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看《家有儿女》时,就感觉中刘星家很富有,到底多富呢?
因为毕竟《家有儿女》的假设地点是北京。我觉得,家有儿女里面的场景都非常不现实,倒像是美剧《成长的烦恼》的中国翻拍版,为什么?你们看,刘星家里的布置,根本就不是我小时候北京中产阶层住宅的标配,04年、05年那时候国内中上阶层家庭什么生活标准,大家都很清楚吧,根本就不可能有开放式厨房和那些非常西式美式的装潢。
大家想想看,刘星所在的家庭必须得是父母各自月薪超过十万的,才会有剧中的生活标准。那么问题来了,假设刘星所在家庭就是属于“资产阶级”的范畴,那就不对了,以当时的购买力,他们应该买的是别墅啊,而不是这种楼房。更何况,那时候房价没有虚高,别墅完全买得起,而剧中好像并没有体现刘星家庭是否是别墅配置。
我现在都过不上《家有儿女》是2004年,那一年,我上小学2年级,我妈每天给我1块钱,我买一包辣条,5毛,1瓶汽水,5毛,再想吃袋干脆面,都不可能。而刘星的零花钱都是几十几百块。再来,我好像初一才第一次吃肯德基,而刘星他们都已经吃腻了,记得有一集,他们吃完西餐回家,小雪说奶油蘑菇汤好喝,我在电视那头,幻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奶油蘑菇汤能是啥味。
还有,最让我眼馋的是高乐高,尤其是巧克力味的,我太馋了,但是我们镇上都买不到,我还用勺把酥糖碾碎冲水假装过。刘星买一双鞋,800多,我买一双鞋,80多,我还非常开心。这么对比如果不强烈的话,再来对比一下,著名的电视剧《乡村爱情》,是2006年的,有一集,刘一水让赵玉田去养殖场打工,一个月给他600,大家都表示不少啊,可600都不够刘星家两天的伙食费的。反正,小时候我就做梦啥时候能过上小雪的生活,现在长大了,发现,太难了,我现在都过不上。
刘星家的吃穿用住只能用豪华来形容冰箱里有吃不完的饮料和零食,早餐至少两种,午餐和晚餐至少四五道菜,高乐高当白开水喝,刘星曾将刘梅做的菜比喻为“满汉全席”,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全都出现在一顿饭里。就算在今天,也没几个家庭吃得起吧。刘梅卧室化妆桌上的化妆品,全是资生堂、纪梵希等大牌,刘星、小雪、小雨从头到脚都是Nike、Adidas、FILA。小雨要学钢琴,刘梅和夏东海花了两万块钱买了钢琴。刘星的网球拍一千多,小雪和刘梅约定一周吃一次榴莲。
当然周末也从不闲着,动物园,海洋馆、公园到处玩,假期更是想去哪旅游就去哪旅游。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家的房子,四室两厅两卫,还是在帝都!据网友推测,刘星家住的小区是北京印象小区,于2003年竣工,现在的房均价为8w一平米,即使在04、05年也要5000元一平米,一套房至少要一百多万!并且在2004年一个家庭就拥有三台电脑——书房一台、小雪一台、刘星和小雨一台,绝对称得上““富可敌国”。
饭桌上吃的我过年可能都吃不到刘星家多富?我羡慕得流口水的地步。荤菜就不说了,螃蟹海鲜经常出现,鱼啊肉啊顿顿有。衣服经常换新,三个孩子不定期有礼物。尤其房子大到父母和三个孩子,还有大客厅!两千年初的阶段,很多人也许都想象不到还有这样的房型。加上宋丹丹一边说着节省,一边各种名贵化妆品上脸,毫不珍惜的状态,可知什么叫富有?
夏东海作为编剧,和宋丹丹上班,供三个孩子上学和生活,五口人生活质量均是上层,且没有明显的加班,不如意,简直是理想中的生活。之前在国外生活过几年,如果按国外的阶级定义,简直是中产阶层的上层,考虑到工作悠闲地程度,甚至可能是资产阶级的顶层。总有时间处理家务事,总有时间跟几个孩子磨磨蹭蹭,总有时间跟街坊邻里掰扯和互相“伤害”,父母二人这样的生活,怎么不叫人羡慕。即使现在,如果我有家有儿女的生活质量,我可能都会开心的笑哭 。
刘梅家庭还算是当时的标配体制内的护士长,按计划生育只生了刘星一个小孩,我估计胡一统应该是在90年代下岗潮中出来做生意闯荡的,依照剧情来看闯荡的成效一般。而夏东海一家设定就很bug了,首先夏东海是个编剧兼导演,这职业上限很高,按剧情来看夏东海的能力应该是不差的,所以夏东海的收入应该是不低的,按照现在的购买力应该起码能有60w以上的年收入。
夏东海的前妻玛丽,美国海归,自己做生意开宝马,在04年很可能就已经脱离中产阶级的范畴了。也就是说,夏东海一家,爸爸是高端艺术人才,妈妈是商界精英,已经不能用中产阶级衡量他们家了。玛丽给两个孩子的生活费很可能就已经够夏东海刘梅一家五口人不工作就能养家了。所以按现在的购买力,个人倾向于玛丽的非不动产资产在5000w以上,夏东海年收入60w以上,刘梅年收入在20w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