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哪些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家长都是未经培训就上岗当家长的,中国的家长的家庭教育问题也是很多的。那么有哪些问题呢,你有没有出现过这些问题呢?一起来看看,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希望可以帮到你!
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问题1、施加压力大
有一些父母给孩子的压力太大,搞得孩子心情紧张,无所适从,结果适得其反。
李振霞教授楼下有一个孩子,与她大儿子金煜是同班同学,两人十分要好,成绩也不相上下。但高考考完后,成绩尚未揭榜,这个孩子就断定自己考不上。
金煜吃惊地问:“为什么呀?你成绩一向很好的!”
那孩子口气,说:“我太紧张了。我爸跟我说,要我一定要考上,否则一切自理。我这些天心里很乱,一直在琢磨怎么个自理法呢?我上哪儿去住呢?”
金煜说:“我爸不这样,他说,考不上就再复习一年,不要有压力。”
成绩出来后,两人分数果然悬殊很大,金煜金榜高中。李振霞教授说:“我们父母不能搞太多形而上学的东西。”她坦诚,平心而论,她虽然望子成才,有意识地教导他们,但从来没有想过他们必须个个是博士生,都得飘洋过海,风华绝代。
老大小时候是有名的淘气鬼,人称“小闹”,是打群架的孩子王。考大学时,他们夫妇也曾替他捏了把汗,一方面鼓励,另一方面又正视现实,做好出现意外的打算。一旦考不上,就再复习一年,实在考不上,就考个技校,将来有一技之长,能给社会做贡献就行。他们常常教导孩子教;“清洁工,也可以做成全国劳模的,就看你是不是一个有心人。”
问题2、减负两极化
如今提倡给学生减负,李振霞教授认为:减负是对的,但不能两极化。
有的父母急于教子成才,认为孩子学得越多,就越接近“素质教育”,于是一到周六、周日,琴棋书画、英语、武术等等,马不停蹄地往孩子脑子里灌输,搞得孩子疲惫不堪,身心在经过一周紧张的学习后得不到调节,造成恶性循环,结果成绩每况愈下。而另一种父母,则是一听说要减负,就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减,减到孩子不学习了,甚至着父母打麻将。
一位海南的教师讲:学校响应减负的号召,将作业留到最少,但有的学生磨磨蹭蹭不好好做作业,不但在学校完不成,带回家依然不专心做,弄得晚上十一二点还做不完,好像作业堆成山。不明就时的父母一看急了,找学校告状来,说学校不减负。
其实,许多基础知识是孩子成才必须具备的,也是为他日后掌握其他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是人类智慧几千年积累的精髓,让孩子学习这些知识是有道理的,怎么可以随意就减掉呢!
问题3、眉毛胡子一把抓
许多人十分诧异:“李振霞教授有4个孩子,个个出色,为什么我家就一个孩子,父母都操碎了心,就是丝毫不起效?”针对这种现象,李振霞教授笑着说:“精力用到了,却没有抓住教育孩子的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
她说教育孩子要有重点,不能做“碎嘴老太婆”,大事小事唠叨个没完,她在全国做报告60多场,发现这样的父母还真不少。他们在听完李振霞的讲课后,问的问题鸡零狗碎。有的诚惶诚恐地问:“我发现儿子有一天放学后,跟一个女同学一起走,可怎么办?”有的惴惴不安地问:“我上高中的儿子星期天非要跟同学起爬山,该不该去?”更有甚者,坐在孩子身边对孩子实行监视,只要孩子的眼睛稍离开书本,就严加责骂。有一个孩子对李振霞讲:“奶奶,我妈坐在我身边,我心里特别紧张,看书都看不到心里。到后来,我干瞪着眼,不知道书上写的都是什么字,脑子里一片空白,又不敢离开,成绩一天比一天糟糕。”
如此,孩子容易起逆反心,家长的威严也日渐减低。李振霞就从来不过分干涉孩子的自由,不做“唠叨妈妈”,所以,只要她找孩子谈话,孩子都明白:“问题严重了,得严肃对待。”
问题4、父母矛盾暴露
俗话说:“父母不和,孩子遭殃。”父母是孩子终身的教师,所谓“身传甚于言教”,对孩子的成长起了关键的作用。父母若是整天在孩子面前剑拔弩张,互相指责,不但不能给孩子提供“稳定的后方,快乐的港湾”,还给孩子幼小的心理造成难以磨灭的阴影。这样的孩子成才几率相对小得多。
李振霞夫妇几十年的“互爱、互敬、互帮、互谅、互信”,对4个孩子成长大有裨益。李振霞教授说:“现在,许多中年人,互相指责。互不信任,在孩子面前不自律,整天吵得鸡犬不宁,为日后婚变埋下了祸胎。做孩子的很痛苦,整天担心父母会不会离婚,有的还悄悄跟踪父母,看有没有第三者插足。你说这孩子还怎么能专心学习?又怎么能够学好?又怎么能培养成欢乐、健康的性格?”
