料定下统一审美标准,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性,让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用自己独特视角去感受水墨画,从而使学生和作品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学生的审美意识自然会得到发展。可以肯定的是,小学生的经历并不足矣审视理解古名画之作,这些让孩子有个初步了解,但在教学中,教师应选择跟生活紧密联系的水墨画作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即可。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系到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小学生的学习效果。只有小学生对水墨画产生极大的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去学习水墨画,才能真正领略到国画的艺术魅力。
1.水墨画面临的困境
在长期的传统教学的模式下,水墨画教学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在小学阶段,一是由于学生年龄问题,他们较难掌握笔墨的运用技巧,并且无法理解国画的价值所在;二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长期的作用下,教师教水墨画仍停留在教师画一笔学生画一笔或临摹范画的状态,一节课根本无法独立完成一幅作品。并且小学生的耐心有限,学生不可能一节课都跟随教师画画。另外,教师教授的水墨画一般是以成人的眼光选择模板,小学生无法跨越几十年的年龄界线,用成人的眼光去理解这些成人化、模式化的美术作品。从而,让学生走进一个莫名其妙的专业美术圈,成为美术教育的牺牲品。而这些最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许多学生索性选择与国画绝缘。因此,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培养学生对水墨画的兴趣,成为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2.从兴趣入手,唤醒水墨画的新源泉
在美术水墨画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水墨画的技巧能力。
2.1 游戏入手,以小见大。谢赫强调"气韵生动、骨法用笔",而用笔用墨恰恰是水墨画的根本。教师要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小学生感受到水墨画的笔墨情趣,逐步掌握水墨语言,体验水墨画的乐趣。如:组织一场水墨游戏,让学生用毛笔蘸上浓墨在宣纸上天马行空的"乱涂乱画"自由挥运,直到笔墨干涸,然后继续蘸墨、蘸水继续挥运,直至教师喊停。最后让学生将自己的"随心所欲"的作品放到投影仪上展示,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他们所创造的各种墨色,以及墨色产生的原因,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水墨画的一些笔法和技巧,激起学生有意识的进行创作水墨画的热情,为学好水墨画打下基础。
从简单的作品入手,让学生慢慢的接触水墨画,从而对其产生兴趣。教师的教学内容要以小见大,最大程度上拉近学生与水墨画的距离,让学生易学、乐学。俗话说的好:"一花一世界",所以小小的一朵花、一片树叶都可以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一朵花可以展现夏天的妩媚;"一叶可知秋"并不是一句空话,一片小小的树叶也可也展现出秋天的唯美。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身边的美,用自己的画笔记录下这种美好。
2.2 不拘教材,故事引入。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小学生正处于喜欢故事的阶段,所以,教师不妨从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入手,打开美术水墨画教学的空间,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发现艺术,让艺术丰富生活,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艺术的魅力,从而发现美、创造美。
"书画同源"指的是传统水墨画和传统书法是异名同源的,是中国绘画的基本理论之一,水墨画吸收了书法线条的韵味,同时,一些文字明显地具有一定的图画形态。因此,在水墨画的教学中,可通过童话故事将水墨画和书法的教学融合。先从简单地线条入手,让学生逐渐掌握运笔规律;到能通过"画"古象形文字渐悟水墨画,再到将二者进行深层次融合,使学生在练习书法的同时,又能体味到水墨的韵味感受以书入画的乐趣,又可同时继承两种传统文化,又可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传承民族艺术并将其发扬光大。
2.3 自然之美,补写生体验。中国传统水墨画绘画中的笔墨依据就是写生的观察及自然体验,正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教师在水墨画教学中要将生活的真情实感融入进去,学生并非只能待在狭隘封闭的空间进行创作,让学生亲身接触大自然,或许更能触发他们的创作灵感,从而主动进行写意创作。如,教授《水墨画--燕子》时,正值春季,小草初露,柳叶青青,让学生走出教室去亲近大自然,看燕子归来。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燕子的各种形态,通过观察对比,学生会有更直观的视觉经验和深刻体验。到时,不用教师刻意提醒,学生便主动的投入写生,用笔下这幅初春燕归来的水墨画。
2.4 鼓励肯定,激励创作。美术教育家伊顿曾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冒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水墨画的发展也离不开创造性思维。陶行知先生提出:"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去干",所以,要培养学生学习水墨画的兴趣,激发他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其次,不能遏制学生的想象思维,随意的扼杀学生与众不同的作品。水墨画的美具有多样性,需从不同视角去欣赏。所以,不论学生的水墨画作品是热情粗狂还是平淡细腻,是夸张奔放还是朴实含蓄,只要是学生心灵的真实再现,那都是学生创作的结晶,教师要给予肯定。
2.5 审美教育,产生共鸣。"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个人有个人的审美标准,小学生也不例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心境及情感体验。因此,在水墨画教学中,教师切勿给审美材料定下统一审美标准,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性,让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用自己独特视角去感受水墨画,从而使学生和作品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学生的审美意识自然会得到发展。可以肯定的是,小学生的经历并不足矣审视理解古名画之作,这些让孩子有个初步了解,但在教学中,教师应选择跟生活紧密联系的水墨画作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即可。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系到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小学生的学习效果。只有小学生对水墨画产生极大的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去学习水墨画,才能真正领略到国画的艺术魅力。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