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个回答
2017-12-25
展开全部
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摘要: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面对新一轮的教学改革的需要,数学课堂教学必须重视培养和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学会深入思考,发散思维,为创新精神做基石。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敢问到爱问再到善问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才能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主动发展。
关键词:问题意识、敢问善问、创新精神
有了问题才能产生学习,没有问题学生就难以激起求知欲,自然不会深入思考。现在教学方法使学生一味的去解决问题,而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解决问题靠的是学习的数学理论公式,提出问题则是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同一个问题,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提问中获取新知呢?
一营造敢问、爱问的学习环境
学生在提问时往往受到心理素质、语言表达、知识积累等方面的影响,学生在站起来之前害怕提问不好被老师嫌弃、被同学嘲笑,或是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视角看问题,平等的朋友式的交流问题,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下,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课堂讲解中增加趣味,提高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不要总问还有哪里不会,应该用赞许的目光、专注的神情等肢体语言对学生进行鼓励。在学生大胆提出质疑时,无论正确与否,都给予真诚的表扬,这样在学生中树立出爱问问题的榜样,或是给予奖励的方式,然后再详细解惑或者引导学生提出问到点子上的问题,潜移默化的教授如何问问题,来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消除了学生的畏惧心理,更让他们打开思维,理清思绪。
二互动教学,培养问题习惯
教师的教学设计有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采取互动教学,日积月累使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在学习新的知识时从多种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过多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往往按部就班的讲解分析理论知识,这样的课堂就让学生失去了创新的空间,而且一般都是教师设计一些问题由学生作答,学生被动的作答参与不到学习活动当中去,这样的教学流于形式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设置有效的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且有疑可问,例如将生活题材引入数学教学中,在讲解应用求解时可以用时下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足球赛事等来做例。有的时候学生认为都懂了问不出问题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互换角色,提出重点问题来问学生,或者采取分组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互相答疑解惑后提出有深度的问题,亦可专门设置课余时间作为答疑时间来请学生们积极提出问题,每周两到三次从而养成提问的习惯。
三教会质疑的方法,使学生会问
教会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首先教师要善于问才能启发学生会问,在备教案时,多些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而教师的提问也要有趣味性,以免过于机械使学生感到乏味。
1.从课题中发现问题
对于不懂的知识产生了疑问,就直接问出自己弄不懂的,将最基本的知识弄通弄懂,在理解了原理之后与生活实际想结合又想出了什么新的发现,这都要通过教师从旁辅助以引导学生的问题意识走上正轨从而拿到新课题时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课题本身切入,在看到一个新的理论知识时,第一反应出的疑惑是什么,引导学生从基本处着手通过一个个自问来弄懂知识。而在通过这个知识联想到另一个知识点,这种旧知向新知的迁移过程中,学生发现了怎样的内在联系与问题,在教师没有解惑之前他们自己会有怎样的想法,如何举一反三来学习更多的深层次的内容,这样一步步引导下来更有效果。
2.从反面处发现数学问题
在正面研究了问题之后,教师可以运用逆向思维来开拓学生的思维方式。从事物的反面来思考,让学生发现问题,从而敢于质疑。有时候当学生们面对这个问题局限在了固定模式当中时,教师通过举例来提示学生从反面进行推论,这样跳出以往的思维空间促使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尤其是在进行假设论证的教学活动中,以此来引出课题。
四注重评价,激励学生问问题
学生提问后,教师的评价是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更是对问题的深刻分析,让同学们理解到这个问题的意义所在,注重评价以学生为主体,建立起师生互评的学习体系,以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精神。一方面,通过提出问题来深刻学习理论知识,让积极质疑贯穿整个学习过程,让学生带着问题进教室。另一方面,在课堂学习中不断发现问题,以更清晰的分析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对数学学科有更加全面的了解。教师在评价时要注意不可过于公式化,对学生都是千篇一律的评价,要因人而异体现出个人特色,也不能不切合实际,过度表扬以避免学生骄傲自满,也不必太过权威,造成学生心理压力,适当带有真情实感使学生更有动力。
总之,“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当今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提不出问题的数学课是没有效果的教学活动,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来改善教学方法,时刻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来发散学生思维,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加活跃,为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形成奠定基础。
摘要: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面对新一轮的教学改革的需要,数学课堂教学必须重视培养和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学会深入思考,发散思维,为创新精神做基石。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敢问到爱问再到善问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才能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主动发展。
关键词:问题意识、敢问善问、创新精神
有了问题才能产生学习,没有问题学生就难以激起求知欲,自然不会深入思考。现在教学方法使学生一味的去解决问题,而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解决问题靠的是学习的数学理论公式,提出问题则是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同一个问题,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提问中获取新知呢?
