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中,赵子龙单骑救主真的存在吗?
在《三国演义》中,写到曹操取荆州时,刘备败于当阳长阪,赵云力战救护甘夫人和少主刘禅。从此诞生了一句著名的歇后语“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讲的也是赵子龙救幼主的故事。那么,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幼主一事在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发生呢?
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曹操率军大军开始南下荆州。当曹军抵达宛城时,在樊城屯兵的刘备立即向江陵的方向撤退。曹操亲率精兵5000人在后面追赶,当刘备逃到当阳县长坂坡时,就被曹操大军追上了,刘备大军被一举击溃,刘备和队伍失散,也丢弃了妻子,和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逃走。赵子龙救幼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是《三国演义》中第四十回的内容,叙述的就是赵云救幼主的故事。刘备与曹操征战时,被曹军打败并与自己的妻子和儿子走散。刘备身边只有百余骑,妻小、麋芳、赵云等都不知下落。后见麋芳身中数箭踉跄跑来,声言:“赵子龙反投曹操去了!”刘备拒不相信说道:“子龙是我故友,安肯反乎?”而此时,张飞也开始怀疑赵云的动向。刘备说:“子龙此去,必有事故,吾料子龙不弃我也。”
其实,赵云自四更时分与曹军厮杀直至天明,因找不到刘备,又与刘备的妻小失散,他便骑马在乱军中开始寻觅。在长坂坡遇到了甘夫人,才知她也与麋夫人和幼主刘禅冲散,不知她们的下落。赵云边战边找,终于在一堵土墙处的枯井旁发现了麋夫人正抱着幼主阿斗在啼哭。赵云请麋夫人上马,自己步行征战,想要保夫人和幼主杀出重围。然而麋夫人不肯,在相互争执的紧急关头,麋夫人将孩子交与赵云,翻身跳入枯井中而死。赵云把阿斗抱在怀中,几次突破重围。
曹操在景山之上,见到赵云无人可挡,便对此将颇有好感,想要活捉赵子龙,这就给赵云突围提供了有利条件。到了长坂桥,遇到张飞接应。行二十余里,见到刘备,赵云下马将阿斗递与刘备,刘备接过来,将阿斗掷之于地说:“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
先不说这个事情是否符合正史记载,从小说中也体现出赵子龙的英勇无畏,让人倍感其英雄气概,也正是这一事件,才让后世更多的人喜欢赵云。据史籍记载,确实有赵云救幼主之事,不过《三国演义》中所讲述的情节,却与史书有许多出入。
在《赵云别传》中有这样的记载,当初刘备败阵时,有人说赵云已经北去降曹,刘备以手戟掷之,不相信赵云会背弃自己。由此可见,《三国演义》中写到的有人怀疑赵云已经投降曹操,而刘备并不相信的情节还是比较符合史实的。但《三国演义》中明确指出麋芳和张飞怀疑赵云,这在史书上是没有记载的。刘备听说有人怀疑赵云去投降,竟气得以手戟掷之,史书上的这一重要情节,《三国演义》中却没有提到。这段话更为形象地表明了刘备对赵云的深信不疑,绝不容许别人在自己面前说赵云的闲话。正因为刘备对赵云能够坦诚相待,赵云才能对刘备以心相许,并能舍生忘死,奋勇突围,在千军万马之中救护了刘备的幼子。这种建立在互相信任基础上的君臣关系,在历史上堪称典范。
《三国演义》与史书的最大出入,还是那段与麋夫人有关的情节。据《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中的记载:“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可以看出,赵云所救的是刘禅及其母甘夫人,而不是麋夫人。实际上,关于麋夫人的下落,在史书中一直都没有找到记录,如果存在,那么很可能就在徐州被曹兵俘去了。另外,《三国演义》还有一些情节,如赵云得了曹操青釭剑,曹操下令要活捉赵云,刘备摔孩子等,都不见诸史书记载,应该说都是为了渲染情节而虚构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