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之五脏六腑(二)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心主血脉,主藏神;肺主气司呼吸,主行水,朝百脉;肝主疏泄,主藏血;脾主运化,主统血,可藏意与智;肾藏精,主纳气,肾主水。五脏各司其职,却又互相影响。下面先介绍中医对五脏各自功能的定义。
心位于胸中,心包围护于外。心为君主之官,心主血脉,为人体血液运行的动力;主藏神,统摄人的精神、思维等;主汗液;开窍于舌,与小肠相表里。
(一)心主血脉
心脏的搏动是血液运行的原动力,脉管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心脏的搏动是否有力,脉道通利与否,血液的功能是否健全,均直接影响着血液的运行。心脏功能的强弱能够影响血液流动的盛衰,心气血充足,脉道通利,则面色红润、脉象和缓有力;心气血不足,脉道不充,则可出现脉搏细弱,面色无华。
(二)心主藏神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称,“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在中医学中,广义的神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可以通过人的眼神、表情、语言、动作等反映于外,又称为“神气”;狭义的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心主神志,主神明,即是指狭义的神。
《黄帝内经》曰,心者神之舍,血者神之气也。心的气血充足,则神识清晰,思维敏捷,精神充沛;反之,则常见心烦、失眠多梦健忘、心神不宁等症。
(三)心主汗液
汗液是津液通过阳气的蒸腾气化,由汗孔排出的液体,故中医有血汗同源之说,因心主血液,即汗是血液中分离出来的,故有“汗为心之液”之说。因此,汗多不仅伤津液,心的气血也随之耗损,常见心慌心悸等症,严重的可见大汗亡阳的症候。
(四)心开窍于舌
心开窍于舌,指舌为心的外候,心的气血与舌相同。舌主味觉及表达语言,其功能正常要依靠心主血脉和神志的生理功能。心有病变,均可以由舌上反映出来。如心血不足,则舌质淡白;如心火上炎,则舌质红赤;如心经有热或痰迷心窍,则出现舌卷、语言不清等症;如心气虚,心血瘀滞,则舌体出现青紫或紫斑。
肝位于腹部,横膈之下,右胁下而偏左。肝为将军之官,肝藏血,调节周身血量;主疏泄,舒展畅达气血;主筋,开窍于目,与胆相表里。
(一)肝藏血
肝藏血,是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防止出血和调节血量的功能。故有肝主血海之称。血液来源于水谷精微,生化于脾而藏受于肝。《黄帝内经.素问》曰“肝……其充在筋,以生气血。”及《温病条辨》:“肝主血,肝以血为自养,血足则柔,血虚则强。”可见,肝不仅可以藏血,还参与血液的生成,并可根据不同的生理情况,改变其血量。
肝藏血功能发生障碍时,可出现两种情况:一是血液亏虚。肝血不足,则分布到全身各处的血液不能满足生理活动的需要,可出现血虚失养的病理变化。如自失血养,则两目干涩昏花,或为夜盲;筋失所养,则筋脉拘急,肢体麻木,屈伸不利,以及妇女月经量少,甚至闭经等。二是血液妄行。肝不藏血可发生出血倾向的病理变化,如吐血、衄血、月经过多、崩漏。
(二)肝主疏泄
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疏通、舒畅、条达以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肝主疏泄是保证机体多种生理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条件。肝主疏泄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主要作用是:1)调畅气机。2)调节精神情志。3)促进消化吸收。4)维持气血运行。5)调节水液代谢。
(三)肝主筋
如肝血充盛,筋得其养,肢体活动正常;若肝血不足,血不养筋,则手足震颤,肢体麻木,伸屈不利;若热邪伤津,津血耗损,血不营筋,可见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等“肝风”病状。肝血虚、筋弱无力“爪为筋之余”,爪甲多薄而软,变形脆裂。
(四)肝开窍于目
