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是候鸟,每年都要飞往南方过冬,那么南方究竟是在什么地方呢?
在我国农村很多地方都能看见燕子的身影,燕子也是非常受欢迎的一种鸟类。燕子其实是一种候鸟,在候鸟这个大家庭中为了更好的适应环境和繁衍后代,他们不得不前往温度较为高的地方过冬,到了夏天它们又会返回温度较低的高纬度地区过一个清凉的夏天。夏天至秋天这段时间,正是这些候鸟前往温暖地方迁徙的时候,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经常能在天空中看到候鸟集体迁徙的壮观场景。
其实燕子并不是一种鸟类,而是一类鸟类的总称,其中就包括了家燕、雨燕、楼燕等74种燕类。和人类最不惧怕人的就是家燕,这些燕子喜欢在我们的屋檐下筑巢繁衍后代,春天都会上演“谁家新燕啄春泥”的美好景象。
燕子为何要迁徙?
大多数候鸟迁徙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抗寒能力比较差,冬天它们就必须往南方温暖的地方过冬,如果掉落迁徙大队的候鸟当冬天来临之际它们就被冻死。对于燕子来说它们每年迁徙的原因和大多数候鸟是不同的,因为燕子身体上有足够让它熬过冬天的羽毛,冬天到来就算不迁徙也能让它们扛过冬天的寒冷。
燕子之所以要迁徙还是因为到了冬天燕子的食物量将周健,燕子属于食肉类鸟类,它们的食物主要是各种昆虫。到了冬天我国大多数地方的气温都比较低,昆虫要么进入休眠要么在寒冷的天气里死去,剩余活着的飞虫则会钻入到土壤之中越冬。
燕子的飞行能力极强,所以它们的狩猎场所主要集中在空中,而燕子的腿部较为细弱无法进行挠食,所以我们很少看到在地上蹦蹦跳跳的燕子,它们的喙也比较短,无法深入到土壤,所以就很难捕捉到地底的昆虫,燕子为了活命就不得不迁徙到食物丰沛且温暖的南方。
燕子的南方究竟在哪里?
人们就已经发现燕子有迁徙的习性,但由于当时科学技术的不发达,根本无法对燕子的迁徙路线进行精确的跟踪和了解,所以人们普遍认为燕子迁徙的南方也就只是中国的方南地区。
地理上我国南北方划分的界限主要指的是秦岭淮河一线,在这条线以南的省份都被看成我国南方。现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科学家也发现燕子冬季迁徙的目的地,并不是我们认为的秦岭淮河以南,而是赤道附近,甚至是南半球。
之所以燕子会飞这么远而不再就近的热带地区过冬,一是因为热带地区本身面积也不是很大,当地的鸟类种群也已经很多,食物竞争压力很大。热带地区的鸟儿们也几乎不迁徙,它们常年在这里生活,使得这里的鸟群数量趋于饱和,导致燕子即使留在这里过冬,仍旧会面临严重的生存压力。
燕子小小的身子里蕴含着我们难以想象的力量。为了研究家燕迁徙的路径,北京爱鸟协会等组织和来自英国一所大学的鸟类学家合作曾为燕子撞上了卫星定位系统。结果显示被标记的燕子从北京出发一路向西飞行,在经过中东地区以后,再转向南飞行,最终穿过大半个非洲以后抵达南非,整个迁徙路径长达上万公里。
燕子迁徙过程遇到的困难
其实燕子是把赤道当成了划分南北的标志,而这刚好是地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标准,当南半球处于寒冷状态时,而北半球的气温就相对较稿,随着南半球步入夏季,它们又开始长途跋涉回到北半球高纬度地区,都这样循环往复。
从北半球飞到南半球的过程中,燕子要跨越海洋,海洋的面积比陆地的面积还要大,燕子想要飞过海洋需要很长的时间,但幸运的是海洋中有许多大大小小岛屿,燕子们可以在这些岛屿上休息和觅食。但是有些岛屿上会有专门以鸟为食的蛇类,它们岛屿上专门以迁徙的候鸟为食。还有一些岛屿上有捕鸟类的猛禽,它们也会抓捕迁徙的候鸟。
除了捕食者对燕子威胁之外,另一个更到的危险便是海洋中的气流和天气。海洋中的气流非常的强,只要燕子卷入其中基本上难逃死亡的命运。大海中的天气更是飘忽不定,在海上遇到暴风雨,就如同遇见“死神”,别说燕子,就算是人类的轮船都不一定挺得过,所以燕子的数量在它们迁徙过程中会急剧减少。
总结
燕子并不会在南半球进行繁殖,而是在返回北半球之后在北半球繁衍生息,因此在燕子的思维里南半球主要是它们的越冬地,而北半球则是繁衍地。它们每年可以繁殖两窝,繁殖期主要集中在5-7月,此时北半球昆虫较为活跃,在这个季节繁殖后代能够保证后代出生在食物丰富的季节。
燕子是一夫一妻制的鸟类,它们会一起建筑巢穴,不像其他鸟类只会用树枝搭巢,燕子会使用泥巴,茅草等筑巢,燕子很聪明,它们筑巢时会夹带着一根树枝作为骨架,泥巴填满空隙,因为这样会使巢穴更坚固安全。燕子都会在房屋下搭巢,因为这样可以遮挡风雨,并且还会避开天敌的攻击。
老一辈人认为“燕子不进苦寒门”,其实并不是燕子嫌贫爱富,而是燕子搭窝时对材料是会进行选择的,过去大多数人都比较穷,修建的房屋并不符合燕子对筑巢点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