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开全部
(一) 曹彬仁爱
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尝曰:“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其仁心爱物盖如此。 ( 张光祖《言行龟鉴》)
[注释] 蛰:动物在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其所居堂屋敝 ( )
(2)吾为将 (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3.文章开头介绍曹武惠王是“国朝名将”,其作用是什么?
4.文章通过 、 这两件事刻画了曹武惠王“ ”的德行。
【参考答案】
1、(1)居住 (2)担任
2、当时正是严寒的冬天,墙壁瓦石的缝隙里,蛰伏着各种虫子,不能伤害它们的生命
3、为下面的故事作衬托,突出他“仁心爱物”
4、不以个人喜怒杀人 冬日不修敝屋 仁心爱物
(二) 狄仁杰
狄仁杰为并州法曹,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使绝域。仁杰曰:“太夫人有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行。时仁基与司马李孝廉不协,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相待如初。 (孔平仲《续世说》)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当使绝域 ( )
(2)乃诣长史蔺仁基 (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
3. 文章后半部分写仁基与司马李孝廉“相待如初”的作用是什么?
4.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体会?
【参考答案】
1、(1)派往 (2)到……去
2、(蔺仁基)因此对李孝廉说:“我们难道不感到惭愧吗?”
3、表现出狄仁杰的品行影响了他人,侧面衬托出狄仁杰品性的高尚
4、人与人之间要真诚相待,友好相处,尽力帮助他人
(三)巨商蓄鹦鹉
一巨商姓段者,蓄一鹦鹉甚慧,能诵《陇客》诗及李白《宫词》《心经》。每客至,则呼茶,问客人安否寒暄。主人惜之,加意笼豢。一旦段生以事系狱,半年方得释,到家,就笼与语曰:“鹦哥,我自狱中半年不能出,日夕惟只忆汝,汝还安否?家人喂饮,无失时否?”鹦哥语曰:“汝在禁数月不堪,不异鹦哥笼闭岁久。”其商大感泣,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乃特具车马携至秦陇,揭笼泣放,祝之曰:“汝却还旧巢,好自随意。”其鹦哥整羽徘徊,似不忍去。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半年方得释 ( )
(2)就笼与语曰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
3.文章说“鹦鹉甚慧”,它的“慧”表现在:(1)能诵读诗文;(2)向客人问安;(3) ;(4) 。
4. 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1)才(2)说话
2、 (商人)就许诺它,说:“我应当亲自送你回归大自然 。”
3、(3)思维灵敏,及时倾诉自己的不幸 (4)离别时情真意切
4、不要剥夺他人的自由,不要剥夺其它生命的自由
以上3题,您看行不?
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尝曰:“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其仁心爱物盖如此。 ( 张光祖《言行龟鉴》)
[注释] 蛰:动物在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其所居堂屋敝 ( )
(2)吾为将 (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3.文章开头介绍曹武惠王是“国朝名将”,其作用是什么?
4.文章通过 、 这两件事刻画了曹武惠王“ ”的德行。
【参考答案】
1、(1)居住 (2)担任
2、当时正是严寒的冬天,墙壁瓦石的缝隙里,蛰伏着各种虫子,不能伤害它们的生命
3、为下面的故事作衬托,突出他“仁心爱物”
4、不以个人喜怒杀人 冬日不修敝屋 仁心爱物
(二) 狄仁杰
狄仁杰为并州法曹,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使绝域。仁杰曰:“太夫人有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行。时仁基与司马李孝廉不协,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相待如初。 (孔平仲《续世说》)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当使绝域 ( )
(2)乃诣长史蔺仁基 (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
3. 文章后半部分写仁基与司马李孝廉“相待如初”的作用是什么?
4.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体会?
【参考答案】
1、(1)派往 (2)到……去
2、(蔺仁基)因此对李孝廉说:“我们难道不感到惭愧吗?”
3、表现出狄仁杰的品行影响了他人,侧面衬托出狄仁杰品性的高尚
4、人与人之间要真诚相待,友好相处,尽力帮助他人
(三)巨商蓄鹦鹉
一巨商姓段者,蓄一鹦鹉甚慧,能诵《陇客》诗及李白《宫词》《心经》。每客至,则呼茶,问客人安否寒暄。主人惜之,加意笼豢。一旦段生以事系狱,半年方得释,到家,就笼与语曰:“鹦哥,我自狱中半年不能出,日夕惟只忆汝,汝还安否?家人喂饮,无失时否?”鹦哥语曰:“汝在禁数月不堪,不异鹦哥笼闭岁久。”其商大感泣,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乃特具车马携至秦陇,揭笼泣放,祝之曰:“汝却还旧巢,好自随意。”其鹦哥整羽徘徊,似不忍去。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半年方得释 ( )
(2)就笼与语曰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
3.文章说“鹦鹉甚慧”,它的“慧”表现在:(1)能诵读诗文;(2)向客人问安;(3) ;(4) 。
4. 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1)才(2)说话
2、 (商人)就许诺它,说:“我应当亲自送你回归大自然 。”
3、(3)思维灵敏,及时倾诉自己的不幸 (4)离别时情真意切
4、不要剥夺他人的自由,不要剥夺其它生命的自由
以上3题,您看行不?
