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任务

 我来答
中地数媒
2020-01-16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中地数媒
中地数媒(北京)科技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奉行创新高效、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坚持内容融合技术,创新驱动发展的经营方针,以高端培训、技术研发和知识服务为发展方向,旨在完成出版转型、媒体融合的重要使命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为了保障地质环境调查战略目标的实现,应突出抓好六大战略任务。

(一)水文地质调查:促进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

地下水是不可替代的水资源,又是重要的环境因子和生态因子,具有资源、环境、生态三重功能。水文地质调查的目的是统筹考虑地下水的资源、环境与生态功能,促进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

(1)开展平原盆地区水文地质调查。平原盆地是我国地下水资源的主要赋存空间,是地下水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区或潜在开采区。以华北平原、山西六盆地、淮河平原、银川平原、河西走廊、柴达木盆地、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江汉洞庭平原、雷琼盆地等平原盆地为重点,成片推进1∶5万水文地质调查,查明基础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地下水资源量和可更新能力,提出地下水资源涵养和合理开发利用方案建议。

(2)开展岩溶地区水文地质调查。我国有大面积的岩溶集中连片分布区,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为不均,岩溶地下水资源潜力巨大。以西南岩溶地区为重点,兼顾北方岩溶地区,成片推进1∶5万水文地质调查,查明基础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岩溶水资源量,编制岩溶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区划,提出岩溶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案。

(3)开展能源资源基地或矿集区水文地质调查。能源资源开发既需要开发大量地下水资源保障用水需求,又需要排泄大量矿坑涌水保障矿山安全开采,对区域地下水系统影响显著。以神东、晋东、冀中等大型煤炭基地为重点,成片开展1∶5万水文地质调查,查明基础水文地质条件、主要地质环境问题、重大水害诱发条件,评估地下水资源开发潜力,提出地下水综合利用与灾害防治建议,为区域含水层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基础依据。

(4)开展山地丘陵缺水地区水文地质调查。我国部分山地丘陵地区缺水问题突出,供水保障程度低,严重影响人畜供水,也是长期以来导致经济欠发达的重要原因之一。以陕甘宁、沂蒙山、太行山、乌蒙山、大别山—罗霄山等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区为重点,开展1∶5万水文地质调查与供水安全示范,查明基础水文地质条件,圈定地下水富水地段,探采结合,推进地下水供水示范。

(二)地质灾害调查:提升地质灾害防治水平

地质灾害是内外动力作用下发生的一种地质现象,既具有遵循地质规律而发生的不可避免性,又具有因时空分布局限等特点而产生的可防治性。地质灾害调查的目的是查明地质灾害致灾机理与空间分布,评估地质灾害危害与风险。

(1)开展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地质灾害调查。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易发多发,严重威胁着当地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以湘鄂桂山区、西南山区、西北黄土高原、陇南-秦巴山区及东南沿海地区等为重点,开展1∶5万地质灾害调查,深入了解地质灾害的孕灾环境及发育分布规律;针对重大地质灾害早期识别、地震地质灾害后效应与防治、地质灾害演化机理与灾害链效应等重大问题开展研究,提升对重大地质灾害问题的认识,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提供基础数据与技术支撑。

(2)开展重要活动构造带地质灾害与区域地壳稳定性调查。在构造活动强烈的区域,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多发,严重威胁着重大工程建设与运营地质安全。以南北活动构造带、重大工程区为重点,开展以地质灾害、活动断裂为主的1∶5万工程地质调查,查明主要活动断裂及孕灾地质条件,综合评价区域地壳稳定性,为地质灾害防治、重大工程建设与运营提供基础依据。

(3)开展重点地区岩溶塌陷调查。岩溶塌陷是岩溶地区特有的地质灾害,具有隐蔽性、突发性、危害大等特点。以桂中、湘中、鄂中、珠三角等岩溶塌陷高易发区为重点,开展1∶5万岩溶塌陷调查,查明重点地区岩溶塌陷现状、发育特征、形成和演化规律,开展岩溶塌陷易发性区划,为工程建设与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4)开展地面沉降与地裂缝调查。在地下水超采、工程建设等因素影响下,我国部分地区产生了地面沉降和地裂缝问题。以华北平原、汾渭盆地等为重点,开展1∶5万以地层结构、含水层结构等为主的综合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查明地面沉降地裂缝地表变形及破坏特征,评价地面沉降地裂缝危险性,加强地面沉降成因机理和防治关键技术研究,提出风险防控措施建议。

(三)环境地质调查:夯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实施地质环境基础

地质环境是主体功能区战略、区域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重要基础。环境地质调查的目的是提升对重要经济区地质环境认知水平,查明存在的重大地质环境问题,夯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实施地质环境基础。