一营造敢问、爱问的学习环境
学生在提问时往往受到心理素质、语言表达、知识积累等方面的影响,学生在站起来之前害怕提问不好被老师嫌弃、被同学嘲笑,或是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视角看问题,平等的朋友式的交流问题,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下,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课堂讲解中增加趣味,提高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不要总问还有哪里不会,应该用赞许的目光、专注的神情等肢体语言对学生进行鼓励。在学生大胆提出质疑时,无论正确与否,都给予真诚的表扬,这样在学生中树立出爱问问题的榜样,或是给予奖励的方式,然后再详细解惑或者引导学生提出问到点子上的问题,潜移默化的教授如何问问题,来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消除了学生的畏惧心理,更让他们打开思维,理清思绪。
二互动教学,培养问题习惯
教师的教学设计有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采取互动教学,日积月累使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在学习新的知识时从多种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过多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往往按部就班的讲解分析理论知识,这样的课堂就让学生失去了创新的空间,而且一般都是教师设计一些问题由学生作答,学生被动的作答参与不到学习活动当中去,这样的教学流于形式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设置有效的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且有疑可问,例如将生活题材引入数学教学中,在讲解应用求解时可以用时下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足球赛事等来做例。有的时候学生认为都懂了问不出问题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互换角色,提出重点问题来问学生,或者采取分组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互相答疑解惑后提出有深度的问题,亦可专门设置课余时间作为答疑时间来请学生们积极提出问题,每周两到三次从而养成提问的习惯。
三教会质疑的方法,使学生会问
教会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首先教师要善于问才能启发学生会问,在备教案时,多些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而教师的提问也要有趣味性,以免过于机械使学生感到乏味。
1.从课题中发现问题
对于不懂的知识产生了疑问,就直接问出自己弄不懂的,将最基本的知识弄通弄懂,在理解了原理之后与生活实际想结合又想出了什么新的发现,这都要通过教师从旁辅助以引导学生的问题意识走上正轨从而拿到新课题时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课题本身切入,在看到一个新的理论知识时,第一反应出的疑惑是什么,引导学生从基本处着手通过一个个自问来弄懂知识。而在通过这个知识联想到另一个知识点,这种旧知向新知的迁移过程中,学生发现了怎样的内在联系与问题,在教师没有解惑之前他们自己会有怎样的想法,如何举一反三来学习更多的深层次的内容,这样一步步引导下来更有效果。
2.从反面处发现数学问题
在正面研究了问题之后,教师可以运用逆向思维来开拓学生的思维方式。从事物的反面来思考,让学生发现问题,从而敢于质疑。有时候当学生们面对这个问题局限在了固定模式当中时,教师通过举例来提示学生从反面进行推论,这样跳出以往的思维空间促使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尤其是在进行假设论证的教学活动中,以此来引出课题。
四注重评价,激励学生问问题
学生提问后,教师的评价是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更是对问题的深刻分析,让同学们理解到这个问题的意义所在,注重评价以学生为主体,建立起师生互评的学习体系,以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精神。一方面,通过提出问题来深刻学习理论知识,让积极质疑贯穿整个学习过程,让学生带着问题进教室。另一方面,在课堂学习中不断发现问题,以更清晰的分析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对数学学科有更加全面的了解。教师在评价时要注意不可过于公式化,对学生都是千篇一律的评价,要因人而异体现出个人特色,也不能不切合实际,过度表扬以避免学生骄傲自满,也不必太过权威,造成学生心理压力,适当带有真情实感使学生更有动力。
总之,“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当今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提不出问题的数学课是没有效果的教学活动,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来改善教学方法,时刻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来发散学生思维,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加活跃,为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形成奠定基础。
2017-12-25
展开全部
数学教学必须精心设计数学问题,给学生创设可望、可及且有利于学生建构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引发学生合理的认知冲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