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2)

 我来答
名成教育17
2022-07-18 · TA获得超过550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6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2.4万
展开全部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42分。26题每图2分,30题、34题2分,36题3分,37题4分,其他题每空1分。)

  26.(1)如图15所示,重为5N的玩具“不倒翁”被扳倒后会自动立起来。请画出“不倒

  翁”所受重力的示意图(点O为“不倒翁”的重心)。

  (2)请画出图16中拉力F对支点O的力臂L。

  (3)组装如图17所示的滑轮组,使绳自由端拉力F的方向向下。

  27.小东用如图18所示的实验器材,做“研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利用现有的实验器材,小东只能研究“动能的大小是否和 有关”。(选填“质量”或“速度”)

  (2)实验中保证小球A 不变,多次改变小球A在斜面上开始运动的 ,

  通过比较物块B被撞击后在同一水平面上 的大小得到实验结论。

  28.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时,将系于轻质小卡片两对角的

  细线分别跨过左右吸在黑板上的滑轮,在细线的两端挂上钩

  码,如图19所示。此时作用在卡片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

  向相反。若要证明:“这两个力还必须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才

  能彼此平衡”,则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手扶卡片,在右侧加挂一个钩码,松手

  B.手扶卡片,使其竖直向下移动一些,松手

  C.手扶卡片,绕其中心在竖直平面旋转90°,松手

  D.手扶卡片,将右侧滑轮竖直向上移动一些,松手

  29.(1)如图20甲所示,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在弹簧的上端

  点施加一个力F1,可将弹簧上端点从位置O拉伸

  到位置A,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之一是使物体发生

  。用另一个弹簧测力计在同一根弹簧的

  上端点施加一个较大的力F2,可将弹簧上端点从

  位置O拉伸到位置B。请你根据两次拉伸弹簧的

  效果,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

  (2)如图20乙所示,先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和一个钩码在弹簧的上端点沿同一直线分别

  施加两个方向相反的力F3、F4,将弹簧上端点从位置O拉伸到位置C,然后将两

  个力撤掉,再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在弹簧的上端点施加一个力F,仍将弹簧上端点

  从位置O拉伸到位置C。由此可知,力F与力F3、F4的关系式为: 。

  在这个实验中,运用的研究方法是 法。

  30.如图21所示,在烧杯内装有某种液体,A为两端开口的玻璃管,B为轻质塑料片。B

  在液面下的深度为15cm。向A管内缓缓注入水。当塑料片恰好脱落时,A管内水柱

  高12cm,则烧杯内的液体的密度是 g/cm3。

  31.图22甲所示是小明在初一科学实践课上制作的两件作品。请你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

  将下面有关作品的简单解释进行补充。

  (1)图22乙所示是“听话的笑脸”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它的内部是由固定在一起的

  物体A和圆环B组成。绳子从圆环B上的两个小孔穿过时,必须从物体A的一

  侧绕过去,使绳子不能沿直线穿过“笑脸”。用力绷紧绳子时,增大了绳子与物体

  A之间的 ,从而使绳子与物体A之间的 增大,“笑脸”会很“听

  话”地停在绳子的某一个位置。绳子松弛时,“笑脸”会沿着绳子下滑。

  (2)在“孔明灯”的底部燃烧燃料,使“灯”内空气的温度升高,体积膨胀,“灯”所

  受的 力增大;同时因为“灯”内气体的密度减小,并且有部分气体从“灯”

  的底部溢出,导致“孔明灯”整体的重力 ;当重力 浮力时,“孔

  明灯”开始上升。

  32.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杠杆刻度均匀,每个钩码的`质量都相等。

  (1)实验开始时,杠杆如图23甲所示处于静止状态。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

  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

  (2)调节杠杆水平平衡后,在杠杆上挂了如图23乙所示2组钩码。此时,杠杆在水平位置是否平衡: (选填“平衡”或“不平衡”)。

  (3)用弹簧测力计和钩码配合使用,也可以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如图23丙所示,若每个钩码的质量是50g,则可用量程为0~5N的弹簧测力计在 处(选填“A”、 “B”或“C”)竖直向上拉杠杆,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获取实验数据。

  33.在中国科技馆二层A厅的“运动之律”展区内有一个叫做“球吸”的展品,如图24

  所示。这件展品由两只悬挂的空心球和一个出风口组成,当按

  下出风的按钮后,会有气流从两只空心球中间的缝隙通过,这

  个时候你会发现两只小球 (选填“靠拢”或“远离”);

