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热带高压究竟为什么这么厉害
副热带高压,气象学名词,又称亚热带高压、副热带高气压、副热带高压脊,是指位于副热带地区的暖性高压系统。在南北半球的副热带地区,由于海陆的影响,高压带常断裂成若干个高压单体,形成沿纬圈分布的不连续的高压带,统称为副热带高压。副热带高压对中、高纬度地区和低纬度地区之间的水汽、热量、能量的输送和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就副热带高压的单体来说,东部和西部的大气铅直运动情况有很大的差异:在高压的东部,下沉运动特别强,下沉气流因绝热压缩而变暖,造成很强的下沉逆温,称为信风逆温。这种强逆温的层结非常稳定,抑制了铅直对流的发展,使天气持续晴好,形成了副热带大陆西岸的干燥气候带。而副热带高压的西部是低层暖湿空气辐合上升运动区,容易出现雷阵雨天气。
副热带高压主要位于大洋上,常年存在,按不同的地理位置,分别称为北太平洋高压、北大西洋高压、南太平洋高压、南大西洋高压和南印度洋高压。副热带高压还可分裂为更小的高压单体,有的小单体也可以位于大陆上。如:冬季位于南海地区的单体,称为南海高压。
对我国天气与气候有着重要影响的暖性高压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随季节而变化,一般在10~40°N之间活动。副热带高压位置与雨带位置关系如此密切,故副热带高压位置的不正常变动往往会造成各地区的旱涝,如1954、1980、1991年副高脊线长时间徘徊于20°~25°N,雨带稳定在江淮流域,造成江淮流域夏季洪涝。而1978年和1983年副高脊线很快越过20°~25°N到达30°N附近,雨带基本上未能在江淮流域稳定一段时间,江淮地区长时间处于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之下,造成该地区干旱。
什么是副热带高压?
副热带高压,它的形成原理并不复杂,太阳辐射和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是其背后主要的两大推手。由于赤道地区太阳辐射强烈,导致该地区的空气上升,到高空后就会向极地方向流动;而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使得气流不断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随着纬度的升高,地砖偏向力就越大,致使在副热带地区(北纬30度附近),气流基本变成了自西向东流动,并对后续空气进行阻碍;使得该地区上空空气聚集且被迫下沉,于是便产生了副热带高压。
而我们熟知的副热带高压,一般是指对我国影响较大的位于北半球西北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它常年存在,是一个稳定而少动的暖性深厚系统。在夏季,因为强度高,其范围几乎可占整个北半球面积的1/5~1/4,在冬季,强度和范围都会减小。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大多情况下呈东西扁长形状,中心有时有数个,有时有一个,它的强度、范围和结构的变化对我国的天气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酷暑天气的罪魁祸首
刚刚我们说到了副高的成因,现在就来谈谈,副高究竟能够对我国的天气产生什么样不同的影响。这不,前一阵子(6月26日至30日),我国江南华南等地出现大范围持续性高温天气,就是副高的“杰作”。从下面这张500hpa天气图上我们能够清晰的看到,整个江南、华南以及西南地区几乎都在588线的控制之下(一般来说,我们可以用500hpa图上的588位势什米等高线来表示副热带高压的移动和强度)。
从气象专业角度来说,副高的内部盛行下沉气流,空气增温强烈;此外,气压梯度小,所以风力微乎甚微。在这种状态下,太阳辐射可以更多地到达地面,使得地面和近地面大气获得更多的热量,大气温度明显攀升。因而在副高控制的地区,往往以晴朗少云的高温天气为主,如果副高强盛,则该地区还会出现干旱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