五脏六腑的精气、血脉运达皆注于目,目与肝脏有内在联系。所以肝功能正常与否,常常表现在目的病变上。如肝阴不足,两目干涩;肝血不足,夜盲、视物不明;肝经风热、目赤肿痛;五脏六腑的精气、血脉运达皆注于目,目与肝脏有内在联系。所以肝功能正常与否,常常表现在目的病变上。如肝阴不足,两目干涩;肝血不足,夜盲、视物不明;肝经风热、目赤肿痛。
脾位于于中焦,在横膈之下。脾为仓廪之官,脾主统血,主运化、升清,即运化水谷精微,并上输给肺,以营养全身;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与胃相表里。
(一)脾主运化
脾主运化的功能包括两方面,即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
(1)运化水谷。脾主运化水谷的生理功能,即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并上输于肺,灌注于心,经脾经和血脉到达全身,营养五脏六腑。脾的功能强健,才能为化生气、血、津液等提供充足的养料,使全身脏腑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据此,前人有“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说法,亦有脾为五脏之母一说。若脾的运化失职,就会出现腹胀、腹泻、食欲不振、倦怠消瘦和气血生化不足等病理变化。
(2)运化水液。即脾具有促进水液代谢作用,对体内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脾在肺、肾、三焦、膀胱的配合下,共同维持人体水液正常的代谢。若运化水湿失常,可导致水湿潴留的各种病变。聚湿生痰;溢于肌肤则为水肿;流注肠道而成泄泻。
脾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湿两个方面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在病理上常常互相影响。
(二)脾主升清
“升清”,即是指脾能将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吸收并上输于肺,以营养全身。所谓“升”,是指脾气的运动特点,以上升为主;所谓“清”,是指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脾之升清,是和胃之降浊相对而言,脾升则健,胃降则和。脾升胃降形成了升清降浊的一对矛盾,它们之间对立又通一,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运输。
另外,脏腑之间的协调平衡是维持人体内脏位置相对恒定的重要因素。故脾气升发,又能使机体内脏不致下垂。若脾气不升,则水谷不能运化,会导致人头晕、神疲乏力、泄泻等,严重者还可导致脱肛,内脏下垂等。
(三)脾主统血
脾主统血,是说脾不但有生血的功能,也有统摄血液,使血液不致溢于脉外的作用。因为血的来源靠水谷精微物质,如果脾的功能旺盛,营养充足,不但血液生化有源,而且能统摄血液。脾统血的主要机理,实际上是气的固摄作用。
如果脾统血功能不足,从而导致血溢脉外,产生种种出血症状,如月经量多、尿血、崩漏、肌肉皮下出血等,属气不摄血。
(四)脾主肌肉、四肢
脾为后天之本,正常运化可保证营养充足,经脉畅通,肌肉丰满;反之,则会影响肌肉。同时,肌肉的丰满健壮与否影响着四肢的功能活动。脾功能正常,则肌肉丰满,四肢灵活;反之,肌肉萎缩,四肢无力。
(五)脾开窍于口
《黄帝内经》曰:脾气通于口,脾和能知五味矣。脾失健运,则口味异常,饮食不香,口味乏淡;湿邪困脾,则出现口腻口甜等。口味正常脾气健旺,则饮食旺盛,肌肉营养充足,则口唇红润光泽。若脾气不健,出现口唇萎黄不泽。
肾位于腰部,左右各一。肾为作强之官,肾主藏精,主人体的发育和生殖;主水液,主纳气;主骨、生髓、通于脑,其华在发,开窍于耳,与膀胱相表里。
(一)肾藏精
肾所藏的精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是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与生俱来,是构成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也是产生新生命的物质基础。后天之精,来源于摄入的饮食营养,经过脾胃的消化吸收,转化成能被人体利用的精微物质,也称水谷精微,或水谷精气。水谷精微经过脾胃吸收后,进入各脏腑,被利用代谢后,一部分代谢废物被排出体外,一部分成为更加精微的物质,即后天之精,藏于肾中,对先天之精进行不断地补充,维持肾中精气的充盛。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密不可分,先天之精需要后天之精的滋养,后天之精需要先天之精气旺盛,才能源源不断产生。
