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大概是近年来国内从印度引进的最好的一部电影了。尽管我国与印度的各种习俗和生活方式都不同,但电影中所流露出来的主旨,却是足以让我们感动的。那么,这部电影所体现的,或者说所强调的到底是什么呢?
毫无疑问,是父爱。通过阿米尔汗所饰演的这个爸爸的各种举动,来彰显出的父爱。而且,越到电影后期,越为明显。
电影前期的阿米尔汗,为我们演绎了一个偏执且男权主义颇为严重的父亲。当然,男权主义这是印度特有的东西,我们的价值观与之不同,在此不必深究。为了自己的冠军梦想,马哈维亚让自己的女儿吉塔和巴比塔接触摔跤,训练摔跤。在这个时候,马哈维亚还是个偏执的父亲。
真正让笔者感受到马哈维亚的父爱,是在他千方百计为吉塔和巴比塔弄到鸡肉补充营养的时候。当然了,那个时候你也可以理解为,马哈维亚依旧是为了自己的梦想在做努力。
但当吉塔离开了他,走进国家队的时候,马哈维亚的父爱才开始蔓延开来。当吉塔在国家队训练逐渐走上歪路的时候,马哈维亚及时提醒和阻止,吉塔没有听,马哈维亚落寞的状态可想而知。当吉塔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需要父亲的时候,马哈维亚又第一时间来到吉塔所在的地方,偷偷地为她进行特训。
电影进行到尾声,马哈维亚被困的时候,吉塔和马哈维亚心心念念的都是对方。吉塔能够获得最终的胜利,固然与训练和实力有关,但她取胜的信念,却是父亲和父爱给予的。
或许有人会觉得这部电影表现的主体是坚持梦想和信念。但那所谓的梦想和信念,全部都是建立在父爱的基础上的。“梦想、信念”四个字,或许只能让人动容,但《摔跤吧!爸爸》真正成功地让人随之热泪盈眶的,唯有“父爱”二字。
《摔跤吧!爸爸》是2016年由阿米尔·汗主演的印度电影,2017年在大陆上映后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从名字就能看出《摔跤吧!爸爸》是一个关于摔跤、关于父爱的故事。马哈维亚曾是一位非常厉害的摔跤运动员,职业生涯的最大遗憾就是没有能够替国家赢得金牌,于是在退役后希望能有一个儿子来继承他的愿望,可妻子生下了两个女儿,这让他一度非常伤心。但出于偶然,马哈维亚发现两个女儿在摔跤上有着过人的天赋,于是不顾周围人的嘲讽和偏见,将两个女儿培育成了非常成功的摔跤选手。大女儿在进入学校后面遇到了很多挑战与诱惑,虽也曾走上歧路,但最后终于认清了方向,在比赛中赢得了金牌。
阿米尔·汗的名字对现在的我们应该并不陌生,他的作品总能和较为尖锐的社会问题联系上,例如反叛死板教育制度对于学生压抑的《三傻大闹宝莱坞》、嘲讽宗教信仰迫害人性的《我的个神啊》。这部《摔跤吧!爸爸》在进入中国电影市场后曾一度饱受争议,有人认为电影中阿米尔·汗饰演的父亲对于女儿的逼迫也是一种残忍的手段,打着女权的旗号背地里用父权偷换概念。
但在我看来,这部片子强调的仍然是女性的自我觉醒。两个女儿原本就有着摔跤的天赋,父亲虽然用非常严苛的手段去锻炼他们,但本质上还是一个引路人的身份。而在印度的社会会背景下,这一角色少之又少。在长久的民族文化中女性的任务就是在家中做家务,生育孩子,反抗意识早已没有那么强烈,需要被加以刺激,而电影中的父亲也正是这么做的。两个女儿也很快认识到了只有经历磨难,提升自我价值,才能够拥有利用自己的天赋选择自己道路的人生。
在这部影片中,父亲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自己的孩子,这种行为虽然有点不顾及孩子的感受,但是也正是因为爸爸的这样决定,让他们拥有了不同的人生,获得了很多的赞赏。他强调的是,在任何时候,家长都是为了我们好,就算他们有私心,但也不会害我们的。
还有就是当大女儿进入体校的时候,学校教练教的和爸爸教的不太一样,然后因为这件事女儿冲撞了父亲,认为父亲的方法已经不适用了,其实,我们应该尊重父亲,因为他毕竟是一位摔跤冠军,有许多的经验,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去提升自己。
电影讲述了一位父亲亲自把两个女儿培养成世界冠军的故事,赞扬了父亲高度的爱国情怀,和对女儿如山般的父爱。
我认为强调的有几点:
1.当父亲意外中发现女儿也有可能成为摔跤手,于是开始了对姐妹俩近乎残酷的训练,在姐妹俩反抗时又剪短了她们的头发,甚至让她们和男孩摔跤。父亲忍受了村民的嘲讽,孩子遭到很多同学的嘲笑。其实换个角度来讲这也是让孩子锻炼内心的坚强 ,也对孩子是一种人生的考验。
2.看到老父亲为了帮女儿实现梦想,其实也是他的梦想,一生拼尽全力,又再一次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对父亲满满的心疼,满脸的泪水怎么也擦不完。学院终于被父亲感动留下了她们,但不允许她们再走出学院一步,也不允许父亲再踏进学院。父亲对孩子的爱很伟大,为了孩子可以向任何人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