  这一现象说明:气体流速大的位置压强 。

  在生活中应用这一原理的实例有很多。例如:飞机的机翼

  要设计成上凸下平的形状(如图25所示),当飞机前进时,气

  流通过机翼上、下方的速度不同,空气对机翼上表面产生的压

  强 它对机翼下表面产生的压强。这样,机翼上、下表

  面就存在着压强差,从而获得升力。

  34.小月在研究“物体的重力跟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她用天平、

  弹簧测力计等工具测得了不同物体的质量和相应的重力,并把测

  得的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物体的

  重力跟质量的关系式G= 。

  质量m/ g 80 100 300 140 270 360

  重力G/N 0.8 1 3 1.4 2.7 3.6

  35. 小丽在学习了机械效率后,想研究“一定一动”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于是她用图26所示的组装好的滑轮组进行了实验。

  (1)在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应竖直向上________拉动。

  (2)下表是小丽测量并记录的部分数据:

  动滑轮重

  G动/N 物重

  G物/N 钩码被提升高度h/cm 绳自由端拉力F/N 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cm

  1 3 2 6

  ①请你根据图26所示的情景,将小丽测出的实验数据补充完整。

  ②请你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出小丽对滑轮组所做的功W= J;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

  (3)小丽想提高该滑轮组机械效率。请你利用所学知识,给小丽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36.小刚在学习浮力知识时,看到木块在水中漂浮,铁块在水中下沉,他认为:“质量小的

  物体在水中漂浮,质量大的物体在水中下沉”。实验室中有以下器材:三个铁块(质

  量分别为10g、20g、30g)、三个木块(质量分别为5g、10g、15g)、柱形玻璃容器一

  个、足量的水。请你选用合适的器材,通过实验证明小刚的观点是错误的。要求:

  (1)写出选用的器材;(2)简述实验步骤及现象。

  37.现有托盘天平(带砝码)一架,刻度尺、三角板各一把,小平底玻璃管1支,足量的

  沙子,烧杯内装有适量的水,小勺一把。小新利用上述

  实验器材证明:“液体的压强和深度有关”。小新的主要

  实验过程如下:

  ①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出玻璃管底面直径D,并把数

  据记录在表格中;

  ②向玻璃管内装入适量的沙子,使玻璃管能竖直地漂浮

  在水中,用刻度尺测出h1(如图27甲),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③从水中取出试管,擦干后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出玻璃管和沙子的总质量m1,并将数据

  记录在表格中;

  ④再向玻璃管内添加沙子,使玻璃管仍能竖直地漂浮在水中,用刻度尺测出h2(如图

  27乙);用天平称出玻璃管和沙子的总质量m2,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⑤根据公式p= = 和测量数据,计算出压强p1和p2,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找出小新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

  (2)将实验过程中的步骤⑤补充完整。

  (3)请根据你改进后的实验过程设计一个记录数据的表格。

   五、科普阅读题(共8分,每空1分)

  38.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半 潜 船

  半潜船,是专门从事运输大型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大型舰船等超长超重,但又无法分割吊运的超大型设备的特种海运船舶。

  半潜船在工作时, 会像潜水艇一样,通过本身压载水(指为控制船舶纵倾、横倾、吃水或稳性等而在船上加装的水)的调整,能够平稳地将一个足球场大小的船身甲板潜入10~30m深的水下,只露出船楼建筑(如图28甲所示),以便将所要承运的货物(像舰船等)从指定位置拖拽到半潜船的装货甲板上。然后等需要装运的货物进入到已潜入水下的装货甲板上方时,启动大型空气压缩机,再次调整半潜船身压载水舱中的水量,使船身连同甲板上的货物一起浮出水面,然后绑扎固定,就可以跨海越洋将货物运至世界各地的客户手中了(如图28乙所示为用半潜船运送损坏的舰艇)。

  中国是继荷兰之后第二个建造自航式半潜运输船的国家。"泰安口"号半潜船是中国大陆建造的第一艘大型自航式半潜运输船,可在海上承运重10000t以上的货物。2015年7月10日上午,东海岛船成为加入我国海军战斗序列第一艘半潜船。舷号868,长175.5m,宽32.4m,排水量约20000t,可对重型装备构件及小型舰艇进行拖带、运输,同时可作为临时船坞对受损舰艇实施海上抢修。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