肾精化生肾气,由肾阳蒸化肾阴产生。肾阳肾阳都是肾精之藏,是物质的基础,与生长发育、生殖有着密切关系。肾的精气不足,往往出现生长发育方面的异常。如在幼年时期,肾的精气不足,则可致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囟门迟闭,或五迟(立迟、行迟、齿迟、语迟、发迟)、五软(手足软、头软、颈软、肌肉软、口软);在成年时期,如肾中精气亏虚,则会未老先衰,表现为头发脱落或早白,精力减退,腰脊酸软无力,齿摇松动,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性功能衰弱等。
精属阴气属阳,因此,肾精指肾阴,肾气指肾阳。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常见的肾阴虚肾阳虚,实质是肾的精气不足。肾阳虚常见腰膝冷痛,形寒肢冷小便频数等症。肾阴虚常见潮热盗汗、健忘等症。肾阴虚肾阳虚常见生殖功能衰退,如男子遗精、早泄,女子闭经、宫寒等。
(二)肾主纳气
人体的呼吸功能为肺所主,但是肺所吸入之气,必须依赖于肾的纳气功能,才能防止呼吸表浅,达到足够的深度,保证体内外气体有效交换的作用。因为肾位于人体的下焦,人体所有的生命物质能固摄而不流失,都与肾的藏的作用有关。肾主纳气,其实质是肾的藏的作用在呼吸功能上的具体体现。
肾的纳气功能正常,才能保证呼吸的均匀和呼吸的深度。肾阳充足,则吸入之气经肺的习肃降作用,下达于肾。如肾气不足,则气不能收纳而上浮,出现喘息等病变。
(三)肾主骨、生髓、通于脑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肾生骨髓”,《素问·四时刺逆从论》说“肾主身之骨髓”,可见,髓由肾精所化生,可以营养骨骼。髓由于聚集的部位不同,可以分为骨髓、脊髓和脑髓,骨、脊、脑都是由骨骼构成的腔体,其髓互通。因为脑是最大的骨骼腔体,脊髓直接通于脑,所以将脑称为“髓海”。脑为“精明之府”,与人体的智力活动相关,脑髓是否充足,关系到人的智力水平,所以先天不足的小儿多有智力障碍,老年人的常见疾病老年性痴呆,也是由于肾精亏虚,髓海不足,脑失所养所致。所以,《灵枢·海论》说:“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由此可见,肾的功能关系到人体的智力,肾虚会导致智力障碍,补肾可以益智。现在临床上常见到,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病人主要表现为肾虚、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能集中、思维迟钝等症状,这些症状都是与智力相关的。
(四)肾开窍于耳,其华在发
人体的听觉功能属肾所主,肾精充盈,能不断地产生骨髓,脑髓充足,则听觉灵敏。反之,肾虚精亏,髓海空虚,脑失所养,则听力减退。所以,老年人多肾精衰弱,故常见耳聋失聪。一般虚症的耳聋耳鸣,往往与肾虚有密切关系。
毛发的润养来源于血,而发的生机来源于肾气,且血与精互相滋生,故头发为肾精是否充足的外在征象。头发浓密、乌黑、顺滑是肾精充足、肾气旺盛的表现;反之,头发稀疏、焦黄、脱落、变白等则是肾精亏虚、肾气不足的表现。因此,青壮年毛发润泽是因为肾精充沛,老年人肾气渐衰,毛发变白而脱落。
肺位于胸中,上连喉咙。肺为相辅之官,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与肃降;通调水道;主皮毛,开窍于鼻,与大肠相表里。
(一)肺主气
肺主气,司呼吸是指肺具有主管机体之气的出入和管理呼吸运动的功能。肺主气包括肺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两个方面。
肺主呼吸之气是指肺具有主管呼吸运动,吸入新鲜空气,呼出体内浊气,实现体内外自身气体交换作用,即吐故纳新。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通过呼吸运动,具有主持和调节全身脏腑组织之气的作用。肺与宗气有密切关系,通过肺朝百脉,运输至全身。因此,肺在生命活动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若肺气功能正常,则呼吸均匀;如肺气不足,则呼吸无力,声低气怯,身倦无力,为气虚不足的症状。更甚者,若肺的呼吸功能丧失,清气不能吸收,浊气不能排出,新陈代谢难以继续进行,人体生命活动则必然随之终止而死亡。
