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汉语如何记录读音?

我想知道最早的中国文字的读音是通过什么方式记录的呢?这个辅助记忆汉字的读音系统是谁建立的呢?该不是口耳相传的吧~~~小弟新来知道我可是把自己的积分都悬赏了阿,希望有知道答... 我想知道最早的中国文字的读音是通过什么方式记录的呢?这个辅助记忆汉字的读音系统是谁建立的呢?该不是口耳相传的吧~~~小弟新来知道我可是把自己的积分都悬赏了阿,希望有知道答案的朋友给帮帮忙~~~ 展开
yyccyy
2006-10-15 · TA获得超过105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63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98万
展开全部
拼音,就是记录语言文字的读音(发音).作为语言符号的文字,由形,音,义(汉语中还有声调)组成,缺一不可.语音是一个重要内容.
作为汉字,最早是由图画记事演变而来.由图画简化抽象后变成记事符号,再进一步简化抽象而为文字.最早是没有读音的,后来在交往的过程中逐步产生读音,再有记录读音产生.其发展为:直音,反切,汉字符号,汉字字母,汉语拼音的过程.
古代注音方式
1,假借法.指借某个字代表另一个字去书写跟它音同或音近的另一个字.只借字音,不管原义.如:
大丈夫居其厚不[居]其泊,居[其实不居其华.故去]皮取此.
——(帛书《老子甲本·德经》(大丈夫居于厚重而不居于浮薄,居于朴实而不居于虚华,所以要去掉后者,采取前者.)
泊:薄, 皮:彼(后者)
2,形声法
一个字一部分表义类(为义符),一部分表读音(为声符).如:"浓",声符为"农". "切",声符为"七".
假借和形声,它们在客观上有表音的作用,但实际是起音节符号作用,而不是给另一个字注音,不算注音方法.
3,描写与说明法
也是一种表音的方法.古代学者对字音的描写和说明有内言,外言,急言,缓言,短言,长言等用语.
内言,大约指洪音(发音响亮),洪音舌位较低,靠前,口腔内形成的共鸣腔较大.
外言,大约指细音(发音弱小),细音舌位较高,口腔内形成的共鸣腔小,所以听起来声音好象发自口腔外端.
急言,缓言当指急气言,缓气言,大约也指细音,洪音.因为读细音,口腔的气流通道较窄,所以气流通过时显得紧急;读洪,口腔的气流通道较宽,所以气流通过时显得松弛.
这些记录语音方式,都是很空洞的, 不具体.
4,"读若"之属
古人注音,常用"读若",也有"读如,读曰,读似,读近".这是取其声音相近.这是注音的方法.如:
瑂,石之似玉者,从玉,眉声,读若眉.
——许慎《说文解字·玉部》
5,直音
读音完全相同的,就用"x音x",这也是注音方法.如"走音奏".这是后来注疏及字典辞书普遍采用的.这种注音有难于克服的困难:某字没有同音字,就无法注音;有同音字而难认,(读不出音),注了也等于没注.
这些方法都是古人的探索,都有本身难以弥补的缺陷,客观上就要求对字注音的更好的注音方法.
6,反切法
反切法出现在东汉以后,即公元168年以后,发明者一说是孙炎(生卒年不祥,字叔然,三国魏人,著《尔雅音义》,用反切注音,所以许多学者认为他是反切的创造人),一说是服虔(东汉人,灵帝时,公元168—189年.曾作九江太守,《通俗文》一书可能是他的,此书也用反切注音,所以有人认为他是反切的创始人.)其注音方法是用两个字来为一个字注音,前一字为上字,取声,后一字为下字,取韵带调的读音.称为"x x反","x x切".又有"反语,切语,反音"说法.如:眷,居倦切, juàn←j(ū)+(j)uàn
此法比以前的方法更先进.
