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国古代史的意义是什么? 5
听说过斧声烛影这件事吗?
这件事大致是:976年十月壬午夜,宋太祖赵匡胤生病,召晋王(他弟弟)赵光义和四子赵德芳进殿商议。晋王没让赵德芳去。
席间有人隔着远远,在红烛光里看着帷幕中赵匡胤拿着斧子戳地,隐约听到要赵光义好自为之,之后解衣就寝。
次日四更,太监就发现赵匡胤薨了。
之后赵光义继位。(之后接着,赵匡胤和赵光义的小弟弟赵廷美,以及赵德昭,赵德芳兄弟也先后“夭”了,天下由赵光义一脉子孙相承,直到120年之后。)
就这件事,各历史事件记录都不相同,主流就有两派:有的直接断言,赵匡胤是被赵光义谋害,他接着为篡夺哥哥的天下干了不少缺德事;有的则言,赵匡胤是自然死,和赵光义没有任何关系。
如果你看了这段古代史,你学了什么?
你是不是跟着去掺呼,什么赵光义阴谋论,或者赵光义是无辜的,觉得这里很值得八卦一番于是一路扎下去?!
我现在告诉你,这态度不叫学历史,这叫看8点档肥皂剧!
真正学历史的,会从这件事总结出几点:
不同写史的人,可能会因自己的诉求不同,而对同一件历史事件记录有所偏颇,甚至加上自己主观臆想使得事情丰满。所以现实之中,我们对模棱两可的事情,不可以人云亦云,而应该有自己的主见。
赵光义已经可以做到不让赵德芳进殿见自己父亲。这代表即便赵匡胤不是他杀的,他也已为自己篡位做到了十足的准备。投射于现实事情,那就是做任何事“都不可打无准备之战”。坐着而不努力不准备,成功是不会到来的。
赵光义登基后的一系列举动,代表了他确实是权谋高手,但结果是北宋自此从重文轻武倒向了重文抑武。投射于现实,经营公司,做小干部,权谋虽然重要,但是要有撑得起队伍的才能。耍小手段可以获得一时的成功,但一定会招致失败,或为失败留下隐患瑕疵。
………………
如此种种。
所以,名义上我们学的是古代史,实际上在干的,是学今天做人做事的道理。
不过不得不说,因为应试之类因素,不少历史问题鲜有教师有空扯这么远,能让你背下来书上的东西居多,这其实是违背学古代史初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