(1)开展重要经济区与城市群地质环境调查。重要经济区和城市群是工业化、城镇化高度集聚的区域,人地相互作用尤为活跃、人地关系矛盾尤为突出,对地质环境调查工作需求呈现全方位、多样化、动态化等特点。按照环渤海及京津冀协同发展地区、丝绸之路经济带(境内部分)、长江经济带、泛珠江三角洲地区四大区带,推进基础性水工环地质调查,开展制约重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地质环境问题调查与研究,加强地质环境数据库与信息化平台建设,服务和支撑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

(2)开展能源资源接替基地与矿山地质环境调查。页岩气、天然气水合物、战略性新兴矿产资源在进入规模化开发阶段后,可能会产生新的地质环境风险。以非常规能源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矿产资源远景区为重点,开展资源开发的地质环境效应调查研究,查明非常规能源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矿产开发的环境风险。选取典型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集中区、废弃矿区开展1∶5万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查明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提供基础依据。

(3)应对气候变化开展全球变化地质响应与二氧化碳储存研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也是环境地质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以气候变化地质响应为重点,开展气候变化地质记录与地质碳汇研究,加强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技术研发与示范,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和缓解碳排放压力提供地质依据。

(四)地质环境健康调查:深化地质环境质量及对生物健康影响的认识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人类健康、动物健康与环境健康是不可分割的,跨学科合作是解决人类、动物与环境健康问题的国际趋势。地质环境污染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需要认真面对的重大环境问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地质环境质量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地质环境健康调查的目的是查明地下水和土壤污染状况、变化趋势以及对人类、动物健康的影响。

(1)开展地下水污染调查。在首轮地下水污染调查的基础上,以珠江三角洲、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等地区的主要供水含水层为重点,开展地下水水质与和污染调查,查明地下水水质和污染状况及其变化,预测预警地下水污染趋势,为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支持。及时识别、探测引发环境健康问题的污染物,对有机污染物、化学合成物、稀土元素等致病污染物进行调查和监测。

(2)开展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以国家粮食主产区的基本农田为重点,开展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查明粮食主产区基本农田的土地质量和土壤污染状况,圈定农业种植有益元素土壤分布区和有害元素分布区、重金属污染区,为土地质量分等定级、基本农田保护、生态退耕和确定城市开发边界等提供依据。

(3)开展地下水、土壤污染对生物、人类健康影响研究。与卫生、生物等部门合作,开展污染物分布与人类、动植物疾病变化调查与研究;以地方病区地下水质调查为基础,对地下水质进行长期监测研究,开展地下水质形成机理、变化以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研究。开展土壤污染与农作物质量关系研究,为优质高效农业发展提供基础。

(五)地质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及时获取地质环境要素动态数据

环境监测是获取地质环境变化数据的重要途径,准确、可靠、及时的监测数据既是地质环境研究的重要基础,也是地质环境管理的重要依据。地质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的目的是通过地质环境观测、监测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地质环境监测覆盖范围和提高获取数据能力。

(1)推动地下水监测站网建设。实施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结合现有监测站网,建立比较完整的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站网,实现对全国地下水水量、水质动态的有效监测,以及对大型平原、盆地及岩溶山区地下水动态的区域性监控和地下水监测点的实时监控,为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地下水动态信息。

(2)探索建设地球关键带观测站。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小流域建设地球关键带观测站,对含水层及基岩(饱水带)、地表水,土壤(包气带)、植被及微生物、大气等地球关键带要素进行系统观测,为地球关键带过程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3)推动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站网建设。选择滑坡、泥石流、崩塌等突发性地质灾害高发区建设专业监测预警站网,为地质灾害机理研究提供科学数据。针对地面沉降与地裂缝,建设完善地面沉降与地裂缝监测网络,形成国家级GPS和InSAR空间骨干监测网。在活动构造带和地震带建设地应力、地形变观测站,为地震地质灾害与活动断裂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六)地质环境管理研究:架起科学与管理的桥梁

地质环境是国土空间的重要组成,地质环境管理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制度包括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生态补偿等内容。地质环境管理研究应根据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需要,按照“国土资源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综合管理要求,以水文地质调查、地质灾害调查、环境地质调查、地质环境健康调查和地质环境监测成果为基础,推进地质环境管理理论、机制、政策、制度、法律等研究。

(1)开展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研究。根据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需要,推进地质环境承载力定量评价,开展地质环境承载力区划研究;识别影响地质环境安全的关键要素,探索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指标体系,开展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机制研究。

(2)探索开展地质环境生态资本定量化评估。地质环境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两种资源:土地、矿产、水等有形的自然资源和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控水分等无形的生态服务。定量表征地质环境的生态服务功能,是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进行生态补偿的重要基础。识别确定地质环境所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定量化评估地质环境生态资本,综合评估地质环境的资源、环境与生态价值。

(3)开展地质环境与社会经济的物质流分析与核算。以物质流理论为指导,开展我国地质环境与社会经济历年物质流分析,估算地质环境与社会经济的物质流,对物质流随时间变化规律进行分析,预测我国物质流变化趋势,提出我国物质流消减主要指标,从技术层面和政策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