(二)肺主宣发与肃降
宣发,宣布、发散之意。肺主宣发,即肺气推动气血、津液布散全身。具体表现为:通过肺的气化,使体内浊气不断排出体外;使气血、津液输布至全身,以发挥滋养濡润所有脏腑器官的作用;宣发卫气,调节腠理之开合,通过汗孔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若肺气不能宣发,则见咳嗽、吐痰、喘促胸闷、呼吸困难以及鼻塞、喷嚏和无汗等症状。
肃降,即清肃下降之意,又包含有肃清的意思,即肃清、排出肺内毒邪与异物的作用。肺的清肃功能,乃是机体自卫功能的表现。下降是指肺气向下通降的生理作用。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一是吸入自然界清气;二是把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和脾转输来的水谷精微下行布散;三是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以保持呼吸道的洁净。如肺气不能肃降而上逆,则见咳嗽、喘息等症。
肺气宣发和肃降是相辅相成关系。肺有宣降,气血津液才能散布全身,人体的生理活动才能正常进行。
(三)肺通调水道
肺调节水液代谢的作用称为“通调水道”。肺主宣发,调节汗液的排泄;肺气肃降,使水道维持通畅。水道的通行畅达,流通无阻,是维持水液代谢平衡的重要条件。因此,又称肺为水之上源。
若肺功能减弱,通调水道功能减退,就可发生水液停聚而生痰、成饮,甚则水泛为肿。
(四)肺主皮毛
皮毛为一身之表,包括汗腺、皮肤与毛发等组织,是人体抵御外邪的屏障。肺通过其宣发将气血津液输布全身,温养肌腠皮毛,维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动。若肺气虚不能宣发卫气,则见皮毛憔悴枯槁,亦可见排汗异常。
(五)肺开窍于鼻
鼻是呼吸通道,与肺直接相连,故有鼻为肺之窍的说法。鼻能通气,可嗅气味,均需要依靠肺气作用。肺气正常,则鼻窍通利,嗅觉灵敏;若肺气不利,则可出现鼻塞、流涕、嗅觉异常等症状。
心位于胸中,心包围护于外。心为君主之官,心主血脉,为人体血液运行的动力;主藏神,统摄人的精神、思维等;主汗液;开窍于舌,与小肠相表里。
(一)心主血脉
心脏的搏动是血液运行的原动力,脉管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心脏的搏动是否有力,脉道通利与否,血液的功能是否健全,均直接影响着血液的运行。心脏功能的强弱能够影响血液流动的盛衰,心气血充足,脉道通利,则面色红润、脉象和缓有力;心气血不足,脉道不充,则可出现脉搏细弱,面色无华。
(二)心主藏神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称,“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在中医学中,广义的神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可以通过人的眼神、表情、语言、动作等反映于外,又称为“神气”;狭义的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心主神志,主神明,即是指狭义的神。
《黄帝内经》曰,心者神之舍,血者神之气也。心的气血充足,则神识清晰,思维敏捷,精神充沛;反之,则常见心烦、失眠多梦健忘、心神不宁等症。
(三)心主汗液
汗液是津液通过阳气的蒸腾气化,由汗孔排出的液体,故中医有血汗同源之说,因心主血液,即汗是血液中分离出来的,故有“汗为心之液”之说。因此,汗多不仅伤津液,心的气血也随之耗损,常见心慌心悸等症,严重的可见大汗亡阳的症候。
(四)心开窍于舌
心开窍于舌,指舌为心的外候,心的气血与舌相同。舌主味觉及表达语言,其功能正常要依靠心主血脉和神志的生理功能。心有病变,均可以由舌上反映出来。如心血不足,则舌质淡白;如心火上炎,则舌质红赤;如心经有热或痰迷心窍,则出现舌卷、语言不清等症;如心气虚,心血瘀滞,则舌体出现青紫或紫斑。
肝位于腹部,横膈之下,右胁下而偏左。肝为将军之官,肝藏血,调节周身血量;主疏泄,舒展畅达气血;主筋,开窍于目,与胆相表里。
