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现在存在哪些普遍的问题?
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帮助农民脱贫、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城乡一体化。大力提升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旅游升级发展,是形势所在,是时代所趋。
从最开始简单的垂钓、采摘、农家院,经过多年的发展,乡村旅游已渐进成熟。但从全国来看,还没有摆脱自发式发展的模式,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基础设施水平较低。对于大部分乡村来说,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旅游基础设施水平较低:一是供水、供电、安全、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二是餐饮、厕所等方面的卫生问题,导致游客入住率下降,重游率下降,严重制约了旅游发展。
2、追求城市化,失去乡村本色。乡村旅游赖以发展的基础就是其不同于城市的生活环境及民俗风情,但在发展过程中,不少乡村旅游逐渐盲目追求城镇化、洋化、高档化,存在着一定的“去农化”倾向,失去本真,另外大规模高强度接待设施的建设,以“生态、绿色”为核心的吸引力逐渐弱化。
3、产品同质化现象普遍,缺少精品。乡村旅游的产品结构较为单一,要么都是农家乐,要么都是垂钓,极易形成同质化竞争,不利于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此外,当下乡村游存在一定程度的简单、低档等初级阶段特征。
4、定位不明确,主题不突出。很多乡村旅游项目,并没有深入的挖掘当地文化内涵,从而没有自己的特色。农业、温泉、采摘等旅游产品虽多,但缺乏核心的主题整合,宛如大杂烩,难免使人“失焦”,大大降低重游率。
5、运营管理人才缺少,研发服务能力弱。乡村旅游的项目,融合了农业种养、餐饮服务、住宿服务、康体娱乐服务等多种业态,此类综合型人才缺乏,导致乡村旅游项目建成后,产品和服务跟不上,经营困难,更无力升级。
2024-05-28 广告
接下来从经济与社会逻辑、政治逻辑和商业逻辑三个方面浅析乡村旅游的底层逻辑。
-1- 经济与社会逻辑
乡村旅游的核心客群在城市。从乡村旅游的消费动机来看,根据杜鹃等学者的研究,去乡村旅游的人群主要有逃离城市环境、体验乡村生活、社会交往需求、休闲娱乐需求、舒缓压力、商务需求等。前提是城镇化率到达一定程度,才会有大量的潜在客群有意愿去乡村旅游,没城市人,大老远跑去一个村,这其中行游比这个账就算不清,乡村旅游想搞起来也太难了吧。
以英国为例,城镇化率达到70%才开始反哺乡村与复育乡村。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很不平均,全国平均城镇化率到2019年达到60%,其中长三角地区城镇化率已经达到70%,上海更接近90%,但西部偏远地区城镇化率却很低。所以可以看到近几年发展得较好的乡村旅游项目,大都集中在这一片区,如无锡阳山田园东方、莫干山的洋家乐等。这也是为什么田园综合体的创始人张诚带领团队跑了全国那么多地方,最终选择在无锡阳山实践第一个田园综合体的重要原因。
这一点与特色小镇在全国发展简直如出一辙。特色小镇在浙江爆发并引燃全国,但全国其他地方如法炮制却演变为“房地产化”倾向。其核心原因在于小镇集聚本质上是浙江“块状经济”、“块状产业”集聚的空间物化。由产业、人流、物流集聚需求催生出空间集聚需求,进而催生出用地需求。需求匹配才能够实现资源高效配置。
所以从底层逻辑角度出发,选择乡村旅游发展地域,更多的企业会优先选择在城镇化率较高的区域、旅游头部资源较好的区域富集。在符合经济规律和商业逻辑的地方,特色小镇发展较好的地方,城、镇、村才能够更好的互动起来。不然乡村旅游要想单打独斗,尤其是文化和旅游资源没有特殊优势的村庄想要突出重围破解旅游困局非常困难。
然而,在全国城镇化率未达到70%,也就是没有达到合适且成熟的经济社会条件即开始全面推进乡村旅游必然带来发展成本的高企。但除了经济诉求外,整个大盘子需要考虑的事情,远远不仅仅是经济因素这一项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