缺陷:
随着时间的推移,语音的演变,旧反切,不管成系统的如《切韵》的反切,还是比较零散的如古注中的反切,都越积存越多,拼读越来越不准确.这是因为,反切方法本质上是声母,韵母的拼合,而代表这声母,韵母的却是作为音节符号的汉字,而不是标音的声母,韵母符号.对于双声,叠韵的字,初学者则不易把握(很多人在当时还不懂).用字也麻烦,反切上下字用的太多,(用于注音的字太多,有1195个,懂得拼音就要记住这一千多个字.这种局限,如果单纯在汉字的基础上修修补补是不行的,必须抛弃作为音节符号的汉字,以标音的符号代替.直到《注音字母》制定出来,才真正打破了反切的局限.
三,近代注音方式
注音字母.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套法定的拼音字母.1912年由读音统一会制定,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共有字母39个.1920年增加为40个,并改定了排列次序.
注音字母-声母
ㄅ(b) ㄆ (p) ㄇ(m) ㄈ (f) 万 (v)
ㄉ (d) ㄊ(t) ㄋ(n) ㄌ(l)
ㄍ(g) ㄎ(k) 兀 (ng) ㄏ(h)
ㄐ (j) ㄑ(q) 广() ㄒ(x)
ㄔ(zh) ㄓ(ch) ㄕ(sh) ㄖ(r)
ㄗ(z) ㄘ(c) ㄙ(s)
注音字母-韵母
ㄧ(i) ㄨ(u) ㄩ (ü)
ㄚ(a) ㄛ(o) ㄜ(e) ㄝ(ê)
ㄞ(ai) ㄟ(ei) ㄠ(au,ao)
ㄡ(ou)
ㄢ(an)ㄣ(en) ㄤ(ang) ㄥ(eng)
ㄦ(er)
注音字母标调法
在汉语拼音运动历史上,注音字母最初采用四角点声法.圆点加在主要韵母的四角,用圆点位置不同,表示调类的不同.后来改为符号标调法:阴平不加符号,阳平为"ˊ",上声为"ˇ",去声为"ˋ".也有人主张采用数码1,2,3,4来标注不同调类.
隔音问题:
注音符号是汉字笔画式的字母,它随汉字直排自上而下逐字注音,所以没有音节分界问题.
拼写练习:
广 播 电 视 大 学
ㄍㄩㄤ ㄅㄛ ㄉㄧㄢ ㄕㄧㄉㄚㄒㄩㄝ
是 一 所 好 学
ㄕㄧㄧ ㄙㄨㄛ ㄏㄠ ㄒㄩㄝ

ㄒㄧㄠ
缺点:
这是传统的民族形式的字母(楷书的篆文古体字),但还是不明智,因为不符合世界大多数文字发展是拉丁文趋势,在科技应用和文化交流上受到很多限制.符号也没有彻底音素化,其中有好几个韵母还可以进一步分为更小的语音单位,如:ㄢ(an), ㄣ(en),
ㄤ(ang) ,ㄥ(eng) ㄞ(ai) ,ㄟ(ei) ,
ㄠ(au,ao) ,ㄡ(ou)
ㄦ(er)
评价:
"注音字母对于识字教育和读音统一有过一定的贡献.尽管今天看来,注音字母还有不少缺点,例如,作为少数民族文字的共同基础和促进国际文化交流的工具,注音字母显然远不如拉丁字母.……对近40年来的字母运动,注音字母也起了开创作用."
——周恩来《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
(1958)
四,当代注音方式
拼音字母:这是一种较为准确的记音方式.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汉语拼音方案》,这是用拉丁字母为拼音符号的方案.不仅形式上做到了国际化,而且连写方便;它基本上一个字母代表一个音素(实际上是音位),字母因素化,拼读时毫无牵绊.它是我国有史以来比较好的一个方案.使以往拼读所遇到的困难都得到比较圆满的解决.
