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划调整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那么,未来五年中国将会如何进行“行政区划调整”?
在民政部的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到了以下几点:
第一,以常住人口规模为主要依据,以优化市域空间结构、提高行政效能、完善功能布局为导向,支持中心城市市辖区优化重组。完善中心城市重要经济功能区行政区划设置。
第二,审慎调整设区市市辖区规模结构,严格稳慎把握设区市下辖县(市)改区。
第三,在城市群范围内、重要中心城市周边地区增设县级市,打造生态宜居、功能复合的“微中心”,承接中心城市功能疏解,缓解中心城市发展压力。
第四,稳步有序推动符合条件的县和镇区常住人口20万以上的特大镇设市。
以上四点,意味着中国的大城市未来将会面临重大的“行政区划大调整”。
【1】
大城市“行政区大变局”
“拆大区”
“合并小区”
“功能区升级行政区”
对于中国的超大特大城市来说,未来五年将会面临“市辖区的优化重组”,民政部的“十四五规划”已经明确提出这一点。
什么是“市辖区的优化重组”?
2021年4月,杭州市就进行了一次“市辖区的重组优化”的示范调整,重点就是四招:
合并上城区和江干区,设立新的上城区;
合并下城区和拱墅区,设立新的拱墅区;
拆分余杭区,分成新余杭区+临平区;
钱塘经济开发区升级成为钱塘区;
经过这次调整,杭州市的总面积并没有实现“扩容”,而只是进行了内部的优化重组:“小区合并”+“大区拆分”+“经济功能区”升级成为“行政区”。
“小区合并,城区扩容”:把面积小的内城区合并,提高行政效率,降低人口密度,相当于给城区扩容。
“大区拆分”:把面积大,人口少的近郊区拆分,提高人口聚集性。
“经济功能区升级行政区”:把经济开发区的“钱塘新区”升级成了行政区的“钱塘区”。
杭州市的这次“市辖区的优化重组”非常成功,拉开中国大城市的行政区划大调整的序幕。
为什么要这么调整?原因很简单:
第一,中国大城市传统的老城区面积太小,人口密度又太高,合并老城区可以有效降低人口密度,提高行政效率。
第二,近郊区的面积设定又太大,人口过于分散,人口密度太低,不利于区域经济发展和人口产业的集中。
这种老城区和近郊区的“面积”反差太大,导致大城市中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严重不平衡,好的行政区太强,弱的行政区太差。
反过来又导致人口和产业过于集中于老城区,“城市病”爆发。
2010年北京已经把宣武并入西城,崇文并入东城,成立了“新西城”和“新东城”,但是目前看东西城的占地面积还是太小。
比如大兴区的占地面积是西城的25倍,东城的20倍,而人口密度却只有东西城的20分之一。
如果按照杭州市的“市辖区优化重组”的思路,那么未来北京还是有希望进行下一步的行政区划调整的:
第一,比如东城和西城是否可以再度合并,并适当扩容,成立新的行政区,这样一来东西城的人口密度就会明显下降。
该猜想在2017年曾经一度风传,后来被官方“辟谣”而不了了之。
在北京新的城市总体规划中,东西城只是进行了“功能合并”,成为“首都功能核心区”,而且也局限在东西城现有的行政范围内。
但在总体规划中,同时也出现了一个四环内范围的“中心地区”,占地面积334平方公里,其实就体现了东西城“扩区”的理念。
合并+扩容,人口密度大幅度下降,行政效率提高。
第二,亦庄经济开发区是否可以升级成为“经开区”。
杭州的钱塘新区已经变成了钱塘区,这说明功能区升级成为行政区,是未来大城市行政区划优化的一个重要方向。
2020年,北京市赋予了亦庄经开区管委会在亦庄新城区域内行使2509项行政权利,意味着北京“经开区”亮相只是“一步之遥”。
同年,亦庄从60平方公里“扩容”成为255平方公里。
2021年亦庄核心区开始“独立学籍”,常住人口规模超过25万的“市辖区”人口标准。
因此如果经开区从大兴和通州里分离出来,独立成区并不会有太大的意外,一旦调整将利好旧宫、马驹桥、台湖等版块。
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除了以上两种比较明显的趋势外,另外就是石景山区其实也非常小,86平方公里的占地面积并不太适合单独成区,行政效率略显不足。
石景山未来如果可以“联动”门头沟,人口容量及产业腹地会更加广阔。
而房山区显然又太大了,燕山地区是否可以考虑“独立”,可能对双方的发展都会利好。
综合来看,随着北京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行政区划优化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中心城区“扩容”降低人口密度,近郊区“拆分”实现人口产业聚焦,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方向。
此外未来五年,中国大城市“向外扩容”的可能性基本为零,不做增量,只做存量优化,控制大城市的“无序扩张”已经成为基本政策。