展开全部
(一)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翻译句子.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
②先子度其足:
③而置之其坐:
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文中的 之字解释.
①而置之其坐( ) ②至之市( ) ③而忘操之( ) ④反归取之( ) ⑤何不试之以足( )
(二)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 “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1.解释加点字
①窃入学舍 窃:( )②辄默记辄 ( )③儿痴如此 痴( )
④恬若不见 恬 ⑤父怒挞之 挞( ) ⑥曷不听其所为 曷( )
2.翻译句子
①王冕者,诸暨人( )
②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
3.王冕能成为画家的原因?( )
(三)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解释加点字
①席而啖菱 啖( ) ②欲以去热也去( )
2.翻译句字.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
3.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四)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解释加点字.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自( )是吾剑之所从坠是( )
2.翻译句子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
从表达方式上看,选问中前两句的是( ),最后一句是( ).
5.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什么特点?( )
6.这寓言叫什么?他说明了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一、1 ①郑国有一个想要买鞋的人.
②先自己测量自己的脚.
③然后把尺子放在他的座位上.
3 不要墨守陈规,按教条办事,要知道变通,摆脱腐朽思想的束缚.
4 ①代词,指尺子; ②到……去; ③代词,指尺子; ④代词,指尺子; ⑤代词,指鞋.
二、1 ①窃:偷偷地; ②辄:就; ③痴:形容极度迷恋某种事物; ④恬:坦然; ⑤挞:用鞭子打. ⑥曷:同“何”,怎么,为什么.
2 ①王冕是诸暨县人.
②一到夜里,王冕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读书.
3 吃苦耐劳,勤奋学习.
三、1 ①啖:吃. ②出:驱除.
2 菱是在水中生长,而他说是在土中生产,这是本来不知道的事情却硬说自己知道.
3 自己不懂的事物,不虚心求教,反而自吹自己知道,结果闹出笑话,充分反映出这个北方人的愚昧.(其它答案合理均可)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翻译句子.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
②先子度其足:
③而置之其坐:
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文中的 之字解释.
①而置之其坐( ) ②至之市( ) ③而忘操之( ) ④反归取之( ) ⑤何不试之以足( )
(二)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 “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1.解释加点字
①窃入学舍 窃:( )②辄默记辄 ( )③儿痴如此 痴( )
④恬若不见 恬 ⑤父怒挞之 挞( ) ⑥曷不听其所为 曷( )
2.翻译句子
①王冕者,诸暨人( )
②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
3.王冕能成为画家的原因?( )
(三)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解释加点字
①席而啖菱 啖( ) ②欲以去热也去( )
2.翻译句字.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
3.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四)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解释加点字.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自( )是吾剑之所从坠是( )
2.翻译句子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
从表达方式上看,选问中前两句的是( ),最后一句是( ).
5.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什么特点?( )
6.这寓言叫什么?他说明了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一、1 ①郑国有一个想要买鞋的人.
②先自己测量自己的脚.
③然后把尺子放在他的座位上.
3 不要墨守陈规,按教条办事,要知道变通,摆脱腐朽思想的束缚.
4 ①代词,指尺子; ②到……去; ③代词,指尺子; ④代词,指尺子; ⑤代词,指鞋.
二、1 ①窃:偷偷地; ②辄:就; ③痴:形容极度迷恋某种事物; ④恬:坦然; ⑤挞:用鞭子打. ⑥曷:同“何”,怎么,为什么.
2 ①王冕是诸暨县人.
②一到夜里,王冕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读书.
3 吃苦耐劳,勤奋学习.
三、1 ①啖:吃. ②出:驱除.
2 菱是在水中生长,而他说是在土中生产,这是本来不知道的事情却硬说自己知道.
3 自己不懂的事物,不虚心求教,反而自吹自己知道,结果闹出笑话,充分反映出这个北方人的愚昧.(其它答案合理均可)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