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枯病用什么药?
立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在作物上又被称为死苗病,根腐病等,多发生在育苗的中后期,主要危害幼苗的根系和茎基部。
受害幼苗受到病毒感染后,白天会出现萎焉现象,夜间又会恢复。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在其茎基部出现暗褐色,水渍状病斑,随着病斑的扩展,当其环绕茎基部一周之后,病斑会逐渐凹陷,溢缩,逐渐变为黑褐色,幼苗就丧失了生长功能,叶片萎焉,干枯,死亡。病症较轻的,病斑没有环绕对接,病斑处会有褐色凹陷病斑,植株不枯死。死亡的植株根茎腐烂。
一,传播途径立枯病是一种土传病害,一般移栽定植后病菌停止蔓延。植株的根,茎,叶接触带菌的土壤时,便会被土壤中的病菌侵染,与病部接触的叶片也易染病。另外,种子,农具,带菌的农家肥等都可使该病菌传播蔓延。
二,防治方法1,育苗床要选择在排水良好的地方,增施腐熟的有机肥。
2,种子要进行消毒处理,播种密度不易太大,注意及时间苗,盖土要适宜,不可太厚,土壤不可忽干忽湿,地温不可忽高忽低。浇水后要及时中耕提地温。
3,发病初期可用,50%的灭霉灵可湿性粉剂600倍,5%的井岗霉素1000倍,70%的甲基托布津1000倍,77%的可杀得500–600倍,15%的恶霉灵400–500倍,30%的甲霜恶霉灵800倍,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及恶霉灵的复配制剂等。
对于以上药剂要交替使用,喷雾加灌根,重点喷施幼苗的发病部位一一茎基部,使着药均匀,看植株病情,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猝倒病和立枯病都是作物苗期的主要病害,但它俩是有区别的。
猝倒病,一般发生在幼苗生长的前期,出土前也会染病,多为烂种,烂芽,出土后染病,则在茎基部出现水渍状黄褐色病斑并软腐,病斑为黄褐色,病斑环绕一周后幼苗折倒。并以此为中心向四周蔓延。潮湿时土表及病部可见白色絮状霉层。病情发展的快。
立枯病,主要发生在幼苗生长的中后期,病斑为黑褐色,叶片萎缩干枯,立而不倒,称为立枯,不产生白色絮状霉层。
总之,立枯病和猝倒病都是真菌性病害,都是土传性病害,作物苗期发生最多。注意苗床的消毒,种子的消毒,苗床温湿度的调控,合理的密度。发病初期选择合适的药剂,喷雾加灌根,防止蔓延是关健。
2024-12-03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