也就是说:深圳、上海、厦门等占地面积较小的中心城市,未来五年“扩容”无望了。
【2】
都市圈增设“县级市”
常住人口20万的特大镇“设市”
北三县“区划”有望破局
新北三县有望到来
在控制大城市“无序扩张”的同时,要扶持都市圈内的“中小城市发展”,原因是承接中心城市功能疏解,缓解中心城市发展压力。
所以民政部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在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周边,增设“县级市”,推动常住人口超过20万的县和特大镇也变成“县级市”。
这些都市圈的“县级市”,将会成为人口聚集,产业集中的发展重心,和中心城市一体化,打造中国现代化的都市圈。
从这个角度上看,燕郊和香河都应该设立“县级市”:
燕郊镇的常住人口规模早就突破20万了;
香河县也已经接近50万;
这两个地区早就已经满足“县级市”的基本要求。
因此如果按照民政部的规划动作,北三县的格局早就应该调整:燕郊独立,大厂分拆,香河“撤县设市”,从而形成新的“北三县格局”。
比如是否可以考虑把大厂潮白地区并入燕郊镇,合并成为新的县级市“燕郊市”。
调整后,打破了三河和大厂之间的“行政障碍”,燕郊过于密集的常住人口可以向潮白地区疏解,同时燕郊南部和大厂潮白之间大量的断头路也可以打通,区域发展“一马平川”。
目前北三县的发展面临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如何打破行政区划障碍:
燕郊、大厂、香河之间存在大量断头路,区域发展严重“碎片化”,完全没有连成一体,相互之间断裂。
这种格局不改变,北三县发展速度将会非常缓慢,因此北三县的行政区划调整其实也是“迫不及待”。
综合来看,我们认为未来五年,也就是十四五规划期间,中国城市的“行政区划大调整”应该是势在必行。
因为都市圈时代,城市群时代已经到来,一体化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新潮流,而老的行政区划确实已经“带不动”了。
在这种背景下,行政区划调整是势在必行的。
而随着新的行政区划格局的出现,也会带来区域房地产格局的巨大变化,新的投资版块和机会将会出现,这是我们最为关注的焦点所在。
在民政部的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到了以下几点:
第一,以常住人口规模为主要依据,以优化市域空间结构、提高行政效能、完善功能布局为导向,支持中心城市市辖区优化重组。完善中心城市重要经济功能区行政区划设置。
第二,审慎调整设区市市辖区规模结构,严格稳慎把握设区市下辖县(市)改区。
第三,在城市群范围内、重要中心城市周边地区增设县级市,打造生态宜居、功能复合的“微中心”,承接中心城市功能疏解,缓解中心城市发展压力。
第四,稳步有序推动符合条件的县和镇区常住人口20万以上的特大镇设市。
以上四点,意味着中国的大城市未来将会面临重大的“行政区划大调整”。
【1】
大城市“行政区大变局”
“拆大区”
“合并小区”
“功能区升级行政区”
对于中国的超大特大城市来说,未来五年将会面临“市辖区的优化重组”,民政部的“十四五规划”已经明确提出这一点。
什么是“市辖区的优化重组”?
2021年4月,杭州市就进行了一次“市辖区的重组优化”的示范调整,重点就是四招:
合并上城区和江干区,设立新的上城区;
合并下城区和拱墅区,设立新的拱墅区;
拆分余杭区,分成新余杭区+临平区;
钱塘经济开发区升级成为钱塘区;
经过这次调整,杭州市的总面积并没有实现“扩容”,而只是进行了内部的优化重组:“小区合并”+“大区拆分”+“经济功能区”升级成为“行政区”。
“小区合并,城区扩容”:把面积小的内城区合并,提高行政效率,降低人口密度,相当于给城区扩容。
“大区拆分”:把面积大,人口少的近郊区拆分,提高人口聚集性。
“经济功能区升级行政区”:把经济开发区的“钱塘新区”升级成了行政区的“钱塘区”。
杭州市的这次“市辖区的优化重组”非常成功,拉开中国大城市的行政区划大调整的序幕。
为什么要这么调整?原因很简单:
第一,中国大城市传统的老城区面积太小,人口密度又太高,合并老城区可以有效降低人口密度,提高行政效率。
第二,近郊区的面积设定又太大,人口过于分散,人口密度太低,不利于区域经济发展和人口产业的集中。
这种老城区和近郊区的“面积”反差太大,导致大城市中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严重不平衡,好的行政区太强,弱的行政区太差。
反过来又导致人口和产业过于集中于老城区,“城市病”爆发。
2010年北京已经把宣武并入西城,崇文并入东城,成立了“新西城”和“新东城”,但是目前看东西城的占地面积还是太小。
比如大兴区的占地面积是西城的25倍,东城的20倍,而人口密度却只有东西城的20分之一。
如果按照杭州市的“市辖区优化重组”的思路,那么未来北京还是有希望进行下一步的行政区划调整的:
第一,比如东城和西城是否可以再度合并,并适当扩容,成立新的行政区,这样一来东西城的人口密度就会明显下降。
