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我想咨询运动加饮食多久可以把血糖控制正常
2018-01-09
展开全部
2型糖尿病患者属于特殊群体,营养供需矛盾十分尖锐。一方面,由于患者血糖常在高位中运动,客观上要求患者必须控制饮食;另一方面,该病是一种“消耗病”,患者体内大量的营养物质从尿里排出,体内各组织细胞营养匮乏,长期处于饥饿状态,如饥似渴地需要补充营养,2型糖尿病患者食欲亢进,如不控制饮食,吃得越多,病情越严重,又更想多吃,形成恶性循环,轻者出现高血糖,重者并发酮症酸中毒、昏迷、甚至死亡。因此,2型糖尿病必须严格控制饮食,把住进食数量关,严防“病从口入”。(1)计算出身体所需总热量:成人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0】×0.9,或者=身高(厘米)-105。(2)2型糖尿病饮食时按照所需总热量进食:成人每日所需总热量=每日每公斤体重所需热量×标准体重(千克)。孕妇、哺乳期女性、营养不良或有消耗性疾病的患者,酌情增加热量10%—30%。儿童处于发育期,根据不同年龄每日可适当增加300—500焦/千克。由于2型糖尿病患者身高、体重不同,所从事劳动强度不同,所需热量也不完全相同。详情可以在线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3)合理分配食物:人体需要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纤维素和水等7大营养物质,其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主要的。糖类:点总热量的50%—56%。脂肪:低于总热量的30%—35%,每日每千克体重0.6—1.0克。蛋白质:占总热量15%以上,每日每千克体重0.8—1.2克。维生素:应适当补充尤其是维生素C、维生素E和维生素B,对防止糖尿病并发症有显著作用,要注重补充。纤维素:成年人每日需要20克左右。无机盐和微量元素:应适当补充,钠盐每日5—6克为宜。水:成年人每日应补充水3000毫升左右,糖尿病患者不要因为害怕多而限制饮水,应更多喝水。古话云:“民以食为天。”2型糖尿病患者必须天天进食。但是2型糖尿病是一种特殊疾病,客观上要求2型糖尿病饮食既不能多吃,也不能少吃,吃多了血糖会升高,加重病情;吃少了会出现低血糖,患者会出冷汗、抽搐、昏迷、甚至死亡。因此,要求2型糖尿病患者既不能多吃,也不能少吃,更不能不吃,发吃得恰到好处,要达到这一点,是不容易。怎么办呢?关键是按照所需总热量合理制订出每天的饮食标准,并严格执行。一天的2型糖尿病饮食:粮食(主食):200—400克。肉类:50—150克。以鸡、鱼、猪瘦肉、牛肉、羊肉为宜。豆制品:500—150克。若是豆腐则可以加倍。蛋类:鸡蛋1枚。如果光吃蛋白,可以吃2—3个。牛奶:250——500毫升。如果服牛奶乳,其营养丰富,可以减半。食油:25克为宜,其中植物油15—20克,运动油不得超过5—10克。蔬菜:以绿叶蔬菜为主,保持400克以上。食盐:不得超过6克。水:2500—3000毫升为宜,夏天可以适当增加。你可在线咨询 /
展开全部
一、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1.重视孩子的思维能力
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每个家庭都能做到,对孩子进行合适的、正确的早期教育,就很难做到了。有些父母过分注重知识型的学习传授,如:这是毛,这是手(配放大的字),只告诉孩子字的读音,但没有帮助孩子分析字形。所以孩子以后无论在读还是写上,都会把两字混淆。所以,除了知识的传授,家长更应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2.提高孩子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父母没有事可以和孩子多交流,不要有重叠词,如饭饭、觉觉等,语言要逐渐精炼、复杂。阅读故事时,不要孩子一问就停下来解释,要让孩子能听过全文自己根据情节消化体味其中的语句、词汇,多让孩子谈谈所见所闻,学习一个事物的多种表述方法。
3.加强与学习有关的技能准备
帮孩子准备还学习用具,每天规定时间与孩子一起写数字及图案符号。在书写过程中,要提醒孩子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书写内容可以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在书写过程中一定要提醒孩子按规定的笔划顺序及空间位置写,在书写的基础上,要善于利用周围的环境让孩子认识,激发孩子对文字的兴趣,使之对于抽象符号具有一定的接受能力,为其思维水平跃向新的高度创造条件,孩子上小学时他人生道路上的一个较重大是转折点。
二、做好入学前的社会适应准备
1.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主动性
在给孩子购买玩具和选择学习内容时,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年龄特点(喜欢色彩鲜艳的、动的、大的……),还要一定的难度,让孩子跳一跳,摘果子,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困难,产生成功、自豪的体验和“下次再玩”的愿望,从而维持和激发兴趣。
2.培养孩子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
不少家长都会有这样的抱怨:孩子上小学负担重,不仅要接送,还要辅导、陪读,吃不消。这就要让孩子养成独立完成任务的习惯。首先,父母要提高孩子的独立性,就要父母相信孩子,看成长大了的孩子;其次,关注一头一尾,孩子在做作业前,要大概了解孩子的作业内容和作业量,估算大约需要的时间,然后与孩子商定在几点前必须完成作业,到时间后,父母检查孩子的作业不是内容的正误而是书写整洁和完成与否。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检查作业签字,不是看我对了没有,而是我有没有完成,只要自己细心认真,才能不出错。这样孩子的自觉性就会大大提高,陪读也就不存在了。
3.孩子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上学后,孩子每天要面临不同学科,待回不同的作业。为了帮助孩子树立任务意识,家长可以每天布置一个任务给孩子,如扫地、拿牛奶、分碗筷、倒垃圾等,看孩子的执行情况,让孩子从开始的被动接受任务过渡到主动完成任务,树立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三、做好入学前的生理准备
