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1个回答
2018-04-16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常言道“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终身受益。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很重要的教学任务。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数学能力与学习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数学能力的基础。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尝试。
一、培养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就是学生在课前,利用15—20分钟的时间对将要学习的新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在预习时,把不懂的、不理解的记录下来,提出问题。教师加强检查,了解预习情况。教师可根据不同程度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进行备课。这样,上课时就能有目的地关注学生的疑点,突破学生不理解的难点。学生上课时也就会积极主动地和老师探讨问题,对新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也会增进师生之间的联系与感情。如果长期坚持,就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帮助学生学好数学,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形成质疑问难的良好学习品质。
数学知识之间联系紧密,逻辑性强,计算公式、运算定律的推导运用尤为重要。课后复习是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坚持每天写“数学日记”,就是把一天来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并记录实践操作的体会,在头脑中形成完整、清晰的印象,加深理解、记忆。这样做能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如果长期坚持,学生就会逐渐养成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提高综合能力和素养。
教师在讲授新课前要认真检查学生的复习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和掌握情况,了解已学过的知识掌握得怎样。这样也有利于督促学生养成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
二、培养质疑问难的习惯
小学生的思维最活跃,头脑中的疑问很多。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鼓励那些思维活跃、想象丰富的学生常常提出“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对那些爱质疑的学生给予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从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良好习惯开始。“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问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有疑问而后有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确立学生的主体观念,树立师生民主平等的教育观。首先,要鼓励学生敢于和教师辩论。对那些在课堂上敢说、敢想、敢于提问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哪怕他们提出的问题是异想天开的,毫无道理的,教师也要鼓励他们敢于发言的精神,切不可批评,更不能嘲笑和讥讽学生。其次,要引导学生会提问。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不但要给予鼓励和表扬,而且要让学生评价他们提出的问题好在哪里,让所有学生都明白这个问题为什么好,逐步使学生提出较高水平的问题来,从而提高全体学生提问的积极性。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就是这个道理。为此,小学数学教师要从学生的好奇,好问、好动、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出发,积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好问题的良好习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
让学生产生疑问,不是为了难倒学生,而是为了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与热情,产生自主探索学习的动力。通常可采用设问、自学、悬念、图解、演示等方法让学生寻找疑点,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胆质疑。例如:在教学“直线画法”时,教师故意从不同方向将直线向两端无限延长。学生迫切提出疑问:那么直线在纸上怎么画呢?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直线的特点及画法。
三、养成及时纠正错误的习惯
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其原因是部分学生对做作业漠不关心,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写的评语,做的标记不闻不问,对错误的地方不能及时纠正。因此,我在教学时,就努力培养学生有错误就纠正的习惯,对学生的作业做到面批面改,及时让学生认识到错在什么地方。帮助分析错误的原因: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如何纠正?怎样避免?要求学生建立一个“数学病历卡”,把每次的错题,错误的原因,今后改进的方法等记录下来,及时提醒自己引起注意。久而久之就会帮助学生改掉一些不良习惯,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理解、判断能力的提高。
四、养成认真细致的作业习惯
学生作业是学生实践和创新的园地。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现,有的学生做作业不认真,粗心大意,导致知识运用和操作环节的失误。因此,有必要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和仔细检查的良好习惯,帮助学生养成做事一丝不苟的精神,这对学生完成作业和以后更好地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些良好的习惯包括:正确的书写格式,认真学习的学风,自觉检查的意识,正确的检查方法,多角度、多渠道的方法运用习惯,等等。
五、养成讨论、理解、存疑、拓展的习惯
讨论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投入探索,有利于师生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维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例如教学“整数乘以小数”时,,组织学生讨论积的小数位数如何确定,并引导探讨方向:如何将小数变成整数?小数变成整数后,积怎样变化?我们可怎样处理?学生通过讨论理解,自己得出计算法则来。一般说,讨论可有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师生讨论、全班讨论等。讨论可在学习重点、难点时,在比较归纳时,在拓展深入时,等等。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力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会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生的个性、特长才能自由发展,学生的素质才能得到全面提高。
