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孩子自我认知、自我接纳?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孩子对自我的认知来自于外界的反馈,他会把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接受过来,然后综合得出一个对自我的评价。
父母更成了孩子借鉴的对象,孩子通过父母眼中的倒影了解自己。父母看到他的优势劣势,给出反馈。孩子会参照父母这面镜子,将这些信息内化,形成一个切合实际的自我评价,这个评价是他进入社会、融入群体、和他人产生联结的基础。
他会明白自己的优势劣势,清楚地知道什么样的人与事适合自己,不会跌跌撞撞地不断去试错。
那么如何引导孩子进行自我认知呢?
例如孩子舞蹈不错,但是唱歌难听。你可以这样讲,“你在舞蹈方面可真有点天赋呢,”不过不能直接否认他唱歌不好,可以换种说法,“我想如果在唱歌方面再努力一些,提升空间也很大呢。”再例如孩子有点偏科,数学好英语差。你可以这样说,“你数学的逻辑能力蛮强的啊,如果在语言方面下点功夫,也应该会学得很好,像英语就属于语言类的。”
类似于这种表达方式,对孩子擅长的地方给予肯定反馈,对他感到困难的地方也要给予回应,回应不能是负面的、讽刺的,而应该关心的、明确的、鼓励的、易于接受的。
父母给予的这些反馈,会促使孩子审视自己的行为、语言,并适时做出改变,最终形成一个鲜明完整的自我。这个自我认知,是助力孩子在社会上顺利行走的引路人。
帮孩子学会同情自己
我们在前面有讲过,被情感忽视的人很容易同情他人,不懂同情自己,对自己严苛要求。作为家长,假使你有此倾向,肯定不希望幼小的孩子也受此困扰,而是希望孩子具备对自己的同情心。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帮孩子建立起对自我的同情心有以下几个法则。
第一个,反向法则。只要记住一个原则,就可以避免将错误的思维模式传递给孩子。你只要记得“像你希望以前父母对待你的方式一样对待孩子”。
假如你总是在孩子做错事的第一时间就控制不住地勃然大怒。那不是你个人的错,那很可能是你父母谁是易怒的。后来传递给你,成了你的默认设置。
你不应该在养育孩子时沿用自己的默认设置,应该为孩子创造健康正向的成长环境。你应该想到童年时弱小的自己做错事时是多么无助。我当时希望父母如何对待我呢,那么我现在也像这样对待孩子就可以了。要对孩子产生同情心。
请记住:如果你对孩子富有同情心,那么孩子也会对自己和他人产生同情心。
第二个原则,当你看到孩子生自己的气,对自己苛刻时,记得告诉他,过度跟自己生气这种行为不太好。不良情绪不应该用在自己身上,要适当缓解,和自己友好相处,达成和谐。
虽然听起来好像并无说服力,但是已经传递给了孩子这样的理念。时间长了,他会慢慢接受并运用这种说法。
第三个原则,是让孩子学会原谅自己。那么你要先原谅他。原谅孩子也有技巧:要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当孩子转而对自己过于严厉时,再进行干预。即让孩子知道要负责自己的言行,但不能将之化为内疚、或苛责自己这种极端的行为。例如孩子把颜料盒打翻了,那么他应该做的就是将污渍清理干净就可以,但如果孩子因此而产生烦躁或其他情绪,将画的绘画都撕了,或者把几个房间地板全部抹一遍,甚至要求连续几天由他来拖地,那这时候大人就要介入进行安抚,避免孩子后续再出现这种极端的惩罚自己的情绪及行为。
你要帮孩子梳理状况并解决问题,让孩子知道没人可以避免犯错,重要的是吸取教训。孩子学会这种方式并将之运用起来,他将懂得善待自己、同情自己。
以上就是大人在养育孩子过程中要关注的。当你转换了思维,将正向积极的养育方式运用到孩子身上,就能避免代际传递的可能。让孩子不再重复童年缺爱的悲剧。让他有一颗温暖而坚韧的内心,习得面对这个世界的良好技能,成长为能够对他自己的人生,对这个社会负责任的人。
为人父母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职业,不管我们曾经遭遇过什么,都有责任去改变自己的设定,给孩子们创造当年自己缺失的条件,培养他们成为更好的人。在此过程当中,你也会成为一个更好的你。这也是为人父母的最大成就吧。
父母更成了孩子借鉴的对象,孩子通过父母眼中的倒影了解自己。父母看到他的优势劣势,给出反馈。孩子会参照父母这面镜子,将这些信息内化,形成一个切合实际的自我评价,这个评价是他进入社会、融入群体、和他人产生联结的基础。
他会明白自己的优势劣势,清楚地知道什么样的人与事适合自己,不会跌跌撞撞地不断去试错。
那么如何引导孩子进行自我认知呢?
