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时是几点到几点钟?
子时指的是夜晚23点到凌晨1点。
古代十二时辰分别为:子(zǐ) 、丑(chǒu) 、寅(yín) 、卯(mǎo) 、辰(chén) 、巳(sì) 、午(wǔ) 、未(wèi)、申(shēn) 、酉(yǒu) 、戌(xū) 、亥(hài)。我们现时每昼夜为24小时,而在古时则为12个时辰。
当年西方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人们将中西时点,分别称为“大时”和“小时”。随着钟表的普及人们将“大时”忘淡,而“小时”沿用至今。
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
扩展资料: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十二时辰相当于24小时,每个时辰等于2小时。以子时的中点,即现今零时(24时),为一日之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二时辰(汉语词语)
子时指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一点。
子时指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子时是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00-24:59)。中国的十二时辰以子时为首,以午夜11时起至夜1时为子时,在午夜11时以前为前一日,午夜11时以后为次日。鼠在这个时间最活跃。
参考资料:
早子时与夜子时,早子时也称“子初时”,夜子时也称“子正时”。
研究中国历法的人都很清楚,子时是自古以来也是在中间换日的。
李淳风在唐朝制定《麟德历》时,就在《新唐书·历表》中明确指出:“古历分日,起于子半”,以子时的中点,即零时二十四点,为一日之始。
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
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子时
子时是指深夜11点至1点钟。昼夜24小时,可以用十二地支来替代。
子时(晚上11至1点钟),丑时(1至3点钟),寅时(3至5点),卯时(5至7点),辰时(7至9点),巳时(9至11点),午时(11至13点),未时(13至15点),申时(15至17点),酉时(17点至19点),戌时(19至21点),亥时(21至23点)。
扩展资料
子时为阴极,女属阴,利女孩出生,长大后必定是聪明伶俐,学业有成,温柔贤淑,花容月貌;午时为阳极,午属阳,利男孩出生,长大后必定是阳刚帅气,聪明好学,敢于担当,能干出一番红红火火的事业.
因为子时是自然界中月亮最亮最旺之时,可谓皎月当空;午时是自然界中太阳最旺最红之时,可谓太阳正中。根据天人合一之理,女孩子时生好;男孩午时生好!但是也不是所有女孩,生在子时日后就会荣华富贵;也不是所有男孩,生在午时以后就会大富大贵。
古时尚有午夜、子夜、夜半、夜分、宵分、未旦、未央等别称。即23时至1时,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
在现代生活中,时间的记录单位是“时分秒”。但是在中国古代,时间的记录方法是十二地支。古代劳动人民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子时指的是晚上11点到凌晨1点。
十二时辰以子时为首,以23时起至夜1时为子时。晚24点以前为前一日,晚24点以后为次日。
丑时指的是凌晨的1点到凌晨2点59分,寅时指的是凌晨3点到凌晨4点59分,卯时指的是凌晨5点到凌晨的6点59分,辰时指的是早上的7点到8点59分,巳时指的是早上的9点到10点59分,午时指的是中午的11点到12点59分,未时指的是下午的1点到2点59分,申时指的是下午的3点到4点59分,酉时指的是下午5点到6点59分,戌时表示晚上的7点到8点59分,亥时是晚上的9点到10点59分。所以子时是晚上11点到0点59分。
子时是几点到几点-生活频道-匠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