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地质特征
2020-01-14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一)矿体特征
达巴特铜钼矿床的矿体产于椭圆形火山机构的南北两侧。目前地表圈定的铜钼矿体有5个(Ⅰ,Ⅱ,Ⅲ,Ⅳ和Ⅴ),长60~300m,宽1~16m,呈脉状和透镜状产出(见图2-9),依据矿体空间产出特征,初步划分为南北2条矿带(新疆有色地勘局703队,2003)。
1.南矿带
矿体主要产于火山机构(花岗斑岩杂岩体)南侧与地层的内外接触带上,在接触带有一走向北西西、倾向北北东的逆冲断层,它控制着主要矿体的分布,目前地表初步圈定矿体3个,自西往东矿体编号分别为Ⅰ,Ⅲ,Ⅳ。
Ⅰ号矿体:位于南矿带西部,地表矿体由TC2501探槽控制,产于花岗斑岩体南接触破碎带之凝灰岩中,矿体宽7.0m,长100余米,走向北西西,倾向北东,铜平均品位0.35%;深部矿体由钻孔ZK2501控制,含矿主岩为花岗斑岩,穿矿厚度4.25m,铜平均品位0.48%。
Ⅲ号矿体:位于南矿带中部,地表矿体由TC001和TC801探槽控制,产于流纹斑岩体南接触破碎带中,宽15.1m,长400m,走向北西西,铜平均品位0.37%。深部矿体由钻孔ZK001,ZK002和ZK801控制,含矿主岩为流纹斑岩,具全岩矿化特征。其中在钻孔ZK001中,穿矿厚度109.46m,铜平均品位0.45%,最高品位达0.80%,由地表向深部,矿体的厚度和品位明显变厚增富。在钻孔ZK002中,控制的矿化厚度达190.80m,按铜边界品位0.2%可圈出7个铜矿段,其累计视厚度为14.0m,Cu品位0.20%~0.25%;按Mo边界品位0.02%可圈出2 个钼矿段,第一个钼矿段位于钻孔ZK002 95.1~155.10m,视厚度为60.0m,Mo平均品位为0.023%,最高品位为0.084%,第二个钼矿段位于钻孔ZK002 161.10~204.50m,视厚度43.40m,Mo平均品位为0.047%,最高品位为0.092%,钼矿化与铜矿化呈反消长关系(新疆有色地勘局703队,2003);钻孔ZK801控制了Ⅲ号矿体的东延段,在77.90~80.23m 区间,圈出一个铜品位为0.20%,视厚度为1.33m 的铜矿段。
Ⅳ号矿体:位于南矿带东部,由TC2801探槽控制,产于流纹斑岩外接触带之英安岩中,宽3.0m,长约200m,产状195°∠60°,铜平均品位0.27%。
2.北矿带
矿体主要产于火山机构(花岗斑岩体)北侧与地层的接触带上,目前地表初步圈定矿体2个,自西往东矿体编号为Ⅱ和Ⅴ。
Ⅱ号矿体:位于北矿带西部,由TC03和TC04探槽控制,产于凝灰质砂岩中。地表矿体长120m,宽1.0m,走向160°,倾向北东东,倾角74°,铜平均品位0.51%。
V号矿体:位于北矿带中东部,产于花岗斑岩杂岩体中。地表矿体长90m左右,宽5m左右。矿体整体走向北西西。
(二)矿石特征
1.矿石物质组成
矿石中金属矿物为辉铜矿、黄铜矿、黄铁矿、辉钼矿、毒砂、闪锌矿、蓝辉铜矿、蓝铜矿、磁黄铁矿、斑铜矿、铜蓝、赤铁矿、孔雀石和自然铜等,上述金属矿物除孔雀石、蓝铜矿、自然铜肉眼可见外,其余均为显微粒状;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绢云母、方解石、绿泥石、钾长石、电气石和萤石等。
辉铜矿:是矿石的主要有用矿物,颜色灰白带蓝,呈稀疏浸染状、细脉状及斑块状,含量2%~6%,不均匀分布。
黄铜矿:为铜黄色,稀疏浸染及斑块状,多被蓝辉铜矿交代而成残斑状,含量1%~3%。
黄铁矿:淡黄色,呈立方自形晶,含量1%。
蓝辉铜矿:为蓝灰色,不规则状,产于斑晶中,或与黄铜矿构成斑块状,且交代黄铜矿呈次生反应边,或呈显微细脉-浸染状平行分布于赤铁矿-孔雀石脉边。含量1%~3%。
斑铜矿:紫色、蓝色,分布于孔雀石中,微量。
蓝铜矿:蓝色,呈浸染状分布于孔雀石中,含量1%。
孔雀石:为翠绿色,呈细脉及团块状,团块中可见极少的黄铜矿残留,含量3%~5%。
赤铁矿:为灰褐色,呈独立的微细脉或为孔雀石-赤铁矿脉,含量4%~6%。
2.矿石结构构造
(1)矿石结构:以他形粒状结构为主,其次有交代残留结构、次生环带结构和显微粒状结构等(图版Ⅴ-5~8)。
(2)矿石构造:以稀疏浸染状构造为主,其次有团块状及细脉状、脉状、网脉及充填胶结状构造等。
3.矿化阶段
铜钼矿化大致可分为两期:浅部赤铁矿微细网脉铜矿化和深部石英细脉铜钼矿化(尹意求等,2005)。
(1)浅部赤铁矿微细网脉铜矿化:该期铜矿化的矿物组合为:辉铜矿+孔雀石+蓝铜矿+赤铁矿+萤石+微晶石英,该矿化以地表铜矿化和钻孔ZK001铜矿化为代表,微细网脉宽度为1~5mm,产于浅部、低温和氧化环境;
(2)深部石英细脉铜钼矿化:该期铜钼矿化的矿物组合为:辉钼矿+黄铁矿+蓝铜矿+萤石+电气石+粗粒石英,该矿化以钻孔ZK002铜钼矿化为代表,石英脉宽度为1~3cm,产于深部、高温和还原环境。
(三)围岩蚀变
矿区围岩蚀变范围较大,在凝灰岩、英安岩、花岗斑岩、流纹斑岩、流纹质凝灰角砾岩和内外接触带(岩体与凝灰岩和英安岩接触带)中,均出现不同类型和蚀变程度不等的蚀变。
(1)在凝灰岩和英安岩中,常发育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和硅化等。
(2)在花岗斑岩中,发育硅化、绿帘石化、绢云母化、萤石化、黄铁矿化和钾长石化,局部具萤石化和电气石化。
(3)在流纹斑岩中,发育钾长石化、硅化、绢云母化、孔雀石化、萤石化、葡萄石化和褐铁矿化。
(4)在流纹质凝灰角砾岩中,一般发育毒砂化和白铁矿化,偶见钾化和硅化。
(5)在内接触带(花岗斑岩杂岩体)中,除了在杂岩体中发育蚀变外,还广泛出现伊利石化、粘土化、绿泥石化、褐铁矿化和叶蜡石化等;在外接触带(凝灰岩和英安岩)中,除了具有凝灰岩和英安岩中蚀变特点外,还具有明显的硅化蚀变增强现象,出现石英细网脉。
2019-10-26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