1.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
在大班阶段。适当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每天6:30起床,8:30入园,下午4:00以后离园,晚上8:30睡觉。让孩子树立时间观念,训练孩子早睡早起,在规定时间内吃完饭,并改变无节制看电视的坏习惯。
2.培养孩子活动的坚持性
孩子上课和完成作业,很大程度上需要较强的坚持性。对孩子借口不感兴趣而频繁变换活动内容的现象,父母可以从孩子最感兴趣的活动并陪着玩入手,逐步提高时间要求。
3.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父母要教会孩子一些入学必需的生活技能,如穿衣服、系鞋带、自理大小便、整理书包、遇到困难会求助,行走时不在马路上玩耍。
4.创设利于孩子生长的环境
家长要合理安排孩子在家的膳食供给,保证营养的全面摄入。家庭成员之间要互尊互爱,不当孩子的面争吵,从而使孩子情绪高涨,达到智力振奋的良好学习状态。
四、做好入学前的心理准备
家长要鼓励孩子独立,告诉他“长大了,马上要当小学生了”,要让他觉得自己真的长大了,很能干了,不能再自由散漫,不能再依赖父母了,要让孩子有信心,向往上学,想做一个好学生。有了这种良好的心态,入学后,孩子比较容易适应全新的学习生活
1.重视孩子的思维能力
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每个家庭都能做到,对孩子进行合适的、正确的早期教育,就很难做到了。有些父母过分注重知识型的学习传授,如:这是毛,这是手(配放大的字),只告诉孩子字的读音,但没有帮助孩子分析字形。所以孩子以后无论在读还是写上,都会把两字混淆。所以,除了知识的传授,家长更应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2.提高孩子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父母没有事可以和孩子多交流,不要有重叠词,如饭饭、觉觉等,语言要逐渐精炼、复杂。阅读故事时,不要孩子一问就停下来解释,要让孩子能听过全文自己根据情节消化体味其中的语句、词汇,多让孩子谈谈所见所闻,学习一个事物的多种表述方法。
3.加强与学习有关的技能准备
帮孩子准备还学习用具,每天规定时间与孩子一起写数字及图案符号。在书写过程中,要提醒孩子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书写内容可以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在书写过程中一定要提醒孩子按规定的笔划顺序及空间位置写,在书写的基础上,要善于利用周围的环境让孩子认识,激发孩子对文字的兴趣,使之对于抽象符号具有一定的接受能力,为其思维水平跃向新的高度创造条件,孩子上小学时他人生道路上的一个较重大是转折点。
二、做好入学前的社会适应准备
1.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主动性
在给孩子购买玩具和选择学习内容时,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年龄特点(喜欢色彩鲜艳的、动的、大的……),还要一定的难度,让孩子跳一跳,摘果子,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困难,产生成功、自豪的体验和“下次再玩”的愿望,从而维持和激发兴趣。
2.培养孩子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
不少家长都会有这样的抱怨:孩子上小学负担重,不仅要接送,还要辅导、陪读,吃不消。这就要让孩子养成独立完成任务的习惯。首先,父母要提高孩子的独立性,就要父母相信孩子,看成长大了的孩子;其次,关注一头一尾,孩子在做作业前,要大概了解孩子的作业内容和作业量,估算大约需要的时间,然后与孩子商定在几点前必须完成作业,到时间后,父母检查孩子的作业不是内容的正误而是书写整洁和完成与否。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检查作业签字,不是看我对了没有,而是我有没有完成,只要自己细心认真,才能不出错。这样孩子的自觉性就会大大提高,陪读也就不存在了。
3.孩子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上学后,孩子每天要面临不同学科,待回不同的作业。为了帮助孩子树立任务意识,家长可以每天布置一个任务给孩子,如扫地、拿牛奶、分碗筷、倒垃圾等,看孩子的执行情况,让孩子从开始的被动接受任务过渡到主动完成任务,树立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三、做好入学前的生理准备
1.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
在大班阶段。适当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每天6:30起床,8:30入园,下午4:00以后离园,晚上8:30睡觉。让孩子树立时间观念,训练孩子早睡早起,在规定时间内吃完饭,并改变无节制看电视的坏习惯。
2.培养孩子活动的坚持性
孩子上课和完成作业,很大程度上需要较强的坚持性。对孩子借口不感兴趣而频繁变换活动内容的现象,父母可以从孩子最感兴趣的活动并陪着玩入手,逐步提高时间要求。
3.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父母要教会孩子一些入学必需的生活技能,如穿衣服、系鞋带、自理大小便、整理书包、遇到困难会求助,行走时不在马路上玩耍。
4.创设利于孩子生长的环境
家长要合理安排孩子在家的膳食供给,保证营养的全面摄入。家庭成员之间要互尊互爱,不当孩子的面争吵,从而使孩子情绪高涨,达到智力振奋的良好学习状态。
四、做好入学前的心理准备
家长要鼓励孩子独立,告诉他“长大了,马上要当小学生了”,要让他觉得自己真的长大了,很能干了,不能再自由散漫,不能再依赖父母了,要让孩子有信心,向往上学,想做一个好学生。有了这种良好的心态,入学后,孩子比较容易适应全新的学习生活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