例如孩子舞蹈不错,但是唱歌难听。你可以这样讲,“你在舞蹈方面可真有点天赋呢,”不过不能直接否认他唱歌不好,可以换种说法,“我想如果在唱歌方面再努力一些,提升空间也很大呢。”再例如孩子有点偏科,数学好英语差。你可以这样说,“你数学的逻辑能力蛮强的啊,如果在语言方面下点功夫,也应该会学得很好,像英语就属于语言类的。”
类似于这种表达方式,对孩子擅长的地方给予肯定反馈,对他感到困难的地方也要给予回应,回应不能是负面的、讽刺的,而应该关心的、明确的、鼓励的、易于接受的。
父母给予的这些反馈,会促使孩子审视自己的行为、语言,并适时做出改变,最终形成一个鲜明完整的自我。这个自我认知,是助力孩子在社会上顺利行走的引路人。
帮孩子学会同情自己
我们在前面有讲过,被情感忽视的人很容易同情他人,不懂同情自己,对自己严苛要求。作为家长,假使你有此倾向,肯定不希望幼小的孩子也受此困扰,而是希望孩子具备对自己的同情心。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帮孩子建立起对自我的同情心有以下几个法则。
第一个,反向法则。只要记住一个原则,就可以避免将错误的思维模式传递给孩子。你只要记得“像你希望以前父母对待你的方式一样对待孩子”。
假如你总是在孩子做错事的第一时间就控制不住地勃然大怒。那不是你个人的错,那很可能是你父母谁是易怒的。后来传递给你,成了你的默认设置。
你不应该在养育孩子时沿用自己的默认设置,应该为孩子创造健康正向的成长环境。你应该想到童年时弱小的自己做错事时是多么无助。我当时希望父母如何对待我呢,那么我现在也像这样对待孩子就可以了。要对孩子产生同情心。
请记住:如果你对孩子富有同情心,那么孩子也会对自己和他人产生同情心。
第二个原则,当你看到孩子生自己的气,对自己苛刻时,记得告诉他,过度跟自己生气这种行为不太好。不良情绪不应该用在自己身上,要适当缓解,和自己友好相处,达成和谐。
虽然听起来好像并无说服力,但是已经传递给了孩子这样的理念。时间长了,他会慢慢接受并运用这种说法。
第三个原则,是让孩子学会原谅自己。那么你要先原谅他。原谅孩子也有技巧:要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当孩子转而对自己过于严厉时,再进行干预。即让孩子知道要负责自己的言行,但不能将之化为内疚、或苛责自己这种极端的行为。例如孩子把颜料盒打翻了,那么他应该做的就是将污渍清理干净就可以,但如果孩子因此而产生烦躁或其他情绪,将画的绘画都撕了,或者把几个房间地板全部抹一遍,甚至要求连续几天由他来拖地,那这时候大人就要介入进行安抚,避免孩子后续再出现这种极端的惩罚自己的情绪及行为。
你要帮孩子梳理状况并解决问题,让孩子知道没人可以避免犯错,重要的是吸取教训。孩子学会这种方式并将之运用起来,他将懂得善待自己、同情自己。
以上就是大人在养育孩子过程中要关注的。当你转换了思维,将正向积极的养育方式运用到孩子身上,就能避免代际传递的可能。让孩子不再重复童年缺爱的悲剧。让他有一颗温暖而坚韧的内心,习得面对这个世界的良好技能,成长为能够对他自己的人生,对这个社会负责任的人。
为人父母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职业,不管我们曾经遭遇过什么,都有责任去改变自己的设定,给孩子们创造当年自己缺失的条件,培养他们成为更好的人。在此过程当中,你也会成为一个更好的你。这也是为人父母的最大成就吧。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