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阵倭寇全胜的戚家军调到北方后为何却全军覆没?
明朝的戚家军,原本就是为了对付倭寇而创建,而且在对倭寇的作战中,打出了百战百胜的战绩。戚家军到了北方之后,照样还是胜多败少,并非没有赢过。哪怕是最后一战的浑河之战,戚家军全军覆没,也是虽败犹荣。
戚家军的建立
既然要说戚家军,就不能不先说戚家军的创建者戚继光。
戚继光26岁时,受多位官员举荐,出任山东都指挥佥事,负责山东沿海的倭寇防御,开始了正式的抗倭生涯。两年后,戚继光调任浙江,受到了浙江总督胡宗宪的赏识。胡宗宪可是戚继光的第一个贵人,他任命戚继光为参将,并同台州知府谭纶一同训练军队抗倭。谭纶同样非常赏识戚继光,也是戚继光的第二个贵人。
戚继光训练戚家军,也经历过失败的教训。最初,他在得到胡宗宪批准募兵之后,在绍兴招募了三千多城市人进行训练。可是,当他率领这些士兵抵抗舟山附近的倭寇时,并不成功。于是,戚继光有了只招募、训练强壮彪悍的农村青年的想法。
戚继光随后在义乌、金华招募了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真正的戚家军自此成型。之后,戚继光又根据地形创立了“鸳鸯阵”,再辅以精锐的兵械、火器和战舰,“戚家军”自此名闻天下。
戚家军南方抗倭
戚家军组建于浙江,第一次大战也发生于浙江。
1561年,戚家军在浙江台州的桃渚、雁门岭、仙居等地,九战九捷,歼敌数千人,戚继光也在台州城外亲手斩杀倭寇首领。史称台州之战,又称台州大捷。
之后,戚家军又奉命驰援江西,大破上坊倭寇。
1562年,戚家军入福建,展开了福建之战。戚家军先大破横屿倭寇,斩获两千余级。之后,乘胜追击,战福清、捣牛田,兴华城外,“连克六十营,斩首千数百级”。大胜后,戚家军返浙,倭寇再陷兴华城。
1563年,谭纶升任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初战不利。戚继光率戚家军再入福建支援。谭纶三军齐出,命抗倭名将刘显为左军,另外一位名将俞大猷为右军,谭纶自领中军,以戚家军为先锋,一举大破倭寇,前后共斩杀倭寇五千余。谭纶上书表功,以戚继光为首功。
1564年,倭寇万余人围攻福建仙游。戚继光率兵解围,倭寇败走。戚继光乘胜追击,一直将倭寇追杀到了海上。数次接战,戚家军斩杀倭寇数百人,而倭寇逃跑途中,坠崖摔死者无数。之后,又有倭寇共三万余,劫掠潮州。戚继光前往围剿,倭寇逃入南澳,筑寨防守。
1565年,戚继光率步兵,俞大猷率水军,合围南澳倭寇,大破之。此后,浙江、福建的大股倭寇暂时消停了一段时间。
戚家军征战北方
南方的大股倭寇在戚继光、俞大猷等明朝将领的打击下,暂时消停了,而北方的鞑靼部落,却不断南下骚扰蓟辽等地。戚继光升任神机营副将,后升任蓟州总兵之职,负责训练谭纶在蓟辽一带招募的三万步兵,还有在浙江招募的三千士兵,及其驻地的防务。
戚继光原有的戚家军应该没有带到北方。按照《明史》的记载,最初蓟辽边军纪律涣散,戚继光招募的三千浙兵到达之后,“陈郊外。天大雨,自朝至日昃,植立不动。边军大骇,自是始知军令。”
在大雨中站了一天的这三千浙兵,就是戚继光到达北方之后,训练的新的戚家军,照样精锐无比。
1568年,戚家军在北方,首战青山口,击退了来犯的北方蛮兵。
1573年,朵颜首领董狐狸勾结土蛮首领小王子,向朝廷索要赏赐未果,进犯大明。戚继光在喜峰口,击败了来犯的土蛮部和朵颜部,差点活捉朵颜首领董狐狸。之后,董狐狸、其侄董长昂,又数次入侵,皆被戚继光击败。
1574年,董狐狸之弟董长秃(名字很个性)再次进犯,戚继光逐而俘之。朵颜部为了救回董长秃,叩关请罪,释放了之前被他们掠去的边民,立誓不再侵犯明朝边境。终戚继光镇守蓟州时期,朵颜部再也不敢侵犯蓟门。
之后,蒙古、女真各部进犯辽东,戚继光经常率兵增援,协助辽东总兵李成梁作战。
由《明史》等史料的记载可见,戚继光在的时候,戚家军在北方蓟辽等地,还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当时,北方的蒙古、女真各部,根本就不是戚家军的对手。
