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什么那么喜欢竹子?这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竹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梅、兰、竹叶被称为“岁寒三友”,都是是中国文人作诗做画的传统题材,不管是写竹还是画竹,都取其高贵品质、洁身自好、正值坚韧、乐观向上的精神。
其实不光文人喜欢竹子,很多人都赞美竹子坚强不屈的精神和品格,它遇风不折,笔直的挺立,它清幽安静,默默无闻,与世无争,遇雨不浊,顽强不屈,它经霜雪不凋,这充分体现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它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我想这大概就是竹子的品格。君子,往往是指那些有美好品德的人,比如正直、上进、虚心、朴素、坚韧不拔、洁身自好、顶天立地等等。再来看看竹子,外形挺拔修长,是为正直;枝干中空有节,是为虚心上进;没有艳丽的花朵招蜂引蝶,是为朴素;寒暑不侵风雨不催的腰身,是为坚韧不拔。
竹子枝杆挺拔,修长,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四季青翠,凌霜傲雨,倍受人民喜爱,尤其是文人,因为文人喜欢以竹子来自比,象征刚直、纯洁、铮铮铁骨等。竹子素来备受美誉,有“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梅松竹”岁寒三友之一等美称,自古以来都深受人们的喜爱。有人称赞竹子是“虚心竹有千千节”;大画家郑板桥专为竹子写了一首诗“咬定青山不放松……”。我国古今文人骚客,嗜竹咏竹者众多。据传,无竹不居,留下大量竹画和咏竹诗。大诗人苏东坡则留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名言。
从西汉文史学家司马迁的“竹外有节礼,中直虚空”,到魏晋时期有七个生性放达、不拘礼法有事没事就跑到竹林里一起喝酒聊天吹牛的小伙伴,也就是历史上的“竹林七贤”;画竹成痴、“无竹不可居”的清代画家郑板桥;宋代大文豪大吃货东坡更是有“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的咏竹诗句流传于世;唐朝诗人刘禹锡,更是根据竹之故乡巴蜀地区的民歌创编成自成一格的“竹枝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