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中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是什么?
这句话是出自马克思的一段名言,这句话所体现的思想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话中“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是说“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武器的批判”,即用“武器”对不平等的社会、对旧制度进行“批判”。也就是说,反动的暴力应该用进步的暴力去对抗,反革命的武装必须用革命的武装去消灭,因为“物质的力量只能靠物质力量来摧毁”。与“武器的批判”相对应,“批判的武器”显然是指革命的理论,亦即应该运用理论的力量,用先进的理论武装群众的头脑,动员更多的人加入到革命的队伍中来。
马克思还说过一句话“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正如他所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无论是俄国的十月革命,中国的革命,还是其他国家的革命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都迸发出了无穷无尽的能量,转变成了无比强大的“武器的批判”,转变成了开天辟地、雷霆万钧的“物质力量”。
扩展资料: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费尔巴哈》中,我们不难看到,马克思着重强调的有以下几点:人的本质归根结底并不仅仅是宗教的本质这种抽象物,更不是脱离社会的孤立物,而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有主观的实践是必要的
而且是最重要的,因为人的能动性思维能通过实践作用于客观;要用哲学改变世界,必须把人的感性活动理解为人的实践活动,放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去考量------“新唯物主义的立足点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
总之,马克思之所以批判得不留情面,是因为他认为包括费尔巴哈和黑格尔在内的大多数哲学家们不停的编造新词汇解释世界,与其妥协,只是在意识形态上打转,也就是说,只是要改变关于世界的观念,而无法改变世界本身。
在从思想的天国下降到现实生活方面------即在现实中实现哲学继而消灭哲学方面,大多数哲学家都没有触及,这使得哲学的作用多数时候只停留在思维上,而没有切入实际,从而不具有物质力量。但是在历史进程中,“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这一点在马克思看来是关键的。马克思认为,由于人不是孤立抽象的人,而是与所处环境联系在一起,所以人有充分的动机去改变环境,而哲学作为一种理论,只要彻底,“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而费尔巴哈等哲学家却在涉及人时陷入了唯心主义,将人周围的世界抽象化了,抽离了,苦难变成了非普遍现象,变成了少数人的例外,而与社会现实无关,所以费尔巴哈等人从根本上忽略了“在现实中实现哲学”,或是认为“不消灭哲学本身,就可以使哲学变为现实”
总之他们忽略了有主观的实践这一至关重要的环节,所以马克思在剖析德国现状时痛心地道,“在这里,实际生活缺乏精神内容,精神生活也同实践缺乏联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黑格尔法哲学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