戚家军援朝抗倭
大明首辅张居正去世后,戚继光很快也遭到诬陷。有人跟万历说,戚继光作战勇猛,但是只听命于张居正,别人根本无法节制。这就刺痛了万历皇帝,他已经开始清算张居正了,戚继光也未能幸免,随即被贬。之后,戚继光又被罢官免职,最后在家中郁郁而终。
没有了戚继光的戚家军,在朝鲜平倭之战回国后,竟然连军饷都领不齐了。
戚家军随李如松入朝平倭,出发之前,辽东经略宋应昌许诺,戚家军皆为南兵,出国征战不易,双饷。
平壤之战中,李如松许诺“先登平壤者赏银万两”,结果,戚家军第一个登上了城头。戚家军打倭寇,就没有输过。只是,李如松跟他爹李成梁一样,从来都是视信誉入粪土的,戚家军的功劳被他给抹杀了。
回国之后,浙兵还等着领双饷,结果,正常的饷银都开始拖欠了。据《明史·王保传》载,戚家军沦落到了去蓟州总兵府讨薪的地步。后来,被王保诱骗,手无寸铁的戚家军被屠杀数百人,而其余人被发配去守长城各城垛了。戚家军怎么败的,首败在了自己人手里。
还好,据《明神宗实录》记载,明军第二次入朝抗倭,原戚继光部将吴惟中重新召集了原戚家军(蓟镇南兵)二千名,并补充了一千七百八十五名新浙兵,组成了新戚家军,入朝抗倭。明军取胜后,吴惟中率这部分浙兵返回了浙江驻防。至此,浙兵戚家军还是未尝败绩。
戚家军覆灭萨尔浒
在明和后金的萨尔浒大战中,以戚家军为基础的浙兵四千人驰援。浙兵隶属东路军,为名将刘綎统帅。而刘綎因为长期驻守四川,喜用川军,川浙军开始协同作战。
杨镐是一个非常无能的统帅,在援朝抗倭之战中,能征惯战的刘綎就已经与杨镐结怨。这次杨镐奉命全局指挥萨尔浒之战,又开始给刘綎穿小鞋。杨镐给刘綎的兵力最少,而且还不配备火炮等重器,还欺骗刘綎说东路只是疑兵,负责佯攻即可。其实,就是想置刘綎于死地。
但是,刘綎不愧为铁骨铮铮的大明热血好男儿,虽然中了努尔哈赤的计策,轻敌冒进,但是他率东路军与努尔哈赤血战到底,最后,战死沙场,东路军全军覆没。南京陆营都司姚国辅、浙兵管备御周翼明悉数战死,参战的浙兵戚家军也全军覆没。
戚家军大战浑河
萨尔浒之战后,辽东战事吃紧,后金军进攻沈阳。总兵童仲揆、陈策,率4000名川军白杆兵(明末著名女将秦良玉训练的四川精兵),以及3000名浙兵戚家军,支援沈阳。
大军行至浑河时,闻报沈阳已失,游击将军周敦吉请战,诸将皆愤愤道:“我辈不能救沈,在此三年何为!”周敦吉与石柱都司秦邦屏率白杆兵渡河,在河北岸扎营。而童仲揆、陈策,副将戚金、参将张名世统浙兵三千在南岸扎营。
白杆兵结营未成,遭遇后金骑兵攻击。川兵无所畏惧,先败白旗,再败黄旗,斩杀两三千人,擒后金参将一名,游击二人。后金军数次进攻无果,努尔哈赤命后军一起全力进攻。一场血战,周敦吉、秦邦屏,参将吴文杰、守备雷安民战死,其余残兵遁入南岸浙兵营内。
后金军消灭南岸明军后,迅速团团包围了南岸戚家军的营地。
此时,副将朱万良、姜弼率援兵赶到,可是他们却畏敌不前,只是观望。仅派了少数部队做哨探。他们听说后金军强力攻击浙兵营,被围明军危急时,才督兵出战,结果“一战即败走”。
努尔哈赤少了骚扰,开始调集八旗兵全力进攻浙营。明军将领誓死一战,先以火器射击,“多杀伤”。火药用尽,戚家军与后金军短兵相接,陈策、童仲揆、戚金、张名世、袁见龙、邓起龙等皆战死。而后金也损失主要将领十余员。
一天激战之后,努尔哈赤望着上万人战死的战场,不仅后被发凉,如果驻辽东的明军都同戚家军和白杆兵一般,后金的前途堪忧了。
此战后,辽东浙兵已不复存在,全军覆没,戚家军从此消失。
戚家军后期失败的原因
看了戚家军的整个经历,在戚继光时期,戚家军鲜尝败绩,可谓是百战百胜。即使戚继光去世后,戚家军还是打了很多胜仗,那为什么戚家军最终覆灭了呢?
首先,戚继光遇到的贵人比较多,先有胡宗宪、谭纶,而当时的首辅徐阶、高拱、张居正,都是大明朝能力较强的首辅,也都全力支持戚继光。有了他们的支持,戚继光没有后顾之忧。
其次,戚继光去世后,戚家军在李如松等名将指挥下,虽然会有不公待遇,至少还是可以安心打仗,所以,也鲜尝败绩。但是,遇到杨镐、袁应泰之类的怂包,戚家军最后被玩死,是必然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