(一)肝藏血
肝藏血,是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防止出血和调节血量的功能。故有肝主血海之称。血液来源于水谷精微,生化于脾而藏受于肝。《黄帝内经.素问》曰“肝……其充在筋,以生气血。”及《温病条辨》:“肝主血,肝以血为自养,血足则柔,血虚则强。”可见,肝不仅可以藏血,还参与血液的生成,并可根据不同的生理情况,改变其血量。
肝藏血功能发生障碍时,可出现两种情况:一是血液亏虚。肝血不足,则分布到全身各处的血液不能满足生理活动的需要,可出现血虚失养的病理变化。如自失血养,则两目干涩昏花,或为夜盲;筋失所养,则筋脉拘急,肢体麻木,屈伸不利,以及妇女月经量少,甚至闭经等。二是血液妄行。肝不藏血可发生出血倾向的病理变化,如吐血、衄血、月经过多、崩漏。
(二)肝主疏泄
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疏通、舒畅、条达以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肝主疏泄是保证机体多种生理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条件。肝主疏泄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主要作用是:1)调畅气机。2)调节精神情志。3)促进消化吸收。4)维持气血运行。5)调节水液代谢。
(三)肝主筋
如肝血充盛,筋得其养,肢体活动正常;若肝血不足,血不养筋,则手足震颤,肢体麻木,伸屈不利;若热邪伤津,津血耗损,血不营筋,可见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等“肝风”病状。肝血虚、筋弱无力“爪为筋之余”,爪甲多薄而软,变形脆裂。
(四)肝开窍于目
五脏六腑的精气、血脉运达皆注于目,目与肝脏有内在联系。所以肝功能正常与否,常常表现在目的病变上。如肝阴不足,两目干涩;肝血不足,夜盲、视物不明;肝经风热、目赤肿痛;五脏六腑的精气、血脉运达皆注于目,目与肝脏有内在联系。所以肝功能正常与否,常常表现在目的病变上。如肝阴不足,两目干涩;肝血不足,夜盲、视物不明;肝经风热、目赤肿痛。
脾位于于中焦,在横膈之下。脾为仓廪之官,脾主统血,主运化、升清,即运化水谷精微,并上输给肺,以营养全身;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与胃相表里。
(一)脾主运化
脾主运化的功能包括两方面,即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
(1)运化水谷。脾主运化水谷的生理功能,即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并上输于肺,灌注于心,经脾经和血脉到达全身,营养五脏六腑。脾的功能强健,才能为化生气、血、津液等提供充足的养料,使全身脏腑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据此,前人有“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说法,亦有脾为五脏之母一说。若脾的运化失职,就会出现腹胀、腹泻、食欲不振、倦怠消瘦和气血生化不足等病理变化。
(2)运化水液。即脾具有促进水液代谢作用,对体内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脾在肺、肾、三焦、膀胱的配合下,共同维持人体水液正常的代谢。若运化水湿失常,可导致水湿潴留的各种病变。聚湿生痰;溢于肌肤则为水肿;流注肠道而成泄泻。
脾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湿两个方面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在病理上常常互相影响。
(二)脾主升清
“升清”,即是指脾能将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吸收并上输于肺,以营养全身。所谓“升”,是指脾气的运动特点,以上升为主;所谓“清”,是指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脾之升清,是和胃之降浊相对而言,脾升则健,胃降则和。脾升胃降形成了升清降浊的一对矛盾,它们之间对立又通一,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运输。
