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不杀降兵,太平天国投降后,李鸿章为何食言杀俘虏呢?
因为李鸿章担心太平天国的这些人士是假意投降,再加上投降的将领们狮子大开口使得李鸿章对投降的这些太平天国俘虏进行了大肆杀害。
其实在镇压太平天国的整个运动中,朝廷给予清军的将领一定的生杀大权,但是由于李鸿章在之前的整个镇压运动中并没有杀俘虏的前例。反而是将其中的投降将领收为己用,所以苏州的这一部分太平军才会向李鸿章投降。
苏州太平军投降的过程,主要是当时的八个将领一致同意投降,所以在英国人的作保下,李鸿章同意了他们的投降,但是前提是要杀掉其中反对投降的慕王,于是在杀掉慕王之后,这八个将领就打开了城门向李鸿章投降。当时这八位将领认为李鸿章通过这一番不费兵力的投降后,一定会给予自己高官厚禄。因此也就向李鸿章狮子大开口,甚至要求李鸿章给予苏州一半的城池让其驻守。要知道李鸿章当时不过是江苏的巡抚,一方面本身没有如此大的权力,再者这一行为也让李鸿章怀疑他们是否是诈降。在获得半城的驻守下,等待时机恢复兵力。于是在李鸿章手下陈学启的劝说下,李鸿章决定对投降的俘虏痛下杀手,目的就是为了防止他们可能存在的造反。
于是投降的将领前去拜见李鸿章,在一番觥筹交错把酒言欢之后,李鸿章就退出了大厅,预先埋伏在此的伏兵就将八位将领杀害,随后就是对苏州城内投降的俘虏进行屠杀。还有一种说法是,这些投降的将领不愿交出太平天国圣库里的财宝,或者是李鸿章想要通过此举引起朝廷的重视。与其说是单方面的害怕投降的太平天国将领诈降,不如说是在多方面的考虑下才有了投降俘虏的行动。
李鸿章这个人物在历史上评价褒贬不一,特别是在当时苏州的名声坏的极其彻底,原因就是李鸿章在李秀成与当时驻扎在苏州的太平军投降之后,依旧把这两万多的投降的太平军都杀了。李鸿章杀投降俘虏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是害怕两万的俘虏,还有八王出尔反尔。第二点就是李鸿章被李秀成时不时就打开城门投降的计划给打怕了。
首先我们想一想,李秀成逃跑的时候,把这一大批将领都留在了苏州,其实内心也是有着再挣扎一把的想法的。虽然这些将领他们都投降了,但是如果他们出尔反尔,趁着李鸿章他们这些士兵放松警惕的时候,再来一次偷袭李鸿章带领的清朝军队,那到时候玩完的就是李鸿章的这些士兵,而不是太平天国的军队了。与其提心吊胆,倒不如一劳永逸,李鸿章大概就是这样想的。
第二点就是狼来了的故事,那小孩一次次骗村民说狼来了,当真的狼来了的时候,村民就不相信他了。李鸿章现在就是村民的心态,李自成在和清朝的军队打仗的时候,虽然一路败退,但是经常会来一个打开城门说投降的计划,一开始的时候,李鸿章肯定会信他们,但是对方却趁着请找到军队入城的时候偷袭他们,这导致了李鸿章的军队损失惨重,这样的事情经历的次数多了,李鸿章自然提高了警惕,不肯再相信他们了。
总的来说,李鸿章是为了国家的平稳而做出的这个决定,杀了俘虏利大于弊,虽然自己的名声坏了点,但是国家是平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