一、培养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就是学生在课前,利用15—20分钟的时间对将要学习的新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在预习时,把不懂的、不理解的记录下来,提出问题。教师加强检查,了解预习情况。教师可根据不同程度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进行备课。这样,上课时就能有目的地关注学生的疑点,突破学生不理解的难点。学生上课时也就会积极主动地和老师探讨问题,对新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也会增进师生之间的联系与感情。如果长期坚持,就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帮助学生学好数学,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形成质疑问难的良好学习品质。
数学知识之间联系紧密,逻辑性强,计算公式、运算定律的推导运用尤为重要。课后复习是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坚持每天写“数学日记”,就是把一天来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并记录实践操作的体会,在头脑中形成完整、清晰的印象,加深理解、记忆。这样做能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如果长期坚持,学生就会逐渐养成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提高综合能力和素养。
教师在讲授新课前要认真检查学生的复习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和掌握情况,了解已学过的知识掌握得怎样。这样也有利于督促学生养成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
二、培养质疑问难的习惯
小学生的思维最活跃,头脑中的疑问很多。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鼓励那些思维活跃、想象丰富的学生常常提出“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对那些爱质疑的学生给予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从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良好习惯开始。“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问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有疑问而后有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确立学生的主体观念,树立师生民主平等的教育观。首先,要鼓励学生敢于和教师辩论。对那些在课堂上敢说、敢想、敢于提问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哪怕他们提出的问题是异想天开的,毫无道理的,教师也要鼓励他们敢于发言的精神,切不可批评,更不能嘲笑和讥讽学生。其次,要引导学生会提问。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不但要给予鼓励和表扬,而且要让学生评价他们提出的问题好在哪里,让所有学生都明白这个问题为什么好,逐步使学生提出较高水平的问题来,从而提高全体学生提问的积极性。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就是这个道理。为此,小学数学教师要从学生的好奇,好问、好动、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出发,积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好问题的良好习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
让学生产生疑问,不是为了难倒学生,而是为了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与热情,产生自主探索学习的动力。通常可采用设问、自学、悬念、图解、演示等方法让学生寻找疑点,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胆质疑。例如:在教学“直线画法”时,教师故意从不同方向将直线向两端无限延长。学生迫切提出疑问:那么直线在纸上怎么画呢?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直线的特点及画法。
三、养成及时纠正错误的习惯
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其原因是部分学生对做作业漠不关心,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写的评语,做的标记不闻不问,对错误的地方不能及时纠正。因此,我在教学时,就努力培养学生有错误就纠正的习惯,对学生的作业做到面批面改,及时让学生认识到错在什么地方。帮助分析错误的原因: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如何纠正?怎样避免?要求学生建立一个“数学病历卡”,把每次的错题,错误的原因,今后改进的方法等记录下来,及时提醒自己引起注意。久而久之就会帮助学生改掉一些不良习惯,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理解、判断能力的提高。
四、养成认真细致的作业习惯
学生作业是学生实践和创新的园地。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现,有的学生做作业不认真,粗心大意,导致知识运用和操作环节的失误。因此,有必要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和仔细检查的良好习惯,帮助学生养成做事一丝不苟的精神,这对学生完成作业和以后更好地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些良好的习惯包括:正确的书写格式,认真学习的学风,自觉检查的意识,正确的检查方法,多角度、多渠道的方法运用习惯,等等。
五、养成讨论、理解、存疑、拓展的习惯
讨论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投入探索,有利于师生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维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例如教学“整数乘以小数”时,,组织学生讨论积的小数位数如何确定,并引导探讨方向:如何将小数变成整数?小数变成整数后,积怎样变化?我们可怎样处理?学生通过讨论理解,自己得出计算法则来。一般说,讨论可有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师生讨论、全班讨论等。讨论可在学习重点、难点时,在比较归纳时,在拓展深入时,等等。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力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会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生的个性、特长才能自由发展,学生的素质才能得到全面提高。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