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医里总提上火,这有医学依据吗?

 我来答
翼读情感
2020-09-07 · 翼读情感,给你最温馨的陪伴。
翼读情感
采纳数:19 获赞数:1849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上火在中医里面叫“体热”,医学根据是有的,但因为“上火”只是一种比较宽泛的说法,所以具体要落实到不同的症状中去。

一、每个人都有“火”

“火”也就是温。体温也属于“火”的一种,人的头耐寒,头部“火”就比较旺。有些人手脚冰凉,或者肚子发凉,证明这个人四肢和肚子“火”不够旺。所以在中医里面,“火”其实也跟阳气有关。正常状态下的“火”可以维持人体的功能,保证人体健康。当体温偏低的时候,就要注意保暖,当体温偏高,就会因为“火”旺而发烧,当人体内脏局部过热的时候,也会影响内脏功能,叫“内火旺”。

二、体内五“火”

五脏对应人的五官,肝火旺的人眼睛会发红、干涩,眼角经常有眼屎;肺火旺的人,鼻子会发干发痒;心火旺的人,会出现舌苔白厚,口苦;肾火旺的人体现在耳朵上;脾火旺的人,也是体现在嘴巴上。

根据五官的表现,我们可以针对内脏进行去火。中医的针灸、拔罐,以及喝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草药都能起到不错的降火作用。

三、体内有“火”的表现

不管人因为什么原因出现上火,临床症状都与干、热有关。比如口腔生疮红肿,发烧,嘴巴干,牙龈肿痛等,都会感觉发热不舒服,都能够通过接触低温物体获得体感舒适,也能通过喝水来缓解上火。

四、“火”并不等于阳气

虽然在第一点中提到,“火”与阳气有关,但也有些人,明明很怕冷,体质也偏寒,但就是容易上火。这是因为,阳气只是“火”的一种表现形式,还有阴火等。总的来说,“火”在中医里面,是一种比较玄妙的东西,并没有系统的解释,大概跟中医提到的“精气神”一样虚拟,大家可以领悟,但是无法具体捕捉,只能结合临床症状来判断。

古今流浪儿
2020-09-17 · TA获得超过107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8030
展开全部

小编认为,人生在世,生而为人。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有了解过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吧。看过中医的小伙伴都应该知道,里面总是提到上火二字,有什么科学依据?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谈一谈为什么中医里总提上火,这有科学依据吗?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上火?“上火”为民间俗语,又称“热气”,可以从中医理论解释,属于中医热证范畴。中医认为人体阴阳失衡,内火旺盛,即会上火。因此所谓的“火”是形容身体内某些热性的症状,而上火也就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证候,具体症状如眼睛红肿、口角糜烂、尿黄、牙痛、咽喉痛等。“上火”在干燥气候及连绵湿热天气时更易发生。

然后,我们再来了解一下为什么中医里总提上火,这有科学依据吗?现在大部分人都认为西医是依据科学得到发展的,而中医却是科学所解释不了的。中医和西医,虽然都是医术,但是却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体系。因为中医的观念比较神奇,导致了大部分人感到不理解觉得这是不科学的,之所以那么说,是因为我们现在对人体的了解还太过稀少,如果从科学的角度,西医的角度来看,中医是一种错误的医术,是不对的。但是中医其实是一门很神奇的医术,有时候他能真正治疗西医所不能医治的疾病。上火在西医里面是没有的,所谓的上火,其实就可以理解成“阳”气过足。在西医里面,所谓的上火应该指的就是激素分泌失调。以现在的科学技术,虽然还不能为中医证明其是有科学依据的,但是我们要相信,这是迟早的事。

好了,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到这里吧,我相信大家的想法各有各的不同,如果大家有什么想要和我们分享的,都可以在评论区下方留言讨论哦。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d9a57b2
2020-09-13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因为中医里总提上火胃火,怒火,肺火(热)等等。中医是从整体的观察总结的经验出发,再针对不同个案有不同的处理方针 , 西医是从个案的实际试验的经验出发,在针对一个整体现象有不同的治疗原则 。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1c5260e
2020-09-13 · TA获得超过10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上火在中医里面叫“体热”,医学根据是有的,但因为“上火”只是一种比较宽泛的说法,所以具体要落实到不同的症状中去。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中国狼hhhh
2020-09-13 · 用实力回答问题。。。
中国狼hhhh
采纳数:4 获赞数:75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上火在中医里面叫“体热”,医学根据是有的,但只是一种比较宽泛的说法,所以具体要落实到不同的症状中去。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