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与老庄的道家思想有何差异?

 我来答
小葡萄学姐
高粉答主

2021-01-09 · 专注解答生活问题,让生活更快乐
小葡萄学姐
采纳数:447 获赞数:432684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1、孔老比较:孔子孟子是儒家的宗师和代表,老子庄子是道家的宗师和代表。孔孟作为儒家的圣贤,给后世树立了道德(在伦理意义上)大师的形象,具有完善的道德人格,以救世安民为己任,富于理想,谆谆教人,死而后已。老庄作为道家的至人,给后世树立了智慧大师(老子)和艺术大师(庄子)的形象,具有高度的悟性相思维能力,以宁静淡泊为操守,冷淡世情,向往自得,其于外物,顺乎自然而已。

2、人性论比较:儒家的人性论看到了人的社会属性,看到了精神文明教育的重要性,道家的人性论看到了人的生理与心理属性,觉察到虚伪而繁烦的宗法伦理对人性的桎梏相对个性的摧残,皆有所得,亦皆有所偏。

3、人生论比较: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有强烈的关切和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

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图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透外物面不反,又不关心社会事业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一和谐宁静的社会,其人生态度消极自保,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之情为最高目标,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

4、治国论比较:儒家强调有为,道家主张无为。【家思想的核心】: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道”是道家这一思想文化体系的最高范畴,为所有的道家学者所推崇。

5、思想核心方面比较儒家讲求“三纲五常”,其思想的核心归纳为“重仁尚礼”,而道家则讲求“无为而治”,其思想的核心则为道法自然,儒家尚仁,强调仁者爱人,必须克己复礼,以对人的尊重和具备同情心作为“仁”之核心标准,而以对自己的克制和约束提高道德水平作为其达到标准之必须手段。