该猜想在2017年曾经一度风传,后来被官方“辟谣”而不了了之。
在北京新的城市总体规划中,东西城只是进行了“功能合并”,成为“首都功能核心区”,而且也局限在东西城现有的行政范围内。
但在总体规划中,同时也出现了一个四环内范围的“中心地区”,占地面积334平方公里,其实就体现了东西城“扩区”的理念。
合并+扩容,人口密度大幅度下降,行政效率提高。
第二,亦庄经济开发区是否可以升级成为“经开区”。
杭州的钱塘新区已经变成了钱塘区,这说明功能区升级成为行政区,是未来大城市行政区划优化的一个重要方向。
2020年,北京市赋予了亦庄经开区管委会在亦庄新城区域内行使2509项行政权利,意味着北京“经开区”亮相只是“一步之遥”。
同年,亦庄从60平方公里“扩容”成为255平方公里。
2021年亦庄核心区开始“独立学籍”,常住人口规模超过25万的“市辖区”人口标准。
因此如果经开区从大兴和通州里分离出来,独立成区并不会有太大的意外,一旦调整将利好旧宫、马驹桥、台湖等版块。
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除了以上两种比较明显的趋势外,另外就是石景山区其实也非常小,86平方公里的占地面积并不太适合单独成区,行政效率略显不足。
石景山未来如果可以“联动”门头沟,人口容量及产业腹地会更加广阔。
而房山区显然又太大了,燕山地区是否可以考虑“独立”,可能对双方的发展都会利好。
综合来看,随着北京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行政区划优化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中心城区“扩容”降低人口密度,近郊区“拆分”实现人口产业聚焦,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方向。
此外未来五年,中国大城市“向外扩容”的可能性基本为零,不做增量,只做存量优化,控制大城市的“无序扩张”已经成为基本政策。
也就是说:深圳、上海、厦门等占地面积较小的中心城市,未来五年“扩容”无望了。
【2】
都市圈增设“县级市”
常住人口20万的特大镇“设市”
北三县“区划”有望破局
新北三县有望到来
在控制大城市“无序扩张”的同时,要扶持都市圈内的“中小城市发展”,原因是承接中心城市功能疏解,缓解中心城市发展压力。
所以民政部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在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周边,增设“县级市”,推动常住人口超过20万的县和特大镇也变成“县级市”。
这些都市圈的“县级市”,将会成为人口聚集,产业集中的发展重心,和中心城市一体化,打造中国现代化的都市圈。
从这个角度上看,燕郊和香河都应该设立“县级市”:
燕郊镇的常住人口规模早就突破20万了;
香河县也已经接近50万;
这两个地区早就已经满足“县级市”的基本要求。
因此如果按照民政部的规划动作,北三县的格局早就应该调整:燕郊独立,大厂分拆,香河“撤县设市”,从而形成新的“北三县格局”。
比如是否可以考虑把大厂潮白地区并入燕郊镇,合并成为新的县级市“燕郊市”。
调整后,打破了三河和大厂之间的“行政障碍”,燕郊过于密集的常住人口可以向潮白地区疏解,同时燕郊南部和大厂潮白之间大量的断头路也可以打通,区域发展“一马平川”。
目前北三县的发展面临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如何打破行政区划障碍:
燕郊、大厂、香河之间存在大量断头路,区域发展严重“碎片化”,完全没有连成一体,相互之间断裂。
这种格局不改变,北三县发展速度将会非常缓慢,因此北三县的行政区划调整其实也是“迫不及待”。
综合来看,我们认为未来五年,也就是十四五规划期间,中国城市的“行政区划大调整”应该是势在必行。
因为都市圈时代,城市群时代已经到来,一体化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新潮流,而老的行政区划确实已经“带不动”了。
在这种背景下,行政区划调整是势在必行的。
而随着新的行政区划格局的出现,也会带来区域房地产格局的巨大变化,新的投资版块和机会将会出现,这是我们最为关注的焦点所在。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您可能需要的服务
百度律临官方认证律师咨询
平均3分钟响应
|
问题解决率99%
|
24小时在线
立即免费咨询律师
18074人正在获得一对一解答
厦门蝴蝶飞舞1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沈阳星空之梦5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呼和浩特草原之歌3分钟前提交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