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点心理学系列笔记之十三

 我来答
会哭的礼物17
2022-06-27 · TA获得超过1.2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581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0.8万
展开全部
文/涅阳三水

【第3节:社会知觉与归因】

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应,是人将感觉获得的信息进行选择组合加工和解释形成对客观事物的完整印象的过程。

作用于个体的信息有两类,一类是自然信息,一类是社会信息。

社会知觉包括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直觉。

社会知觉过程实际上是社会认知过程,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心理活动。

人的社会化过程和人的社会动机态度,社会行为的发生,都是以社会知觉为基础的。

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叫做图式。

图式对新觉察到的信息,起引导和解释的作用。

图式的主要作用包括:影响对主体对象的选择,影响记忆,影响自我知觉,影响个体对他人的知觉。

能满足认知者需要和符合其动机的事物,往往成为注意的中心与认知的对象。

~~

印象是个体头脑中有关认知客体的形象。

个体接触性的社会情景时,一般会按照以往的经验将情景中的人或者事物进行归类明确其对自己的意义,是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这一过程称为印象的形成。

初次印象也称第一印象。

印象形成过程中的几种效应: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最初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后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

最新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原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近因效应。

第一印象作用的机制就是首因效应,一般来说熟悉的人特别是亲密的人之间,容易出现近因效应。

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现象。

刻板印象——

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者某类事物比较固定的看法,叫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具有社会适应的意义,能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在有限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刻板印象,往往具有消极的作用。

~~

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各题把各种信息综合后,按照保持逻辑一致性和情感一致性的原则形成一个整体印象。

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有4种:加法模式,平均模式,加权平均模式,中心品质模式。

在形成对他人的总体印象时,不仅考虑积极特征与消极特征的数量与强度,而且还从逻辑上判断各种特征的重要性。

中心品质模式,根据几个重要的,对个体意义大的特征,来形成总体印象。

印象管理,也称印象整饰和印象控制。

个体以一定的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就是个体进行自我形象的控制。

印象管理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

个体要为他人公众和社会所接受其行为表现,必须符合社会对他的角色的期待。

常用的印象管理策略有4种: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比如人外出时要注意穿衣)隐藏自我与抬高自我,(比如面试的时候抬高自己,与不熟悉的人接触时隐藏自己)社会期待管理自己,(例如老师、医生)投其所好(为了得到别人的好评,留下好印象,往往会这么做)。

~~

归因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推断的过程。

归因不仅是一种心理过程,而且也是一种人类的普遍需要。

每一个人都可以被看成是业余的社会心理学家都有一套从经验中归纳出来的看法和观念。

行为归因的分类:

内因与外因。(个体进行归因时,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内因与外因。将行为原因归于个人特征就是内归因;归于外部条件就是外归因,也可以称作情境归因。)

稳定性原因与易变性原因。

(人的情绪稳定,性格能力会在长时间内保持。例如天气条件是有变化的。)

可控性原因与不可控性原因。

(对于可控行规因素的归因,人们更可能对行为作出变化的预测。对于不可控因素的归因,人们较可能对未来的行为作出准确的预测。)

~~

控制点的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罗特,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来的一种个体归因倾向理论。

罗特发现个体对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及其结果的控制员有不同的解释。

个体生活中,多数事情的结果是个人不能控制的各种外部力量的作用造成的,这种人的控制点在个体的外部称为外控者。

个体归因遵循以下三条主要原则:

不变性原则。(海德是归因思想的创始人。)

折扣原则。(凯莉提出。)

协变原则。(凯莉指出,人们可通过检查三种特殊的信息来进行归因,这三种信息被称为三维理论,协变原则被他认为是最全面的归因原则。)

根据三维理论,个体归因时,需要同时考虑三种信息:

特异性信息。(行为主体的反应方式是否有特异性是否针对某一刺激客体作出反应)

共同性信息。(不同的行为主体对同一刺激的反应是否相同)

一致性信息。(行为主体在不同的背景下作出的反应是否一致)

如果特异性、共同性和一致性都高,我们就可能做出外部因素的归因。

如果特异性低,共同性低和一致性高,那么更可能做出内部因素的归因。(内部因素也可以称为行为主体)

如果特异性高,共同性低和一致性低,那么归因到情境当中。

~~

影响归因的因素有4个方面:

社会视角。(当事人因为角色和处境不同,观察问题的视角就不同,对事情的看法也会有差别,对行为原因的解释也会有明显的不同,所以对行动者行为的原因的解释也会有差别。)

自我保护价值倾向。(个体在归因的过程中,对有自我卷入的事情的解释,往往带有明显的自我价值保护倾向。)

成功时倾向于内归因,失败时倾向于外归因,这是一种自我防卫策略。

在竞争的条件下,倾向于把他人的成功归外因,失败了归内因。对他人成败的归因,对个体来说,是自己处于有利的位置,具有保护自我价值的倾向,这种倾向叫做动机性,归因偏差。

观察位置。(人们观察事物时的空间位置不同,对事物的解释和看法也会有差异。)

时间因素。(人们会把过去很久的事情解释为背景的原因,而不是行为主体或者刺激客体的原因。)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