另外,脏腑之间的协调平衡是维持人体内脏位置相对恒定的重要因素。故脾气升发,又能使机体内脏不致下垂。若脾气不升,则水谷不能运化,会导致人头晕、神疲乏力、泄泻等,严重者还可导致脱肛,内脏下垂等。
(三)脾主统血
脾主统血,是说脾不但有生血的功能,也有统摄血液,使血液不致溢于脉外的作用。因为血的来源靠水谷精微物质,如果脾的功能旺盛,营养充足,不但血液生化有源,而且能统摄血液。脾统血的主要机理,实际上是气的固摄作用。
如果脾统血功能不足,从而导致血溢脉外,产生种种出血症状,如月经量多、尿血、崩漏、肌肉皮下出血等,属气不摄血。
(四)脾主肌肉、四肢
脾为后天之本,正常运化可保证营养充足,经脉畅通,肌肉丰满;反之,则会影响肌肉。同时,肌肉的丰满健壮与否影响着四肢的功能活动。脾功能正常,则肌肉丰满,四肢灵活;反之,肌肉萎缩,四肢无力。
(五)脾开窍于口
《黄帝内经》曰:脾气通于口,脾和能知五味矣。脾失健运,则口味异常,饮食不香,口味乏淡;湿邪困脾,则出现口腻口甜等。口味正常脾气健旺,则饮食旺盛,肌肉营养充足,则口唇红润光泽。若脾气不健,出现口唇萎黄不泽。
肾位于腰部,左右各一。肾为作强之官,肾主藏精,主人体的发育和生殖;主水液,主纳气;主骨、生髓、通于脑,其华在发,开窍于耳,与膀胱相表里。
(一)肾藏精
肾所藏的精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是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与生俱来,是构成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也是产生新生命的物质基础。后天之精,来源于摄入的饮食营养,经过脾胃的消化吸收,转化成能被人体利用的精微物质,也称水谷精微,或水谷精气。水谷精微经过脾胃吸收后,进入各脏腑,被利用代谢后,一部分代谢废物被排出体外,一部分成为更加精微的物质,即后天之精,藏于肾中,对先天之精进行不断地补充,维持肾中精气的充盛。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密不可分,先天之精需要后天之精的滋养,后天之精需要先天之精气旺盛,才能源源不断产生。
肾精化生肾气,由肾阳蒸化肾阴产生。肾阳肾阳都是肾精之藏,是物质的基础,与生长发育、生殖有着密切关系。肾的精气不足,往往出现生长发育方面的异常。如在幼年时期,肾的精气不足,则可致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囟门迟闭,或五迟(立迟、行迟、齿迟、语迟、发迟)、五软(手足软、头软、颈软、肌肉软、口软);在成年时期,如肾中精气亏虚,则会未老先衰,表现为头发脱落或早白,精力减退,腰脊酸软无力,齿摇松动,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性功能衰弱等。
精属阴气属阳,因此,肾精指肾阴,肾气指肾阳。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常见的肾阴虚肾阳虚,实质是肾的精气不足。肾阳虚常见腰膝冷痛,形寒肢冷小便频数等症。肾阴虚常见潮热盗汗、健忘等症。肾阴虚肾阳虚常见生殖功能衰退,如男子遗精、早泄,女子闭经、宫寒等。
(二)肾主纳气
人体的呼吸功能为肺所主,但是肺所吸入之气,必须依赖于肾的纳气功能,才能防止呼吸表浅,达到足够的深度,保证体内外气体有效交换的作用。因为肾位于人体的下焦,人体所有的生命物质能固摄而不流失,都与肾的藏的作用有关。肾主纳气,其实质是肾的藏的作用在呼吸功能上的具体体现。
肾的纳气功能正常,才能保证呼吸的均匀和呼吸的深度。肾阳充足,则吸入之气经肺的习肃降作用,下达于肾。如肾气不足,则气不能收纳而上浮,出现喘息等病变。
(三)肾主骨、生髓、通于脑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肾生骨髓”,《素问·四时刺逆从论》说“肾主身之骨髓”,可见,髓由肾精所化生,可以营养骨骼。髓由于聚集的部位不同,可以分为骨髓、脊髓和脑髓,骨、脊、脑都是由骨骼构成的腔体,其髓互通。因为脑是最大的骨骼腔体,脊髓直接通于脑,所以将脑称为“髓海”。脑为“精明之府”,与人体的智力活动相关,脑髓是否充足,关系到人的智力水平,所以先天不足的小儿多有智力障碍,老年人的常见疾病老年性痴呆,也是由于肾精亏虚,髓海不足,脑失所养所致。所以,《灵枢·海论》说:“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由此可见,肾的功能关系到人体的智力,肾虚会导致智力障碍,补肾可以益智。现在临床上常见到,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病人主要表现为肾虚、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能集中、思维迟钝等症状,这些症状都是与智力相关的。
