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二号完成首次载人飞行有什么意义?
神舟十二号任务的成功,奠定了空间站建造任务载人飞船天地往返的良好开端,推动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事业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6月17日,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由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托举着壮美升空,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在入轨约6.5个小时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了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这是我国载人飞船在太空实施的首次快速交会对接,也创造了我国载人航天历史上最快载人对接记录。随后,按程序完成各项准备后,航天员先后开启节点舱舱门、核心舱舱门,18时48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至此,中国空间站建造任务又向前迈出一大步。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首次具备从不同高度轨道返回东风着陆场的能力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将实现在轨停靠3个月,为适应空间站复杂构型和姿态带来的复杂外热流条件,神舟团队对返回舱、推进发动机和贮箱等热控方案,船站并网供电方案进行了专项设计,使飞船具备了供电、热环境保障的适应性配套条件,高旭打了个比方,“我们首次将技能点数全部点满,飞船停靠3个月是没有问题的。”
在神舟十二号之前,载人飞船都从固定的轨道返回地球,空间站任务中空间站为了节省推进剂的消耗,轨道位置会随着不同时间节点而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满足长期停靠的要求。
神舟团队为此对返回轨道重新进行了适应性的设计,使载人飞船返回高度从固定值调整为相对范围,并改进返回的算法,提高载人飞船返回适应性和可靠性。
以上内容参考 大洋网-中国航天员首御“天和”巡太空
这是我国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中国空间站建设再次迈出重要一步。
如何确保航天员在为期3个月在轨驻留期间完成各项任务?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良好性能得益于哪些科技支撑?载人航天背后蕴含着怎样的精神力量?新华社记者为您“揭秘”。
神舟十二号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航天员进驻天和核心舱,开启为期3个月的在轨驻留之旅。航天员的工作、生活环境如何?引发无数人的好奇。
据悉,天和核心舱提供了3倍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航天员活动空间,配备了3个独立卧室和1个卫生间,保证航天员日常生活起居。
与此同时,就餐区域配置了食品加热、冷藏及饮水设备,还有折叠桌,方便航天员就餐;锻炼区配备有太空跑台、太空自行车,用于航天员日常锻炼;通过天地通信链路和视频通话设备,可实现空间站与地面的双向视频通话和收发电子邮件。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此前成功发射并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交会对接的天舟二号已提前送去6.8吨物资,其中就包括航天员在空间站吃、穿、用,乃至呼吸所需的生活物资,以及开展工作所需的实验设备、实验资料等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