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死亡后,这个世界再也不会有你的存在,你害怕吗?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死亡焦虑是每一个人都会有的,因为我们不知道死后去了哪里?是否真的有轮回?于是,我们便会恐惧。我也一样。记得那年生病,心率跳动40,眼前一片黑暗,根本挪不动步子,医生在心率检查单上盖上了“病危”的紧急标志。我不得不被家人紧急送入市级医院,在路上,我觉得浑身无力,我想闭上眼睛睡觉,但是家人却急切地呼叫我,不让我睡着。通过他们变了样的焦虑声音,我意识到了“我是否要死了?”当时没有觉得可怕,脑子里没有任何想法,唯一的念头就是我的儿子与我的父母。想想儿子还有爸爸和奶奶照顾,父母还有妹妹,我觉得就这样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好在虚惊一场,不过我好像体验到了死亡的味道了。后来,病好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思考死亡的问题。
孔子说:“不知生,焉知死”,他在告诉人们要重视现世生活的安乐,不要把精力放在不知道的东西与世界上。禹王说:“生寄也,死归也”,这种说法更进一步地解释了生命的轨迹。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就像是住旅馆一样,死了都要回老家去。当我们明白了死亡的意义的时候,那么我们就不会那么恐惧它了。
佛教讲生命的轮回,根本就是给人们希望。更有哲人把生死比喻为白昼黑夜,生命的完整过程就是昼夜交替。当我们认识到死亡并不是完全寂灭,而是到另一个时空当中以另外的形式存在。我们便会消除恐惧。
另外,消除死亡恐惧的最好办法就是过好现在的每一天,用微笑来拥抱自己、亲人与整个世界。我们让自己的每天都活得平和、安乐,那么整个一生都会是幸福的。当生命该结束的时候,我们不曾后悔来过这个世界,不留有遗憾,那就是很好的告别。为了终有一天的离别,请珍惜现在的每一天,坦然地接受一切。
死亡很可怕,我也真害怕。与亲人诀别是世间最残忍的痛苦,无法坦然面对。
生命最宝贵。死亡离你遥远的时候可以满不在乎,而死神无情逼近的时候,人的情绪则一落千丈,痛苦万分。生命倒计时,强烈的牵念与不舍,让你焦躁、让你不安、让你恐惧。
母亲患病初期,我曾与她开过玩笑,问她怕不怕死。母亲说,早想到死,不怕!
病情复发加重的时候,娘的心情却始终处于冰点。有一天,她躺在病床上与我聊天,却突然泪流满面。她说孩子,娘还没活够,真的不想死!我舍不得这个家,也撇不下我的孩子们。
这次巨烈心理反应之后,母亲病情日益加重,不到一周就咽了气。母亲从不怕死到恐惧死,是死到临头吐露的心声。
死亡,人人都会想过。没到器官衰竭的最后时刻,我们都会坚强地与死亡抗争,只有处在生命尽头的绝望时刻,恐惧才会笼罩于心头。
骨肉分离、生死决别,那是撕心裂肺的痛。与世隔绝,谁都无法接受!
不怕死,是因为不会死。我怕死,是因为我特别不想死。我害怕脱离这个世界,更害怕失去我的亲人!
从心理层面,虽然人本质上都是怕死的。但其实每个人都会有对死亡的恐怖期,特别是在少年儿童阶段。
提问题的楼主想必年龄不大,正在被这种恐惧困扰。一想到死亡意味着永远不存在,不再“醒来”,就越想越害怕。
对死亡的恐惧,不仅体现在每个人类个体上,事实上影响了整个人类的文明形态和进程。
正因为对死亡的恐惧和困惑,对生命的留恋,才产生了诸多的宗教、图腾和神话传说。是人们释放压力,憧憬永生的具体表现。
秦始皇若不是渴望永生不死,也不会让徐福带领500童男童女去寻求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
无论是帝王将相和平民百姓,若不是希望延年益寿,也不会到处求神拜佛,幻想死后升天到极乐世界。甚至愚蠢的服食大量丹药寻求长生不老。
包括对死者的各种超度仪式,如烧纸钱、做法事等等。以及延绵不衰的厚葬之风等。其本质都来源于对死亡的困惑与恐惧。
可见人们为规避死亡、缓解压力,做出了多么大的努力和挣扎。
所以楼主应该明白的是,在面对死亡的困惑与恐惧上,你不是孤独的。这是一个全人类面对的恐惧与困惑。至少,你没有“孤军奋战”。不妨幽默的想一想:面对死亡恐惧,全世界都和你站在一起。
这样说不知会不会让你的心情好受一些。
此外,楼主不妨这样想,你出生前是什么样你知道吗?一无所知对吗?那时你可曾有过恐惧?显然是没有。死亡意味着有回到了出生前的状态。一个完全没有痛苦和恐惧的世界。
另外,虽然我们普遍提倡唯物主义,但科学的不断发展进步,也在不断的开拓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想象。
比如多维时空,时间的旅行与穿越,外星文明以及“思维的永生”等等,这些战胜死亡的预见或学说,虽然听上去离我们那么遥远,但是人们总是生活在对未来的憧憬中不是吗?
