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第一篇【计篇】

 我来答
承吉凌8580
2022-07-18 · TA获得超过1.1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4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7.7万
展开全部
【原典】

孙子曰:兵①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②也。

故经之以五事③,校之以计而索其情④:一曰道⑤,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⑥。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⑦。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⑧,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⑨,乃为之势⑩,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⑾。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⑿,强而避之,怒而挠之⒀,卑而骄之⒁,佚而劳之⒂,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⒃,得算多也⒄;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⒅!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注释】

①兵:本义为兵械。《说文》:“兵,械也。”老子《道德经》:“夫兵者,不祥之器。”后逐渐引申为兵士、军队、战争等。这里作军队解释。

②察:考察,研究。古字“察”,不仅指“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而且指“刺探军心、揣摩士气”。

③经之以五事:经,织布的纵线。古人认为,织布以经线为主,经正而后纬成。这里引申为纲领、原则。五事,指下面谈到的“道、天、地、将、法”。这五项是军事必须遵守的常规。

④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校,比较。计,筹码。索,考究。情,情势,这里指敌我双方的实情,战争胜负的情势。全句的意思是,通过比较双方的谋划,来探索战胜胜负的情势。

⑤道:本义为道路、途径,引申为政治主张。

⑥阴阳:指昼夜、晴雨等天时气象的变化。寒暑,指寒冷、炎热等气温的不同。时制,指四季时令的更替等。

⑦曲制、官道、主用也:曲制,曲是古代军队编制较小的单位,曲制指军队组织编制等方面的制度。官道,指各级将吏的职责划分和管理形式、管理制度。主用,主是主持、掌管的意思,用是物资费用的意思,这里指军需物资、军用器械、军事费用的供应管理制度。

⑧将听吾计:一说将,指将领,意为“将领听从我的计谋”。另一说“将”,读江音,如果,作助动词使用。此为孙子激吴王阖闾而求用之语,意为,“吴王如果听从我的谋略”。当以后说为是。

⑨计利以听:“以”通“已”。“听”,从,采纳。筹谋有利的作战方略已被采纳,即战争决策已定。

⑩势:这是是形势、情势的意思。

⑾诡道:诡,奇异,欺诈。道,原意是途径,引申为方法与计谋。

⑿实:指敌方阵容整齐,有备而来。

⒀挠:不停地去刺激对方。

⒁卑:很多人将“卑”解释为“(我方)用谦虚的语言”,从上下句句式特点来看,“卑”的主体应是敌人,即敌人畏缩或谨慎小心。

⒂佚:通“逸”,这里指敌军获得充分的休整。

⒃庙算:古代兴师作战之前,在庙堂上举行仪式,谋划作战大计,预测战争胜负,制定战略方略,这一作战准备程序称为“庙算”。庙,古代祭祀祖先与商议国事的场所。算,计算、筹算。《仓颉篇》,“算,计也。”

⒄得算多:指计算周密,打胜仗的把握更大。

⒅而况:何况,更不必说。于,至于。

【译文】

苏武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是军民生死安危的主宰,是国家存亡的关键,是不能不认真考察的。

因此,要通过敌我五方面的分析,比较敌对双方的情况,来取得对战争情势的认识。

这五个影响战争胜负的方面是:道、天、地、将、法。

所谓“道”,是指民众和国君有共同意愿,能够同心同德,可以同生共死,不怕危难。

所谓“天”,是指昼夜、晴雨、寒冷、炎热等季节天候。

所谓“地”,是指路途的远或近,地势的险峻或平坦,战地的宽广或狭窄,地形的有利或有害。

所谓“将”,是指将帅的智谋才能、赏罚、有信、爱抚士卒、果断勇敢。

所谓“法”,是指军队组织的编制、指挥信号的规定、将帅的职责、粮食来源和军需物品的管理情况和制度。

凡上述五个方面,做将帅的不能不知道。能深刻理解的就能取胜,否则就不能取胜。所以,要通过双方几个方面来分析比较,以探索敌我双方额真实情况。就是说,哪一方国君政治贤明?哪一方将帅指挥高明?哪一方得到天时地利?哪一方法令能够贯彻执行?哪一方军队实力较强?哪一方士兵训练有素?哪一方赏罚公正严明?

