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应该如何写人?

 我来答
时尚达人1718
2022-06-07 · TA获得超过609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4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7.4万
展开全部
我曾经在报社工作,也从事过招商工作。因为工作关系,常会在文学作品中带有新闻腔和招商职业腔。这里,我拿一个昨天中下午曾短暂接待过的一个上海儒商来说明。

先来看自己在兰溪芥子园向李渔研究会秘书处领导介绍这个我刚刚认识的儒商:“这是从上海来的源创社朋友,是兰溪某院长的弟弟,前来兰溪考察,有两个目的,一是深度了解李渔文化,二是分享精品民宿开发建设经验。”

再来看在新闻作品中,会如何写这个上海儒商在兰溪考察的半天过程:“昨天下午,来自上海的源创社创始人某先生一行5人,考察了兰溪博物馆、李渔芥子园和夏李村、永昌老街,对李渔文化及兰溪(古城)古镇古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就古村民宿发展与兰溪有关方面进行了深度交流。”

另一种新闻写法是:“1986年建立的兰溪芥子园,曾接待过来自国内外多少个李渔研究学者、教授和爱好者及仰慕李渔文才的游客,但昨天下午不同,上海源创社创始人某先生既是李渔及其作品的‘知音’,还是李渔文化的承继者,是海派文化民宿的实践家。”

那么在文学作品中,又如何写昨天在兰溪芥子园出场的这个上海儒商呢?当然不是新闻作品中顾及四方八面的第一种写法,也不是第二种强调上海儒商与李渔及其芥子园十分有缘的写法。

“南京芥子园,当年在民间演艺界一度风生水起的李渔,为自己日常休闲生活摹写了一个生动的版本,也为自己能列入中国亲手把造园思想渗透在民居建筑领域拓荒者的历史遗存。兰溪芥子园,算是家乡人给予乡贤李渔安放灵魂的栖息地,对某先生,这个来自上海的缘创社创始人来说,算不算是他内心精品民宿的现实摹本,毕竟民居与民宿,还是有家里与家外之别吧?”

“经过半天对李渔芥子园的赏读和李渔成长地夏李村和永昌老街的踩点,他在兰溪古村民宿方面会有怎样一个设想呢?但愿李渔的造园思想能在他身上再度绽放,在今后兰溪精品民宿开发与建设方面有更好的延续……”

这就是我的新闻腔。

当然,本群的同仁会从“有声有色”、”先闻其声不闻其人”等方面写得更好。

陈水河整理于2019.10.23早上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