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的野草诗句

 我来答
依心诺0IH
高粉答主

2016-11-25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2万
采纳率:94%
帮助的人:603万
展开全部
《野草》是鲁迅的一本散文诗集.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诗句多次为鲁迅所称引,不妨看作是《野草》全书的大纲,倘置换为鲁迅自己的说法,则是:
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鲁迅毫不讳言在他看来乃是实有的黑暗与虚无,却又认为,不是没有可能从反抗中得救.希望在这里被悬置起来了,反抗成了唯一可把握的现实.反抗若从外部看,或许是快意的,如《这样的战士》,有一种热情昂扬的调子.但是,更多的是一种挣扎,带着时间的重负和精神的创伤,如著名的《过客》,它有着加缪的《西绪弗斯神话》一般的意涵,却显得更加悲壮.如《复仇》,如《颓败线的颤动》,如《死后》,在报复中一样有着内心撕裂的痛楚.当作者专注于自我解剖时,那敞开的深渊般的黑暗,无疑地更为惊心动魄.《影的告别》、《求乞者》、《墓碣文》等样的文字占去全书大半,鲁迅虽谦称为“废弛的地狱边沿的惨白色小花”,却大可以移用雨果形容波特莱尔的话来说:“创造了一种新的战栗”.在作绝望的抗战中,斗争的双方并非是一个战胜另一个,而是永远的缠斗不休.存在者要自由的生存,就不可能逃避斗争,一如不能逃避黑暗.鲁迅一面揭示生存的荒诞与生命的幽黯,一面依然抱着充沛的人文主义激情,这是他高出许多存在主义者的地方.他说,他的哲学都包括在《野草》里面.这是一个自承为“奴隶”者的哲学,与一般的自由哲学家的哲学是很不一样的.
哲理性,即思与诗的结合,是《野草》的一大特点.它通过大量的象征,画面切割,即时场景的设置去表现,也有直接诉诸于一种箴言式的话语的.而象征,又往往经由梦境的创造进行.《野草》二十三篇有九篇写到梦境,好梦如《好的故事》,恶梦如《墓碣文》,作者一面沉浸其中,一面又极力摆脱.我们都生活在弗洛伊德说的露出海面的冰山之上,作者则经常潜入海底,明显地比我们多出一个世界,多出另一层冲突.读者可以在梦幻中思考它精确而又众多的歧义,摸索它同现实的对应性联系,探测作者的灵魂的深度.
《野草》的语言风格也很有特色.激越、明快、泼辣、温润,它都具有;但是更多的是深沉悲抑,迂回曲折,神秘幽深.作者表现的主要是一种悲剧性情绪,它源自生命深处,许多奇幻的想象,其实都是由此派生而来,因此,最富含热情的语言也都留有寒冷的气息,恰如冰的火,火的冰.《死火》中描写死火:“一切青白冰上,却有红影无数,纤结如珊瑚网,”《野草》的语言,正是那青白背景上的无数张开而又纠结在一起的红艳的珊瑚枝.
作为一部灵魂书,《野草》开辟的境界,在中国的精神史和文学史上,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并置于同时产生的如艾略特的《荒原》等西方现代文学经典之列,一样卓然不凡.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