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第一次国民大革命失败了?

第一次国民大革命是不是第一次国共合作?他们不是打倒了北伐军了吗?... 第一次国民大革命是不是第一次国共合作? 他们不是打倒了北伐军了吗? 展开
 我来答
瓜妹聊娱文
高能答主

推荐于2017-09-01 · 娱乐领域创作者
个人认证用户
瓜妹聊娱文
采纳数:37924 获赞数:415668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1.客观方面: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它们联合起来绞杀中国革命;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遭到破坏。“四·一二”政变标志着中国革命形势发生重大变化。蒋介石右派集团公开投靠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成为革命的敌人。大革命在蒋介石控制地区遭到失败,国共合作在局部地区破裂。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国民党中央“分共”会议,正式决定同中国共产党决裂。汪精卫等以“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为口号,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进行血腥大屠杀。
2.主观方面:年幼的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代表,对蒋介石、汪精卫篡夺革命领导权的活动一再妥协退让,使党在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国民大革命是指从1924年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1924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和帮助下,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之后晋中之窗创办黄埔军校,晋中之窗建立国民革命军,晋中之窗组织国民政府。进行东征和南征,平定了反革命叛乱,晋中之窗推动革命迅速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爆发,掀起了全国的群众革命高潮。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兵北伐,攻占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部分地区。
1926年冬至1927年春, 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大革命高潮——北伐战争。
在革命形势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帝国主义加紧干涉中国革命,国民党右派加紧勾结帝国主义,篡夺革命领导权。晋中之窗中国共产党内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占据领导地位,一味妥协退让。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标志大革命局部失败。七一五反革命政变: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亦发动反革命政变,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大革命遂告失败。
Tiku22333
2020-02-28 · VX同号
Tiku22333
采纳数:2795 获赞数:203467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政变,以“清党”为名,在东南各省大规模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四一二政变后,蒋介石建立国民政府,并定都南京,形成宁、汉对峙。1927年7月15日,当时任武汉国民政府主席的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并在其辖区内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搜捕和屠杀,(史称“七一五政变”),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最终失败。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国民党变成了一个由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集团所控制的政党。
“统帅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一观点的错误实质在于放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1927年大革命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大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有: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我们党比较年轻,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没有清醒认识,不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客观原因有:反革命力量的强大;资产阶级发生严重的动摇,统一战线出现剧烈的分化;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
七一五政变后,武汉国民政府迁往南京,,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在一起,史称“宁汉合流”。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已经不再是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而是变成了一个由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集团所控制的政党。敢不敢坚持革命?怎样坚持革命?这是白色恐怖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必须回答的两个根本性的问题。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则革命根据地能够在中国长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极不平衡,这是由于近代中国处在众多帝国主义的间接统治下,中国地域广大,在地方性的农业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听风之小猪
2015-05-22 · 知道合伙人历史行家
听风之小猪
知道合伙人历史行家
采纳数:5205 获赞数:385376
我现在就读于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每天都看半小时左右关于手机测评的视频。了解最新手机动态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为什么说第一次国民大革命失败了?
  原因有三:
  1.革命阵营内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建立南京国民政府。
  2.旧军阀被打垮了,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首的新军阀,新军阀是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者。
  3.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也没有改变。点拨:我们判断一场战争或一场革命是否胜利,主要是看它是否达到了目的。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因此说它取得了胜利。国民革命的目的是建立一个能代表大多数民众利益的政权.但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导致了国民革命失败。
  备注:
  第一次国民大革命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军的确先后击溃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等军队的主力。可是并没有打败军阀张作霖。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junruoqingchen
推荐于2017-09-01 · TA获得超过510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1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42万
展开全部
国民革命运动时期又称大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此期间,帝国主义策动、支持下的军阀混战继续扩大,经济萧条,人民生活痛苦不堪,中国社会的两大矛盾——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汇合,社会根本矛盾表现为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在华代理人——北洋军阀之间的矛盾。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实现合作和各革命阶级统一战线建立,国民革命运动(大革命)由此逐步兴起。五卅运动代表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在工农运动推动下,广东实现了统一,成为北伐根据地。北伐军胜利进军,革命由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中下游,极大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势力,促进工农运动的发展,国民政府迁往武汉。当革命日益深入,与北洋军阀矛盾即将解决之时,新矛盾上升并迅速激化,统一战线内国民党右翼分子与帝国主义买办和大资产阶级相勾结,分裂、背叛革命。蒋介石率先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事变。1927年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事变,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中国社会依然保持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大革命失败了。
大革命的成果,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成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制,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宣传共产党的纲领,扩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党开始掌握部分革命武装;广大人民群众受到一次革命洗礼,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
失败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遭到破坏;共产党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
教训:党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mn1990mn1990
2010-02-23 · TA获得超过520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5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47万
展开全部
国民革命运动时期又称大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此期间,帝国主义策动、支持下的军阀混战继续扩大,经济萧条,人民生活痛苦不堪,中国社会的两大矛盾——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汇合,社会根本矛盾表现为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在华代理人——北洋军阀之间的矛盾。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实现合作和各革命阶级统一战线建立,国民革命运动(大革命)由此逐步兴起。五卅运动代表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在工农运动推动下,广东实现了统一,成为北伐根据地。北伐军胜利进军,革命由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中下游,极大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势力,促进工农运动的发展,国民政府迁往武汉。当革命日益深入,与北洋军阀矛盾即将解决之时,新矛盾上升并迅速激化,统一战线内国民党右翼分子与帝国主义买办和大资产阶级相勾结,分裂、背叛革命。蒋介石率先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事变。1927年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事变,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中国社会依然保持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大革命失败了。
大革命的成果,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成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制,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宣传共产党的纲领,扩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党开始掌握部分革命武装;广大人民群众受到一次革命洗礼,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
失败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遭到破坏;共产党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
教训:党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4)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