以上对缓解你对死亡的恐惧,不知能不能有些小小的帮助。
最后让我们不妨看看伟大的科学巨人爱因斯坦是怎样面对死亡的吧:
当爱因斯坦被发现腹腔里长了个动脉瘤,并随时可能爆裂时,他平静的说到:“那就让它破裂吧。”“人人都要死的。死,是最终的解脱,永恒的自由。死,解除了我们身上的一切枷锁——物质的、精神的、有形的、无形的。谁看到过死人痛苦呢?只有死人和没有出生的人,才不必惧怕明天的不幸和灾难。可是,人类普遍惧怕死。实在没有道理。只有个体生命的结束,才能保证物种生命的延续。大自然安排得多么巧妙、多么合理啊……”
孔子说:“不知生,焉知死”,他在告诉人们要重视现世生活的安乐,不要把精力放在不知道的东西与世界上。禹王说:“生寄也,死归也”,这种说法更进一步地解释了生命的轨迹。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就像是住旅馆一样,死了都要回老家去。当我们明白了死亡的意义的时候,那么我们就不会那么恐惧它了。
佛教讲生命的轮回,根本就是给人们希望。更有哲人把生死比喻为白昼黑夜,生命的完整过程就是昼夜交替。当我们认识到死亡并不是完全寂灭,而是到另一个时空当中以另外的形式存在。我们便会消除恐惧。
另外,消除死亡恐惧的最好办法就是过好现在的每一天,用微笑来拥抱自己、亲人与整个世界。我们让自己的每天都活得平和、安乐,那么整个一生都会是幸福的。当生命该结束的时候,我们不曾后悔来过这个世界,不留有遗憾,那就是很好的告别。为了终有一天的离别,请珍惜现在的每一天,坦然地接受一切。
死亡很可怕,我也真害怕。与亲人诀别是世间最残忍的痛苦,无法坦然面对。
生命最宝贵。死亡离你遥远的时候可以满不在乎,而死神无情逼近的时候,人的情绪则一落千丈,痛苦万分。生命倒计时,强烈的牵念与不舍,让你焦躁、让你不安、让你恐惧。
母亲患病初期,我曾与她开过玩笑,问她怕不怕死。母亲说,早想到死,不怕!
病情复发加重的时候,娘的心情却始终处于冰点。有一天,她躺在病床上与我聊天,却突然泪流满面。她说孩子,娘还没活够,真的不想死!我舍不得这个家,也撇不下我的孩子们。
这次巨烈心理反应之后,母亲病情日益加重,不到一周就咽了气。母亲从不怕死到恐惧死,是死到临头吐露的心声。
死亡,人人都会想过。没到器官衰竭的最后时刻,我们都会坚强地与死亡抗争,只有处在生命尽头的绝望时刻,恐惧才会笼罩于心头。
骨肉分离、生死决别,那是撕心裂肺的痛。与世隔绝,谁都无法接受!
不怕死,是因为不会死。我怕死,是因为我特别不想死。我害怕脱离这个世界,更害怕失去我的亲人!
从心理层面,虽然人本质上都是怕死的。但其实每个人都会有对死亡的恐怖期,特别是在少年儿童阶段。
提问题的楼主想必年龄不大,正在被这种恐惧困扰。一想到死亡意味着永远不存在,不再“醒来”,就越想越害怕。
对死亡的恐惧,不仅体现在每个人类个体上,事实上影响了整个人类的文明形态和进程。
正因为对死亡的恐惧和困惑,对生命的留恋,才产生了诸多的宗教、图腾和神话传说。是人们释放压力,憧憬永生的具体表现。
秦始皇若不是渴望永生不死,也不会让徐福带领500童男童女去寻求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
无论是帝王将相和平民百姓,若不是希望延年益寿,也不会到处求神拜佛,幻想死后升天到极乐世界。甚至愚蠢的服食大量丹药寻求长生不老。
包括对死者的各种超度仪式,如烧纸钱、做法事等等。以及延绵不衰的厚葬之风等。其本质都来源于对死亡的困惑与恐惧。
可见人们为规避死亡、缓解压力,做出了多么大的努力和挣扎。
所以楼主应该明白的是,在面对死亡的困惑与恐惧上,你不是孤独的。这是一个全人类面对的恐惧与困惑。至少,你没有“孤军奋战”。不妨幽默的想一想:面对死亡恐惧,全世界都和你站在一起。
这样说不知会不会让你的心情好受一些。
此外,楼主不妨这样想,你出生前是什么样你知道吗?一无所知对吗?那时你可曾有过恐惧?显然是没有。死亡意味着有回到了出生前的状态。一个完全没有痛苦和恐惧的世界。
另外,虽然我们普遍提倡唯物主义,但科学的不断发展进步,也在不断的开拓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想象。
比如多维时空,时间的旅行与穿越,外星文明以及“思维的永生”等等,这些战胜死亡的预见或学说,虽然听上去离我们那么遥远,但是人们总是生活在对未来的憧憬中不是吗?
以上对缓解你对死亡的恐惧,不知能不能有些小小的帮助。
最后让我们不妨看看伟大的科学巨人爱因斯坦是怎样面对死亡的吧:
当爱因斯坦被发现腹腔里长了个动脉瘤,并随时可能爆裂时,他平静的说到:“那就让它破裂吧。”“人人都要死的。死,是最终的解脱,永恒的自由。死,解除了我们身上的一切枷锁——物质的、精神的、有形的、无形的。谁看到过死人痛苦呢?只有死人和没有出生的人,才不必惧怕明天的不幸和灾难。可是,人类普遍惧怕死。实在没有道理。只有个体生命的结束,才能保证物种生命的延续。大自然安排得多么巧妙、多么合理啊……”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