此方案分为五个部分,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
评价:
汉语拼音方案的拉丁字母记音法,记录语音较准确,中国人民的语言交往也无障碍,但和最准确的国际音标比,还是有差距.现在国际上最为通行的拼音文字(如英语等)的注音方法,都是采用的国际音标法.中国文化连同经济一起走向世界,就有一个文化交流的问题.使用拼音文字的民族要学习汉语,如果我们采取国际音标来拼读汉语,将会更便捷.
五,国际音标
国际音标是一音一符,固定音值,见符知音,知音定符.
它分为严式和宽式.
严式
严式,又叫音素记音.它是精细地记录在语音的细致差别,是什么音就记录什么音,并不管这种差别有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记录中,要用到附加符号.

)唇形略圆,C 唇形略展, +舌位略前,-舌位略后,┻舌位略高,┲舌位略低
宽式
宽式,也叫音位标音,(音位是特定语言(或方言)的语音中能够区别词或语素意义的最小单位,是对若干个有细微差别的音素归纳的结果.)就是用一个兼表几个没有区别意义作用的语音,用为数不多的音标表达了严式记音中千变万化的语音.
声调标记
国际音标为汉语注音时的声调标记,可采取数码标记法:55,35,214,51,标在拼音的右上角.
严式与宽式的关系
从语音调查和描写程序来讲,严式音标记录在前,宽式音标记录在后.宽式是在严式的基础上(音素记音),经过对立,互补的分析和归纳才建立起来的.

最早汉语拼音化尝试始于中国明朝穆斯林小经文字
新华网兰州8月17日电(记者 宋常青)用阿拉伯字母给汉语注音,内容涉及日常记账、记事和伊斯兰教经典……流传在中国部分穆斯林少数民族中的“小经”文字再次引起了我国学者的兴趣。有专家认为,“小经”文字是中国人自己进行的最早的汉语拼音化的尝试。
“小经”也称“消经”“小儿锦”“小儿经”“狭经”,是中国回族创造的一种拼音文字,用来拼写各地回族的汉语方言,同时也为东乡、撒拉等民族使用。
西北民族大学社会人类学·民俗学研究所所长郝苏民介绍,对于进行汉语拼音化尝试的问题,目前学术界公认的一种说法是最早的尝试者是意大利籍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在明朝末年,利玛窦进入中国传教,成为中国耶稣会开创者。为了在不识字人群中传教,利玛窦尝试用罗马字为汉语进行注音,并最终初步形成了体系和具备了一定的实用性,现在流传下来的文章有《西字奇迹》等。
而据考证,“小经”文字出现在明朝中期,早于传教士利玛窦。郝苏民介绍,“小经”文字最早起源于经堂教育。由于伊斯兰教经典多是由中古时期的阿拉伯文字写成,直接阅读必须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宗教寺院教职人员为了方便培养青年教职人员,创造了一种用阿拉伯字母综合少量波斯字母拼写汉语的文字形式,逐渐流传到民间并得到普及。现在公认的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奠基人胡登洲生活在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据此估算,“小经”文字的出现至少已经有500年的历史。
“小经”文字作为一种文字形式目前仍在使用。南京大学民族与边疆研究所和西北民族大学社会人类学·民俗学研究所日前联合进行的一次调查发现,被认为已经不再使用的“小经”文字仍然在中国部分穆斯林少数民族群众中流传,使用主体是不识汉字的人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中老年妇女;在西北地区的一些民间经学教育机构中,“小经”文字也是教学内容之一,学员学习“小经”文字主要是用于日常记账、记事和学习伊斯兰教经典等。这次调查收集了数百件“小经”文字实物复印件,内容涉及经学文献、字典、书信、演讲稿和工作笔记等。
郝苏民介绍,由于“小经”文字是由中国人自己进行的最早的汉语拼音化尝试,对于研究汉语拼音化进程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
kappa218
2006-10-15 · TA获得超过20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6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信我的~~
最开始的确是口耳相传的
直到一个意大利人发明了类似现代拼音的东西
当然
他比1912年的早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