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都是说相声的,靠着同一种手段吃饭,为什么相声界会有那么多恩怨?
源于市井的相声,从模仿人的声音、鸟的声音、大自然的各种声音,逐渐融入到人物、故事情节中,逐渐形成现代相声艺术。
相声流传多年直到今天,仍然有150多年的历史。相传,就像手工艺行业的手工艺者,完全采用师傅带徒弟的形式,虽然有一些专门学校,但在学校毕业后,只能算学员,有些学员不算学员,离登台表演,还很远,更叫不上相声演员。
或者回归传统拜师,从喂狗、扫地、端茶、倒水开始,师傅教你三年,你教你三年,总而言之,三年以后,才正式拜师,你才有可能,在相声界立足,否则,相声界没人会认你,即使你毕业于名校,是个硕士生或博士。讲个行内话,干嘛要走呢?
相声这门艺术,靠拜师的方式,传了十几代人应该说和现代科技没有关系。入门门槛不高,只需拜师即可入门。相声界的竞争,主要还是饭碗的竞争,能吃就吃,能吃就吃,吃得不好就吃,竞争是不可避免的。某处有江湖,江湖就存在,恩怨难免。当然,不仅仅是相声,靠师傅带徒弟,这是行业的这种传承方式,都是如此。
因为师父的辈分,和拜师先后的关系,出现了年纪不大,辈分不高的情况,如马志明先生,侯宝林先生,德云社青年演员谢金先生,马季、高英培先生,虽然年纪差不多,但叫师父的还是你。再有就是门户之争,师爷和父辈之间的矛盾,徒弟之间自然互不相让。再者,还有商业争鸣,相声界的规矩,是很多的,多的是上不了台面的,也不能违犯。
在同台戏中,出场排委有讲究谁攒底,谁倒二,都是身份的象征,前一场戏,不能用后一场戏的包袱,否则就是故意下绊,刨刨活,跟同行抢饭,是业界大忌。假如是在全国文艺团体工作,事业单位,也有和我们一样的一系列问题,工资、职衔、住房分配,以及其他福利待遇,这个具体问题,每个从业人员都应该关心。
金庸有一句名言:“人在江湖,难免向已。”在谁背后没人说,谁背后没人说,这是传宗接代的经典之作。恩怨是很正常的事。
一项产业要长久发展,需要的是团结,是同行共同努力出成果,支撑整个体系的根基。更不要用脏话辱骂大街。
用生意口子给粉丝洗脑,用相声炒作包装,赚多少钱,这种不顾一切地伐木刨根、埋头苦干,最终的代价就是搞臭整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