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仪和地震勘探工作方法

 我来答
中地数媒
2020-01-18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中地数媒
中地数媒(北京)科技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奉行创新高效、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坚持内容融合技术,创新驱动发展的经营方针,以高端培训、技术研发和知识服务为发展方向,旨在完成出版转型、媒体融合的重要使命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地震仪是获得地震记录必不可少的工具。由人工激发所引起的反射波或折射波到达地面时,地面产生的微弱振动被检波器接收下来并转换成电信号,经电缆送入放大器放大,再由记录器记录下来。一个检波器、一个放大器和一个记录器的组合称为一个地震道。一台地震仪有很多道(如6、12、24、48道甚至更多)。如图5-3-1,国产DZQ48/24/12型浅层地震仪有48道,主要用于解决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浅层勘探等问题。

图5-3-1 DZQ48/24/12型浅层地震仪(重庆地质仪器厂)

地震勘探可分为路线普查、面积普查、面积详查和构造细测四个阶段。各阶段的地质任务不同,测网密度或测线上炮点的距离也不同。主测线应尽可能垂直于预测构造的走向,测线间距以不漏掉次级构造为原则。

炮点和检波点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称为观测系统。反射波法常用的是多次覆盖观测系统。所谓多次覆盖,是指对地下界面上的各反射点进行多次重复观测。图5-3-2为四次覆盖的情况。O1、O2、……为炮点,相邻炮点间的距离等于相邻检波点间距离的三倍,每激发一次有24个地震道接收。图中示出了从O1至O4四次放炮时共反射点A至F的位置及相应的检波点。可以看出,第一炮的19道,第二炮的13道,第三炮的7道和第四炮的1道有一个共反射点A。其他具有共反射点的道集见表5-3-1。

折射波法常用的是相遇时距曲线观测系统。如图5-3-3所示,时距曲线S1和S2是分别在O1和O2激发时得到的,反映界面的BD和CA段(图5-3-3中,在折射波和直达波时距曲线交点前的折射波时距曲线,由于其到达地面的时间比直达波晚,初至不易辨认,故一般不用于解释),其中BC段是被重复覆盖的地段。利用互换时间(相遇折射剖面公共点上的旅行时间。从爆炸点A到检波点B的地面—地面时间,与爆炸点B到检波点A的地面—地面时间)相等,可对这两条时距曲线进行解释,将提高解释的可靠性。

表5-3-1 四次覆盖共反射点叠加道表

图5-3-2 单边放炮四次覆盖观测系统

图5-3-3 相遇时距曲线观测系统

航天希尔
2024-08-11 广告
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是我们公司专业领域内的一项重要服务,旨在通过高精度振动台模拟真实或特定等级的地震波,对建筑结构、桥梁、设备等进行抗震性能测试。此试验能够有效评估被测对象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结构安全性及损坏情况,为工程设计提供关键数据支...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航天希尔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