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的人考研一次就上岸,有的人备考多年还失败?

 我来答
i等待黎明a
2022-02-04 · TA获得超过34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231
采纳率:35%
帮助的人:268万
展开全部
第一是客观大环境,考研确实是一年比一年难的,各种意外因素都有可能是决定性的,去年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今年再考我可以确定自己考不上。

第二是选择大于努力,信息大于付出。我妹妹考学硕,居然在看专硕的历年真题,理由是学硕的回忆版乱七八糟,只草草看了一遍。考研绝对是场信息战,我考的学校完全不给参考教材,想考的全看过那海了去了,我就死盯历年真题,毫不夸张,我看了近30年的真题。对症下药很重要。

第三是走出舒适区,敢于面对自己的短板。决定你高度的永远是最短的那根。我做英语题时最得心应手,专业课最差,所以我几乎90%的时间都花在专业课上。

第四是看清学习的本质。很多人我觉得是看了太多的经验贴,感觉整理出了一个学习计划的模版,但实践到自己身上,真不是那么回事。成功是不可复制的,太多细微的差别都可能造成决定性的差距,当时我刚开始准备的时候,我看了有个经验贴说整理出一套自己的电子笔记,同校学姐也说她一战失败就是因为看的都是别人的笔记,自己没有笔记。我第一周尝试在做自己的笔记,发现很慢而且我太过于注重笔记形式,我QQ上问了一个学长,他说他是自己整理的笔记,我说那可以参考一下形式吗,他很无情的说“你连这个也要借鉴别人的吗?”记不记笔记,记成什么样,这是问题的本质吗? 当然那个学长说完这个后再也没理过我,但是给我造成很大影响,那时候我放弃追求Ctr C +Ctr V带给我那份有保障的安全感,而是真正的去面对知识的本质,我是在学习,吸取知识,我为这场考试付出的每一点努力,都在实实在在提高自己。我当时给自己考研日志上写“不做形式主义的傀儡,一切只为掌握到知识,内化最重要。”

傀儡不会写,好尴尬
最后我觉得就是虚假努力的问题吧,我自己是没法长时间在一个地方待待太久,大脑跟不上,我必须等他休息好了我才能去学习,所以允许自己在效率低下的时候,去放松一下,才能更好的去吸收知识。

以上是我自己目前想到的几个重要的点,考研其实真的是一场实力与运气并行的较量,有时考不上未必说明实力不够,只是运气稍欠缺。但能让你走的很远很踏实的,不是飘忽不定的运气,而是实力。所以有实力就别怕,只是一场考试不能决定整个人生的基调。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黑麒白麟
高能答主

2022-01-22 · 认真答题,希望能帮到你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543
采纳率:92%
帮助的人:108万
展开全部
专业难易程度不同
导致公考“玄学”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考生专业的不同。与其他考试相比,公务员考试有着明显的“专业”倾向性,即有的专业就是容易考,有的专业就是很难考上。

诸如法学、中文、会计、计算机、经济等专业在考公的时候可以选择的岗位相当多,相对来说竞争没有那么激烈,也更容易上岸;而生化环材农工矿机之类专业,不仅对口岗位少,而且随便一个岗位的分数要求也很高,主要是由于人太多了,竞争过于激烈拉高了分数线。
最典型的就是“三不限”专业,堪称公务员考试中的“卷王”岗位,基本上是百人夺一岗,有时还会出现千人夺岗的现象,在这样的条件下,想要一次上岸,难度是非常高的。

学习基础不同
不得不说,人与人之间的差别真的非常大,尤其是在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方面。有的人付出了大量的努力,最终还是没能上岸;而有的人明明没有付出多少,但是却能一次上岸,这样的结果总是让人感到有些难以接受。
但实际上造成这种差别的根源是考生自身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虽然都是大学生,但是不同学校、不同省份的大学生往往差别非常大。偏远地区考生的文化课基础注定不能和山东考生的文化课基础相比;985、211大学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通常也会比一般学校高出一截。

更何况公务员申论和行测的考试内容也都比较基础,大多数考的都还是初高中的知识,而初高中学习基础的好坏主要体现在高考上。
运气好坏程度不同
很多人认为公考是“玄学”,其关键也在于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公务员考试既是一场实力的比拼,也是一场运气的比拼,并且运气往往能够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

毕竟无论是报考时候岗位报名人数会不会突然爆冷,还是面试时候会不会碰见面霸都是有自己的运气决定的,运气好的人不仅一路顺风顺水而且还有各种外力相助,有的人即便是面试都没考上,最终也能靠一路递补成功上岸;相反,运气不好的人则总是在碰壁。
岗位目标不同
常言道“七分考,三分报”,公务员考试也遵循着“考得好不如报得好”的逻辑。“选岗”作为公考的第一步,几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岗位选得好也能很大程度上增加自己上岸的概率,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可以很幸运地一次就上岸,而有的人连续考了很多次却还是没能上岸。

公务员考试临近,考生要注意这几点
临近国考和省考,不少考生感到压力倍增,为了有效缓解压力,帮助自己更好地发挥,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调整好心态
运气和心态二者的关系密不可分,有好心态的考生往往也能有好的运气。因此,考生在考前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避免因为过于焦虑产生“考前焦虑症”,从而影响自己的发挥。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飞翔的小天竺
高能答主

