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节人》是六年级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我”小时候用毛笔杆制作竹节人,与同学在课桌上搏斗引得大家围观,课上偷玩被老师收走后,发现老师也和我们一样爱玩竹节人。表现了作者快乐无忧的童年生活以及爱师尊师的师生情谊。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段),概述“我们”当时迷上了竹节人。
第二部分(3-19段),主要描述制竹节人、斗竹节人的过程与乐趣,体现“我们”对此的深深着迷,表现了孩子们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与热情。
第三部分(20-29段),主要写老师没收了竹节人,却也偷偷在玩竹节人的趣事。
赏析
文章中作者之所以要写制作竹节人的过程,是因为玩具的稀缺,更因为“新鲜的玩意儿”能够带给我们很多的快乐,而竹节人是“我”印象最深的玩具,在无处可买的现实下就自己动手制作,从而表现出竹节人在作者童年生活中所占的比重很大。
课文是写竹节人的,还写了围观的小伙伴们,这样写是因为从围观的小伙伴们的动作“攒着”“跺脚拍手”“一哄作鸟兽散”等可以看出每一个孩子都非常喜爱竹节人,每一次的“搏斗”都不放过。
第三部分写了老师与竹节人这一部分,它和主题是有关系的。老师没收竹节人,表现出老师不苟言笑、威严无比的形象。与后文老师玩竹节人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更加突出了老师温柔赤诚的内心,活泼亲切的形象。
竹节人受到老师的青睐侧面烘托出这个游戏的有趣,表达了“我们”内心的喜悦、满足与自豪,竹节人和老师共同构成了“我”对童年的美好回忆,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第一段(1-2自然段):写竹节人是我们小时候的玩具之一。
第二段(3-7):写制作竹节人的情景。
第三段(8-19):写“斗”竹节人的情景。
第四段(20-29)写“斗”竹节人被老师发现,下课后,我们又偷窥老师也喜欢我们制作的竹节人。
2、《竹节人》主要内容:文章围绕“竹节人”,通过写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的情形,表现了“竹节人”这一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童年的深切留念。
第一段(1-2自然段):写竹节人是我们小时候的玩具之一。
第二段(3-7):写制作竹节人的情景。
第三段(8-19):写“斗”竹节人的情景。
第四段(20-29)写“斗”竹节人被老师发现,下课后,我们又偷窥老师也喜欢我们制作的竹节人。
2、《竹节人》主要内容:文章围绕“竹节人”,通过写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的情形,表现了“竹节人”这一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童年的深切
第一段(1-2自然段):写竹节人是我们小时候的玩具之一。
第二段(3-7):写制作竹节人的情景。
第三段(8-19):写“斗”竹节人的情景。
第四段(20-29)写“斗”竹节人被老师发现,下课后,我们又偷窥老师也喜欢我们制作的竹节人。
2、《竹节人》主要内容:文章围绕“竹节人”,通过写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的情形,表现了“竹节人”这一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童年的深切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