我们根据以上分析对比,就可以判明谁胜谁负了。

若能听从我的决策,用兵打仗必然取胜,我就留下。假若不听从我的决策,用兵打仗必然失败,我就离去。

根据有利条件制定了战争决策而又能贯彻执行,就要在战场上创造有利的“势”,作为外在的辅助条件。所谓“势”,是根据有利条件而采取相应措施或行动。

用兵打仗是一种诡诈之术。所以,能打装作不能打;要打装作不想打,要打近处装作要打远处。敌人贪利,要以利引诱他;敌人混乱,要趁机攻取他;敌人力量雄厚,要注意防备他;敌人兵力强大,要暂时躲避他;敌将易怒暴躁,要骚扰他;敌将轻视我,要设法使他更加骄横。对于休整得充分的敌人,要设法使他疲惫;对于内部和睦的敌人,要设法离间他。攻击没有防备的敌人,行动向着敌人意料不到的地方。这些都是军事取胜的办法,既没有现成的模式,又不能公布于众。

如果作战之前就能在庙堂(军帐)中预计出战势和胜负的结果,是因为筹划周密,获得胜利的条件多;作战之前就预计不能取胜的,是因为筹划不周,获得胜利的条件少。有利条件多的就能取胜,有利条件少的就不能取胜,何况不作筹划、不具备有利条件呢?

我们根据这些来观察,就可以判断谁胜谁负了。

【浅析】

《计篇》是《孙子兵法》的首篇,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涉及到战争的地位、军队管理、战争预测以及如何谋划夺取战争胜利等重大问题。首先,苏武提出了著名的“五事”、“七计”,通过它来判断战争胜负的情势。然后笔锋一转,点出了战争的特征:兵者,诡道也。

最后,孙武又提出了“未战先算”、“多算多胜”的观点。再次强调了“慎战”、“重战”的态度。这实际上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思想原则。对自己和敌军情况能了如指掌,有利时则战,不利时则不战,这是极富军事智慧的。

这是由于战争的这个特征,因此,战争取胜的基本原则,便是:“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单元善语】

孙子在《计篇》中提出“未战先算”、“多算多胜”的观点。的确,两军交战,不仅劳民伤财,导致生灵涂炭之惨境,而且可使财力尽耗,国之将倾。因此,要慎战,没有十分的把握不要贸然发起进攻。战争可以使一个国家变得更加强大,也可以令之一蹶不振。

春秋战国时期,韩国、蜀国互相攻打,都来向秦国告急,秦惠王想出兵讨伐蜀国,但考虑到道路险峻难行,韩国又可能来侵略,所以犹豫不决,秦王把司马错和张仪叫来商量对策。

司马错建议秦惠王出兵攻打蜀国,张仪不同意,张仪说:“不如去讨伐韩国。”秦惠王说:“请谈谈你的见解。”

张仪回答说:“我们应该和魏国、楚国亲善友好,然后出兵黄河、伊洛一带,攻取新城、宜阳、兵临东西周王都,控制象征王权的九鼎和天下版图。挟持天子以号令天下,各国就不敢不从,这是称王的大业。要博取名声应该去朝廷,要赚取金钱应该去集市。现在的黄河、伊洛一带和周朝子室,好比天下的集市和朝廷,大王您不去争雄,反倒和远方的戎狄小族争斗,这不是帝王的大业啊!”