2022-01-22 · 风格变化多端,可能不定性。
飞翔的小天竺
采纳数:78 获赞数:248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可能有的人基础好,聪明,心态好,就比较容易上岸,有的可能是因为心态影响了考试,你想,如果第一次考研失败,再一次次的考总会磨灭自己的信心,从而焦虑,反而不容易考上。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xtyzyy7
高能答主

2022-02-04 · 认真答题,希望能帮到你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39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5万
展开全部

其实考研的报录比一直在3:1左右,从2016-2021年之间,只有2019年报录比达到了3.6:1,其余年份都要低于3.5:1。
当然这和2019年突然增加的考研人数有很大关系,2019年是这10年来报考人数增幅最大的年份,同期增长了21.85%。
从2020年开始考研人数虽也有增长,但录取名额却也在增加,2020年考研录取人数达到了98.9万,这也是考研“扩招”的第一年。

考研的平均报录比也从3.6:1变成了3.44:1,今年研究生持续扩招,这也让考研报录比下降至3.19:1,已经非常接近3:1了。
为什么有人一次上岸,有人“三战”还不行?
看完上面的数据,是不是觉得考研好像没有我们想象之中那么难,可是转过头看看我们身边的同学,别说一次上岸,很多同学们都“三战”了,但还是没考上,这是怎么回事呢?
同学们报考的学校不同:可以看到这只是考研的平均招录办,不同高校的上岸难度是不同的,考清华的研究生,肯定和考普通二本的研究生的难度是不一样的。

根据相关统计,2020年共有4.79万的考生报考了清华和北大,但真正能被这两所大学录取的人却是寥寥。
同学们报考的专业不同:同学们上岸成功与否与他们所报的专业也有很大关系,很多热门专业内卷的厉害。
就拿教育学来说,其他专业纷纷降分,可教育学偏偏逆流而上涨了6分,国家线就达到了337分。
除了教育学,经济学、新闻传播等也是“高分”专业,让很多同学头疼。

同学们的学习状态不同:最后影响大家上岸与否的,一定和同学们的学习状态息息相关,很多同学的确报了名,也在图书馆“待着”了,可他们却没有真的在学习。
更有很多同学报完名之后,直接弃考了,这样的同学又被称作“考研气氛组”,甘愿在考研大军中充当分母。
研究生真的难考吗?上岸学长:别做“陪读生”
考研的确不容易,但它却也没有同学们想得那么可怕,只要同学们选好院校,努力复习还是有很高几率被录取的,毕竟参加考研气氛组的同学还是不少的。当然如果你从一开始就抱着可有可无的心态复习,那么你注定考研“陪读生”。

上岸学长表示:同学们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名校固然好,但其竞争也更大,如果同学们没有足够的实力和底气,就不要轻易报考。
考研退而求其次选一个比自己高一个或两个等级的学校,这样既能得到提升,上岸率也更大。
当然同学们在选择时一定要注意该高校的口碑,有些高校并不保护第一志愿,他们更偏爱那些名校落榜生,这样的学校一定要避开。
研究生学历很吃香,但有些同学可能并不适合考研
这几年有越来越多的同学们选择考研,这和当前的就业形势有一定的关系,但又不完全是这样,很大一部分的同学选择考研可能只是人云亦云,盲目跟随大流罢了。
其实并不是所有同学们都适合考研,直接就业也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可怕,如果大家考研只是为了跟风,那么上岸的几率其实并不大。

考研是一场智力、体力、毅力的全方位考验,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意志,同学们很难坚持到最后。
与其在图书馆浪费一年的时间,同学们还不如在大学的最后一年,好好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
另外心态不好的同学也并不适合考研,考研的压力一点也不比高考小,如果你承压能力一般,又特别爱钻死胡同,那么还是建议大家可以先就业试试。
毕竟在这种心态下,即使同学们本身实力不错,也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成绩,最后反而会更加懊恼陷入死循环。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帐号已注销
高能答主

2022-01-22 · 致力于成为全知道最会答题的人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80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68.9万
展开全部
我们都知道每年考研人数很多,报考的学校也是非常多,大部分人都想要通过考研自考取一个名校,比如说985, 211院校,在这些考研大军当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有些人考前三四个月冲刺都能考成功,有些人准备了半年或者一两年都没能如愿考上,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来细细分析一下。

首先有些专业报考的人数特别多,比如一些像新闻传播专业,法律硕士专业,会计金融类以及医学类专业,这些考研的人数也是非常多的,而有些专业他的名额也是有限的,假如很多人一窝蜂去报考这个专业,这就造就了多人竞争少名额的一个现象,这样一来就会出现有些人可能因为自身原因而达不到这个门槛。那有的是有一些比较冷门的专业,像考古专业或者是档案管理专业,假如报考的人数不是很多,那也是比较容易能考得进去的,带有的是就是某些学校的保研率问题,比如像清华大学某某专业,他假如这个专业只招收5个人,那么他留给三个名额都是保研的,剩下的就只有两个名额,需要全国统考来招生的,所以造就的竞争压力会非常大的。

第二个我觉得是个人学习效率的一个问题,并不是说一个人准备他的时间够长的话,他就一定能够稳操胜券,有的人可能战线拉的比较长,到了后期可能比较疲乏了,甚至都提不起对学习的动力的,甚至还有想法去放弃,所以这些情况都是存在的,那么还有最后一点就是个人的运气问题,我们都知道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坦白说,有时候考试能碰上一些制度上的优惠放松政策,这也会给考研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

考研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需要各位考研的学子们能够注意平时学习的一个方法,以及对考研政策上的一些信息的准确把握,才能做到事倍功半,如愿以偿。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