(四)肾开窍于耳,其华在发
人体的听觉功能属肾所主,肾精充盈,能不断地产生骨髓,脑髓充足,则听觉灵敏。反之,肾虚精亏,髓海空虚,脑失所养,则听力减退。所以,老年人多肾精衰弱,故常见耳聋失聪。一般虚症的耳聋耳鸣,往往与肾虚有密切关系。
毛发的润养来源于血,而发的生机来源于肾气,且血与精互相滋生,故头发为肾精是否充足的外在征象。头发浓密、乌黑、顺滑是肾精充足、肾气旺盛的表现;反之,头发稀疏、焦黄、脱落、变白等则是肾精亏虚、肾气不足的表现。因此,青壮年毛发润泽是因为肾精充沛,老年人肾气渐衰,毛发变白而脱落。
肺位于胸中,上连喉咙。肺为相辅之官,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与肃降;通调水道;主皮毛,开窍于鼻,与大肠相表里。
(一)肺主气
肺主气,司呼吸是指肺具有主管机体之气的出入和管理呼吸运动的功能。肺主气包括肺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两个方面。
肺主呼吸之气是指肺具有主管呼吸运动,吸入新鲜空气,呼出体内浊气,实现体内外自身气体交换作用,即吐故纳新。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通过呼吸运动,具有主持和调节全身脏腑组织之气的作用。肺与宗气有密切关系,通过肺朝百脉,运输至全身。因此,肺在生命活动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若肺气功能正常,则呼吸均匀;如肺气不足,则呼吸无力,声低气怯,身倦无力,为气虚不足的症状。更甚者,若肺的呼吸功能丧失,清气不能吸收,浊气不能排出,新陈代谢难以继续进行,人体生命活动则必然随之终止而死亡。
(二)肺主宣发与肃降
宣发,宣布、发散之意。肺主宣发,即肺气推动气血、津液布散全身。具体表现为:通过肺的气化,使体内浊气不断排出体外;使气血、津液输布至全身,以发挥滋养濡润所有脏腑器官的作用;宣发卫气,调节腠理之开合,通过汗孔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若肺气不能宣发,则见咳嗽、吐痰、喘促胸闷、呼吸困难以及鼻塞、喷嚏和无汗等症状。
肃降,即清肃下降之意,又包含有肃清的意思,即肃清、排出肺内毒邪与异物的作用。肺的清肃功能,乃是机体自卫功能的表现。下降是指肺气向下通降的生理作用。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一是吸入自然界清气;二是把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和脾转输来的水谷精微下行布散;三是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以保持呼吸道的洁净。如肺气不能肃降而上逆,则见咳嗽、喘息等症。
肺气宣发和肃降是相辅相成关系。肺有宣降,气血津液才能散布全身,人体的生理活动才能正常进行。
(三)肺通调水道
肺调节水液代谢的作用称为“通调水道”。肺主宣发,调节汗液的排泄;肺气肃降,使水道维持通畅。水道的通行畅达,流通无阻,是维持水液代谢平衡的重要条件。因此,又称肺为水之上源。
若肺功能减弱,通调水道功能减退,就可发生水液停聚而生痰、成饮,甚则水泛为肿。
(四)肺主皮毛
皮毛为一身之表,包括汗腺、皮肤与毛发等组织,是人体抵御外邪的屏障。肺通过其宣发将气血津液输布全身,温养肌腠皮毛,维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动。若肺气虚不能宣发卫气,则见皮毛憔悴枯槁,亦可见排汗异常。
(五)肺开窍于鼻
鼻是呼吸通道,与肺直接相连,故有鼻为肺之窍的说法。鼻能通气,可嗅气味,均需要依靠肺气作用。肺气正常,则鼻窍通利,嗅觉灵敏;若肺气不利,则可出现鼻塞、流涕、嗅觉异常等症状。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