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力气最大的动物是什么
世界上力气最大的动物是什么?下面由我带领大家认识一下。
世界上力气最大的动物是什么?
答案:屎壳郎
屎壳郎是蜣螂的俗称,属于金龟科蜣螂亚科,也有很多人叫它屎虼(gè)螂、屎比房、推丸、裹粪牛、滚粪牛、滚粪郎等。世界上约有 2300 种蜣螂,分布在南极洲以外的任何一块大陆。蜣螂能利用月光偏振现象进行定位,以帮助取食。有一定的趋光性。蜣螂大多都具有粪食性,可以将粪便滚动成球状,推行向前。其主要以动物粪便为食,有“自然界清道夫”的称号,又名“莫多升”。
简述
蜣螂是鞘翅目金龟子科Scarabaeidae昆虫屎壳螂Catharsius molossus L.的干燥全体。它还有很多其他名字,例如推屎爬、屎壳郎、粪球虫、铁甲将军、推车虫。蜣螂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泛,除了南极洲以外的任何一块大陆可以说都有它的足迹。据考证埃及生活着最著名的蜣螂,其长1~2.5厘米,迄今地球上发现的巨蜣螂长近10厘米。蜣螂广布于我国,在福建、云南、广东、广西及其他大部分地区都有发现,江苏、浙江、河北、湖北等地分布比较多。蜣螂作为地球上食粪类甲虫中最普遍的一种,它用粪便作为食物和筑巢的原料,有“自然界清道夫’’之称号。它不仅以粪便为食,而且还将粪便制成球状滚动到巢穴贮藏起来,大面积地清除了地面上对于人类来说的垃圾,在生态链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尤其对蒙古草原的牧业经济影响甚大。
外形特征编辑全体黑色或深褐色,雄虫体长3.3~38厘米,雌虫略小。雄性头部前方呈扇面状,中央有一基部大而向上逐渐尖细的角突,角突长约0.5~0.7cm,并稍向后弯曲;复眼间有一光滑的狭带;触角末节呈长梳齿状。前胸背板中部有一横行隆脊,隆脊中断微向前屈成钝角状,两侧端各有一枚长0.3~0.4cm的齿状角突,角突的前下方有浅凹陷,浅凹陷外侧有一较深凹。凹器、胸部下方有很多深黄色纤毛。足粗壮,中、后足跗节两侧有成列的褐红色毛刺。雌虫外形与雄虫有较大区别。主要表现为头部中央无角状突,后面平,前面呈扁圆形隆起,顶端呈一横脊;前胸背板横形隆脊近似直线,两侧端部呈齿状角突,且只有外侧深凹明显可见。雄性蜣螂因头部长有一枚角突,商品称之“独角蜣螂”。
生活习性
食物
蜣螂蜣螂:勺状头型的昆虫,可将粪便变成球型。它们将卵产在此球状粪便上并将卵掩埋。这样可使幼虫在孵化时,有现成的食物供应。大多数蜣螂营粪食性,以动物粪便为食,有“自然界清道夫”的称号。它常将粪便制成球状,滚动到可靠的地方藏起来,然后再慢慢吃掉。一只蜣螂可以滚动一个比它身体大得多的粪球。屎壳郎推粪球是为了繁殖后代。别看粪便臭不可闻,对于屎壳郎的宝宝来说,可是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食物。宝宝还没有出世,妈妈就为它们准备了最丰盛的食物。一堆大象的粪便,能够养活 7000 只屎壳郎呢,这么多屎壳郎聚集在一堆食物上,如何能相安无事呢?它们自有分配食物的办法:那就是每只屎壳郎把自己身下的粪卷成一个球,然后将这份“口粮”滚回挖好的洞穴中,然后再把卵产在粪球上,供若干天后出生的宝宝慢慢享用。
所以,哪里有屎壳郎,哪里的粪便就会被清理得一干二净,屎壳郎被认为是大自然中打扫卫生的“清洁工”。处于繁殖期的雌蜣螂则会将粪球做成梨状,并在其中产卵。孵出的幼虫以现成的粪球为食,直到发育为成年蜣螂才破土而出。植食性蜣螂以甘甜的树汁为食,雌雄交配后,雌蜣螂把卵产在腐叶土里,约10天后,幼虫便破卵而出,以腐叶土或动物粪便为食,幼虫不断成长,第二年七月化为蛹,约20天后变为成虫。蜣螂属昆虫纲、鞘翅目,体黑色或黑褐色,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复眼发达,咀嚼式口器,触角鳃叶状,有3对足,足适于开掘,有2对翅,前翅角质化,发育方式为完全变态。
进食规律在非洲大草原上,当雨季雨后的第四天夜里,成千上万只蜣螂就会从地面钻出来。大雨过后,大象贪婪地享用着新生的植物,可是消化系统难以承受这突然增大的负荷,不少吞下去的食物又奉还到地面上。巨蜣螂是蜣螂中体形最大的一种,它的食物来源主要依靠大象的粪便。每天,大象们在平原上留下数百吨象粪,后面跟随着蜣螂大军。一部分象粪被埋入地下,蜣螂的劳动使得土地肥活起来。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巨蜣螂在其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
生物链中意义
用铲状的头和桨状的触角把粪便滚成一个球,有时可大如苹果。初夏时蜣螂把自己和粪球埋在地下土室内,并以之为食。稍后,雌体在粪球中产卵,孵出的幼虫也以此为食。虫体一般呈圆形,鞘翅短,腹部末端露出。5~30 毫米(0.2~1 吋多)长。色深,有的具金属光泽。雄虫头顶有一长而弯曲的角状突。在24小时内吃的食物可超过本身的体重。因为能加速使粪便转变为其他生物能利用的物质的过程,所以对人类有益。
种群分布
世界上有2万多种蜣螂,分布在南极洲以外的任何一块大陆。最著名的蜣螂(圣甲虫)生活在埃及,有 1~2.5厘米长。世界上最大的蜣螂是10厘米长的巨蜣螂。
农业用途
蜣螂可以清理动物的粪便,抑制其他以粪便为食的害虫,以及减少排放的温室气体。据美国生物科学研究所的报告,蜣螂为美国的养牛业节省了每年 3.8 亿美元的粪便清理费用。在澳大利亚,原有的蜣螂品种只喜爱食用小粒的粪便如袋鼠粪,而不喜欢外来的牛、羊的粪便。从 1965~1985 年,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在 George Bornemissza 博士领导下,开始了澳大利亚蜣螂计划,成功的从世界各地引进 23 个品种的蜣螂,其中显著的品种有 Onthophagus gazella 和 Euoniticellus intermedius。结果改善了澳大利亚的牧场的粪便堆积问题,同时减少了约 90% 有害的丛林飞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