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时,慈禧是“保守派”吗?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就是清朝,清朝是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后来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大清在康雍乾三朝时期走向了鼎峰,同时也将封建专制推向了最高峰。封建就意味着落后,所以在清朝中后期的时候便出现了政治僵化、闭关锁国和思想禁锢等情况。直到1840年,英国向满清走私鸦片引发了一场战争,在外国侵略者的多次攻击下,满清的主权和领土遭到了非常严重的破坏和丧失,这时清政府才真正意识到了工业的力量,就在大清岌岌可危的情况下,也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开启了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又被称为自救运动,虽然洋务运动最后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是却引进了西方的技术,使得中国在发展方面,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洋务运动毕竟是向西方学习,除了洋务运动的力挺者恭亲王奕和文祥之外,其中不排除一些“保守派”接受不了,对于这种行为进行百般阻挠。众所周知,慈禧是典型的守旧派,她曾经镇压了光绪帝的戊戌变法,所以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守旧印象,那在洋务运动中,慈禧是保守派吗?
洋务运动的主要的指导思想是“师夷长技以制夷”,这句话出自《海国图志》,这一著作和这一思想刚被提出时,立刻就得到了一些大臣的重视,比如说曾国藩、左宗棠还有李鸿章等人,不仅仅是地方对洋务运动表现的积极,清政府对此也是非常的重视,庇护所恭亲王和军机大臣文祥。
但是我国历史上,任何一项运动都难免会遇到“保守派”的阻挠,洋务运动也不例外。其实“保守派”百般阻挠也不能完全怪他们,毕竟他们从始至终一直在接受儒家教育,并且一致认为这是最优秀的,面对社会的发展,仍旧会秉持着这种传统的思想,所以才会拒绝文化的进步。这也就是因循守旧。
但是曾国藩、奕等人之所以想要推崇洋务运动,主要还是因为他们看到了西方人利器的厉害,在曾国藩和洪秀全的战斗中,其中大部分都是因为使用了洋武器才决出胜负的。而恭亲王奕,更是因为见识了西方人靠着他们的利器逼宫,所以这才让奕受到了启蒙。但是京城中大部分官员都没有见识过这种场面,所以突然让他们去接受一些于自己想法完全想法的事物,是不可能的。
所以洋务运动刚开始实行的时候,朝野上下反对的声音要大过支持的声音,这让洋务运动一度陷入尴尬。众所周知,改革能否进行下去,最主要的还是看最高统治者的意见。而当时清朝的最高统治者也就是慈禧太后了,所以说,慈禧直接决定了洋务运动的命运。
大家都知道慈禧非常的守旧,所以对于洋务运动,有很大的可能性会遭到反对。但是在恭亲王将洋务运动的事宜告诉慈禧之后,慈禧却一反常态,表现的非常高兴,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慈禧曾经经历过“西洋之痛”。咸丰皇帝去世之前,有外国的联军攻打北京城,当时咸丰皇帝携带着一家老小逃到热河,慈禧和慈安一路上也是受了不少苦。
当时恭亲王奕通过与外国人谈判,最后以签订《北京条约》换来了暂时的和平,但是当时咸丰皇帝死活不想回到京城来,最后咸丰皇帝挂了之后,慈禧就对洋人有了恨之入骨的情绪,但是因为当时能力有限,便 一直没有采取措施报仇。所以说,只要在不影响慈禧的地位和权力的情况下,大部分富国策略慈禧都是可以接受的。所以在慈禧阅读了奕的奏折之后,便立刻下旨讨论这件事。
懿旨刚下,就遭到了反对,众多保守派的大臣纷纷上奏反对这件事,但是像朝廷上比较有权威的人都是非常支持的,但是奈何人数太少,反对的人数众多,所以双方实力可以说是不相上下,谁也不让谁。面对这样的局面,慈禧找来奕,询问奕是否有信心扳倒倭仁这些“反对派”,奕当时就表示没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慈禧便决定召开辩论会,辩方就是奕洋务派,反方则是倭仁反对派。双方各持己见,各有各的理论。
奕认为只有另辟蹊径,办理洋务才能够与西方人抗衡;倭仁则认为,只要各执操守,就能够战胜强敌。之后奕继续反驳倭仁说,之前也曾奋不顾身拼命抗敌,但是最后不也是失败了么?这一句话点中了倭仁的死穴,当时就没话说了。慈禧见状,当场就宣布让倭仁在三天之内上交一份强国之策,这下可难为了倭仁。
三天之内完成,本来倭仁心里就没谱,就算是有想法,具体写出来三天的时间也是非常紧张的,这明摆着就是在刁难倭仁,目的就是让倭仁妥协。面对着如此之大的压力,倭仁更是静不下心来完成方案,着急上火的他居然在同治帝讲学的时候痛哭起来,搞得同治一脸懵逼。无奈之下,倭仁还是选择了妥协,便写了一份非常诚恳的道歉信上交给了慈禧,并且明确表示,自己绝对不会阻挠洋务运动,并且帮助洋务运动排除困难,让其可以顺利实施。
洋务运动发生在慈禧刚刚垂帘听政的时候,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慈禧表现的十分激进,而且慈禧在初期一直保持着这样的思想,对于富国强兵的政策,从来不提出反对和阻挠。也就是说,慈禧虽然守旧但是不顽固,也不会成为顽固派的代表。
慈禧最忌讳的,是别人对她的权力指手画脚或者干涉她的权力,这可以说是慈禧的底线,是不允许被触碰的。正因为这一点,慈禧可以不惜一切代价的和全世界宣战。其实除了慈禧对权力的喜爱之外,还有一点让人吐槽的,就是她的生活作风,为了虚荣动用国本,这才刀子了甲午海战的失败,成为我国的切肤之痛,这种伤害到如今都没有完全消散,所以说,这一点才是慈禧太后被千夫所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