司马错反驳张仪说:“不对。我听说这样的话,想要使国家富强必须先拓疆土,想要使军队强大必须先让百姓富裕,想要成就帝王大业必须先树立德望。如果这两条具备了,帝王大业就水到渠成,现在大王的国家地小民贫,所以我建议先从容易的事做起。蜀国,是西南偏僻之国,有是戎狄之族的首领,政治混乱,如同夏桀、商纣,以秦国的大兵攻打蜀国,就像狼入羊群一样。攻占它的土地可以扩大秦国疆域,夺取他的财富可以赡养百姓,军队用不了多大伤亡就可以使蜀国投降。这样,吞并一个国家而天下并不认为秦国强暴;获广泛的利益,天下人也不认为秦国贪婪,我们一举两得,名利双收,还可以享有除暴安良的美名。”

“秦国如果攻打韩国,劫持周天子,就会臭名远扬,也不见得有什么实际利益。周朝,是天下尊崇的王室,齐国,是韩国的亲睦联邦。周朝自知要失去九鼎,韩国自知要失去伊洛一代领土,两国将会齐心合力,共同谋划,向齐国和赵国求援,会和有旧怨的楚国和魏国和解,甚至不惜把九鼎送给楚国,把土地割让给魏国。到那时,大王您只能束手无策,那是很危险的!所以,我说攻打蜀国才是十拿九稳的上策。”

秦王听从了司马错的建议,决定出兵攻打蜀国。

秦国仅用了十个月,就打败了蜀国。蜀国被秦国吞并后,秦国更加富庶和强盛了。

管理之于企业,好比甘霖之于草禾,是企业发展、生死存亡的关键。因此,对待管理应像治军、作战一样,必须慎重。《孙子兵法·计篇》说:“故经之以五事③,校之以计而索其情④:一曰道⑤,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指出影响战争胜负的有道、天、地、将、法。又曰:“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进一步指出要从七个方面来分析比较敌我双方的优劣,以探求对战争胜负的真实了解。若从这两个角度来看管理,现代管理也有其“五事”和“七计”。

管理中的五事是:人心、规律、环境、人才、规则。

第一,人心,也就是团队认同。管理是针对一个人以上说的,超过一个人就需要团队管理,让成员认可团队目标,能够上下一心是管理的重要问题。所谓“人心齐,泰山移”,只有团队成员目标一致才能形成大于个体的合力。

第二,规律。只有知道事情、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够把握住事情的本质,包括时间轮转,四季变迁,事物兴衰凡此种种。

第三,环境。任何事情的发展离不开环境,环境是事物存在的基础,也是事物发展的基础,充分认识现实的环境和形势,才能够把握现实的方向,趋利避害。

第四,人才。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作为团队的人必须具有适当的素质,素质包括智力、诚信、仁爱、勇敢、自律,只有具备一定的素质才能完成团队任务。

第五,规则。行为规范、岗位守则。掌握这五事,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

此外,管理者可以从七种情况中反问,得知团队情况。团队有目标认同吗?管理者具备强的领导力吗?熟悉环境、掌握规律吗?做事有章法可循吗?团队具有强的执行力吗?对从事的职务熟练吗?是否有明确的激励机制?就凭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可以知道团队的竞争力了。

听从统一部署的人吸纳入团队,才能有效执行,否则,不会有执行力,不如不用。统一部署彰显团队的执行力,对外形成竞争力,执行力是团队在复杂环境下如何完成任务的依靠。

市场竞争是讲究技巧的,有实力显示出无实力,进军某一行业前显示无意进军该行业,行业关联显示出毫不相关,行业毫不相关显示关联密切。具有产业互补关联的,练手打造产业链;在混乱的竞争中准确定位;竞争力弱就要提升竞争力;竞争对手强大,避免直接竞争,走细分市场之路;竞争盲目,就可以误导对手;想插入产业链中,先打破产业链格局;厚积而薄发;这是竞争制胜的关键,不可以早早把信息外露。

执行之前研究充分,成功在望,执行之前没有充分的研究,成功的希望渺茫,研究多的胜过研究少的,更何况没有研究的呢。基于这些,成功已经有归属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