修学的人

2020-12-30 · TA获得超过1.4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1万
采纳率:66%
帮助的人:2197万
展开全部
儒家的思想主要是入世的。而道家的思想是结合入世和出世。所以道家的思想更加的全面,而儒家的思想主要是在世间。但想要得道也要不离世间觉。所以儒家他是老庄思想的一个延续他只是侧重点不一样而已,这就是差别。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飞龙猛将王
2020-12-29 · TA获得超过30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739
采纳率:92%
帮助的人:96.1万
展开全部
儒家思想由孔子创立,脱胎自周朝礼乐传统,以仁、恕、诚、孝为核心价值,着重君子的品德修养,强调仁与礼相辅相成,重视五伦与家族伦理,提倡教化和仁政,抨击暴政,力图重建礼乐秩序,移风易俗,富于入世理想与人文主义精神。而道家思想以"道"为核心,认为大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刚柔并济等政治、经济、治国、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20-12-29
展开全部
儒家重礼,道家无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阳光的胡燕1998
2020-12-29 · TA获得超过66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92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68.8万
展开全部
一个是华夏正统思想的代表,一个是华夏正统思想的反叛者。
孔子的思想,是对华夏正统文化的继承,所以他成了“圣人”。他是恢复和奠定中华正统文化(儒家)的第一号功臣。
但老子和孔子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他们当时所生活的时代不满。当时,各诸侯争霸,相互讨伐。诸侯不尊重周王室,而诸侯下面的士大夫也常常不尊重诸侯,父亲不尊重儿子,儿子也不尊重父亲。所以经常有弑君、弑父的现象发生。在老子和孔子看来,简直就是“天下大乱”。
但对于“天下大乱”的根源分析和解决办法,老子与孔子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
孔子继承了周公时代的礼法制度,孔子认为天下大乱,是因为诸侯士大夫等不遵守礼法制度导致的。大家要尊重“名份”(名),尊重伦理次序(伦)。如果每个人都尊重自己的身份,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么天下就会和谐了。意思就是说:君王要有君王的样子,人家才会尊重你。而臣子要有臣子的作为,尽力辅佐君王,不要僭越自己的身份。父亲要有父亲的样子,你为老不尊,人家就不会尊重你。而儿子要有儿子的样子,要孝顺和尊敬自己的父亲,不要僭越自己儿子的身份,这样儿子就不会想要弑父,夺取父亲的位子。这样一来,天下就会和谐了。
而老子则认为,天下大乱的原因,就在于每个人都太在乎“名份”(名),每个人都想争“名”夺利。诸侯想要争取天子的名分,大夫想要争取诸侯的名分,儿子想要争取父亲的权位,所以搞得天下大乱。假如每个人都精心寡欲,都“无为”,那么天下就会和谐了。所以老子认为,“礼法制度”“伦理制度”才是天下大乱的根源,不如大家都抛弃这种伦理礼法制度,那么天下就会安静了。
这就是老子和孔子的根本区别。
根据这个根本分歧,老子和孔子的思想的不同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来:
(1)对天的态度。儒家文化最根本最崇高的信仰,就是“天”。世间万物,莫不是天底下之物,天是至高至上的东西。而老子显然对“天”是嗤之以鼻的。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意思是,天和地,都是不讲求“仁”的,万物包括人,在“天”看来都跟狗没啥分别。
(2)对圣人的态度。儒家除了敬天之外,其次是崇尚华夏先祖中的圣人,主要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这七位圣人。而老子对“圣人”还算是比较尊敬的。但老子显然“目的不纯”,他常常借“圣人”来反儒家,借“圣人”来说明他们是崇尚“道”和“无为”的。老子主张,圣人“得一”,“使民无知,弃绝智慧”。到了另一位道家,庄子,就直接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圣人生而大盗起”。
(3)仁和道的分歧。老子崇尚比“天”更“古”一个层次的东西:“道”。因为道家的世间万物的最初本源是“道”。老子认为,儒家提倡“仁义忠孝”,都是“大道废”的后果。在老子看来,提倡所谓的“仁义忠孝”,还不如提倡更高级的“道”。老子反对当时的儒家教化,认为人民以“智巧相欺”,愈讲仁义道德,社会愈乱。
(4)无和有。老子的宇宙观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世间万物之最初本源。无,就是道。“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当天地混沌未开的时候,世间万物都不会存在,故称“无”。后来天地初开,形成万物,故称“有”。儒家则不讲“无”,只讲“有”,儒家看重的已经“有”的东西,已经存在的东西,已经存在的世间万物。
(5)道和德。“道”是老子的概念。它是玄妙深奥的,难以用言语形容。说不清道不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德,这个概念,源于儒家文化。而道家思想也借用了“德”这个概念。道家认为,道是万物的规律,而德是道的外象。老子认为,德,是比孔子所说的“仁义”稍高级一点的东西。但是“德”又比“道”低一个层次。失去了“道”,才会要求大家来讲“德”。所以道家历来追求的是“道”,而不是“德”。只有儒家才追求“德”。这是最根本的区别。
(6)无为和有为。既然老子崇尚“道”,道即是“无”。所以他的政治思想的核心是“无为”,就不难理解了。老子说,古代圣人的社会为什么好呢?就因为古代的圣人们都讲究“无为”,所以民风朴实,社会和谐。而孔子看法则相反,孔子认为,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就是因为他们做事积极,“有为”,所以社会才和谐。
(7)正名和无名。名(名分),就是人的伦理次序。假如你是一个父亲,那么你在你孩子面前,你的“名”就是“父亲”。那么你的日常言行,就要符合你的“名”,做父亲要有做父亲的样子,不要嬉皮笑脸,为老不尊。同样的道理,假如你是诸侯,你的“名”就是诸侯,那么你对天子就要尊敬,对下属就要仁义。孔子的思想,一以贯之,就是“正名”两个字。核心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做君的,应该象个"君"的样子,为臣的应该象个"臣"的样子,做父的,要有"父"的样子,做子的要有“子”的样子。如果每个人都谨守自己的“名”,那么天下就会和谐了。这就是孔子的思想之核心所在。但老子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则完全不一样。老子主张“道常无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认为,世界本源,最初是没有这些人与人之间的伦常次序的,即没有“名”,都是“无”。所以他不主张强调“名”。老子认为,就因为儒家老是想“正名”,导致不少人开始“争名”。比如本来做“臣”的,却偏偏弑君,要去争“君”的名。本来是为人“子”的,却要去弑父,夺取父的名位。老子认为,发生这种“臣弑君”“子弑父”等争名夺利的现象,原因就在于有了“名”这个东西。如果没有“名”这个东西,大家就没得争了,那就不会发生这些社会乱象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