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如何保持的?
古代和谐的医患关系……华佗表示不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医闹惨案,华佗就是受害者。不过相比下华佗运气还好,唐懿宗李凗女儿同昌公主患病去世后,驸马韦保衡诬陷御医没有好好为公主诊疗,李凗“杀翰林医官韩宗劭等二十余人,悉收捕其亲族三百余人系京兆狱”。
有些人认为这只是帝王之家会如此对医生,其实不然,普通人家里也有医患纠纷,在《笑林广记》里就有很多医患矛盾的小笑话,随举数例子:一医生医坏人,为彼家所缚。夜半逃脱,赴水遁归。见其子方读《脉诀》,遽谓曰:“我儿读书尚缓,还是学游水要紧。一医医死人儿,主人欲举讼。愿以己子赔之。
一日医死人仆,家止一仆。又以赔之。夜间又有叩门者云:“娘娘产里病,烦看。”医私谓其妻曰:“淘气!那家想必又看中你了。”这两个笑话里,一个医生跳水逃脱患者家人,一个赔了儿子、仆人才解决纠纷,显然医患关系并不和谐。
实际上早在扁鹊时,就提出了六不治,第一条就是“骄恣不论于理”的人不治,病人骄恣不讲道理,这种人成为医闹的可能性最大,所以万万治不得。也难怪扁鹊后来再见到蔡桓公时知道快点跑路,想来很有处理医疗纠纷的经验。医生对病人提防,病人对医生也是非常不信赖,苏东坡就提到常有病人故意不说病情,想考验医生,“使索病于冥漠之中”,增加了医疗难度。
清代的周亮工更直接批评这种行为是“取死之道也”。给人感觉古代医患纠纷比较少,主要是因为医患纠纷大多事情不大,除非涉及皇家名人,否则极少记载史册,不为大家所知。另一方面,古代很多医患纠纷并不会报官,像清《刑案汇览》中,只记载了10例医患纠纷。
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古代有“生死有命”的说法,很多人觉得病人死了是命,不会和医生计较,二是有些要计较的往往也会像前面《笑林广记》里所记载那样,直接对医生施加暴力或者要求医生赔偿私下解决。而古代医生面对这种情况大多只能委曲求全,竭尽所能赔偿了事。所以古代并非医患关系和谐,而是不和谐的大家很少能看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