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的历史和故事是什么?

 我来答
瑞盾清水混凝土
2021-06-08 · 清水混凝土及艺术装饰水泥知识分享
瑞盾清水混凝土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相传远古时期,洛阳南面有一大片烟波浩淼的湖水,周围青山苍翠,芳草萋萋。人们在山上放牧,在湖里打鱼,过着平静的生活。村里有个勤劳的孩子,天天到山上牧羊,常常听到从地下传出“开不开”的奇怪声音,回到家,便把这件事告诉给母亲。

母亲想了想,便告诉他,如果再听到的话就回答:“开!”谁知一声未了,天崩地裂,龙门山倾刻从中间裂开,汹涌的湖水从裂口倾出,奔腾咆哮地绕过洛阳城,一泻千里流向东海。水流之后,无数清泉从山崖石罅中迸出,蓄为芳池,泻为飞瀑。

两山的崖壁上则出现了无数蜂窝似的窟隆,窟隆内影影绰绰全是石像,有的眉清目秀,有的轮廓不清,千姿百态,蔚为奇观。从此,龙门石窟便名扬天下了。

龙门石窟古阳洞开创于公元 493年,在中国历史上,正是北魏王朝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这一年在中国历史上是很有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北魏王朝自代京(今山西大同)迁都洛阳,是魏孝文帝推行的改革继续深化的一年,同时,也是我国三大艺术宝库之一的龙门石窟开创的一年!

北魏太和十七年五月,孝文帝拓跋宏,在当时的国都平城召集群臣宣布了出兵讨伐南朝这一重大决策。其实,朝中上下,个个心里明白,魏孝文帝南征只是一种借口,举国南迁洛阳才是真实目的。但群臣们慑于皇帝的权威,只得各自做出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谁也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料.一向忠心耿耿的尚书令、任城王拓跋澄却激烈反对。

后来文孝文帝私下诏见任城王。向任城王和盘托出自己的迁都念头。魏孝文认为,这次行动,确实不是一件简单易行的事。鲜卑人从北方大草原走出来,徙居平城,虽然拥有了丰富的物质,但平城这里只能是个用兵的好地方,文治却不具备条件。不如尽早迁都中原,干一番大事业。任城王听后:陛下要迁都中原,经略四海,统一中国,这是千古大业,也是周成武、汉光帝的成功经验。如果老百姓知道了陛下的雄才大略,也一定会额手相庆的。能得到拓跋澄这样重臣的支持,魏孝文帝自然十分欣慰。

七月初十,魏孝文帝正式下达南征的诏令。九月,南征大军到达洛阳,至此魏孝文帝就在洛阳驻扎了下来,开始筹建新都。

在筹建新都的过程中,孝文帝也没有忘记把佛教的发展中心转移到洛阳来。他首先在龙门西山创建了古阳洞。一批支持他迁都的王室贵族、朝中重臣、军队的将领,也率先在古阳洞中凿龛造像。也是在这一年,龙门峡谷的上空,第一次响起了激动人心的、穿云裂石的斧凿声!这斧凿声,奏响了龙门石窟开创的前奏,为数百年间龙门石窟的营造拉开了序暮!

wwwfffpppp之歌
2021-06-05 · TA获得超过28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310
采纳率:17%
帮助的人:44.3万
展开全部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十三公里处,它同甘肃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

龙门石窟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直至北宋。

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现存佛像十万余尊,窟龛二千三百多个,碑刻题记二千八百余品。

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奉先寺中的卢舍那佛,据说是仿照武则天雕塑的。

魏窟—公元495年魏宗室丘慧成开始在龙门山开凿古阳洞,500--523年魏宣武帝、魏孝明帝连续开凿宾阳洞的北中南三个大石窟,石阳洞和宾阳洞的修建共费人工80万以上,还开凿了药方洞和东魏时开凿的莲花洞等石窟。

北朝石窟都在龙门山,古阳洞自慧成至东魏末50多年的营造,表现出列多的中国艺术形式,大佛姿态也由云岗石窟的雄健可畏转变为龙门石窟的温和可亲。

以宾阳中洞主佛为代表的佛像,人物面部含着微笑,龙门石窟比云岗石窟表现出更多的中国艺术佛像。

唐窟—最盛期是唐朝,占石窟总数的60%以上,武则天执政时期开凿的石窟占唐代石窟的多数,与她长期有洛阳有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