所以,父母一定要有为孩子营造温馨、和睦快乐的家庭生活环境的责任心。另外,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一定要保持高度的一致,绝不把分歧暴露在孩子面前。
教育的问题解决方法
1. 向孩子展现一个真实的自己
关于学习问题家长常会“有意的”地给孩子讲“我过去没学好,结果现在很不成功,在单位不顺等等”。其实,对于家长的状态,孩子自然会看在眼里。如果你现在不如意,你把它归结到自己的过去,那么孩子也自然可以把自己现在学习不好归结到“幼儿园”或者更早的阶段,认为自己天生不爱学习、自己天生马虎等,这样反而有了借口,不好办了。
另外,有些家长也会向孩子提起自己当年成绩如何突出,俗话说,“好汉不提当年勇”,时代变了,“过去”无论如何已经过去了。
家长对孩子的最好教育就是让孩子了解自己。家长在孩子面前,要自然、真实地展现自己当前的生活,不要美化,也不要丑化。这样,孩子面前只少有一条生活的真实的道路:如果你有很高文化素养和扎实的知识基础,那么借用一个传统的说法,“有智吃智”;如果你没有充分的知识储备,那么“无智吃力”。这一切,不用家长讲,孩子都会看在眼里,愿不愿沿着家长走过的路子走,就看他自己了。
2. 了解孩子,因势利导
了解孩子包括了解的需要和兴趣,了解孩子行为的动机,从而能更好地引导孩子。这一条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复杂,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孩子爱看童话,可以从对童话的分析入手,提高孩子对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认识;从对同一童话不同版本的比较入手,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鼓励孩子自己创作童话。当孩子从新的角度去看童话时,他会迅速地成熟起来,自然地走出对童话的沉溺。
对于喜欢飞机的孩子,完全可以通过对各种飞机性能的认识,引导孩子进入数学和物理的大门;通过对于飞机发展历史的认识,引导孩子进入科学史的大门。由于孩子有最基本的兴趣为动力,相关的书籍和资料,都会成为孩子知识的源泉。
3.不过分介入
家长要控制自己,不要过分介入孩子学习的事。因为学习毕竟是孩子自己的事,学好学不好关键在于自己。正像孩子个子不高、骨胳发育不良,家长所能做的就是给孩子提供高蛋白、高钙的食物一样,但是不能替孩子吃下去,也不能替孩子长高。家长的过分介入不仅没有用,反而会降低孩子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为他们的学习是父母的事。
4.创造学习条件
良好的学习条件包括:(1)安静的环境,这可能要求家长自己也少看电视、少打牌;(2)读书的气氛,即家长自己也多读书、看报,多讨论读书心得和相关问题;(3)对探索“怪”问题的支持,如欣赏孩子提出的某些问题的独到之处,帮助孩子利用图书馆或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为孩子要进行的某些探索性实验提供材料几安全监护,等等。
家长教育孩子的技巧
一:尊重孩子的“狡辩”-----反馈效应
每当家长指出孩子的错误时,孩子总会找出很多个理由来证明自己的清白。这时,家长一般都会气愤地称孩子的这种行为为“狡辩”,其实,这并不是狡辩,而是孩子对家长教育的一种反馈。
教育是双向的,家长不仅要教,还要接受孩子的反馈,教育才能达到最完美的效果。然而又很多家长却意识不到这一点,他们只管自己“教”,一点都不在意孩子反馈回来的信息,这样的教育往往达不到家长想要的目的。
二:分析并尊重孩子的反馈
当孩子对我们的教育作出反馈时,我们首先要对孩子的这种反馈作出分析,当然,这种分析不仅仅是针对孩子的语言进行分析,还要连同孩子的动作及神情进行分析。
但是值得家长们注意的是,不管是孩子的反馈是不是“狡辩”,都务必要尊重孩子的反馈。在上面的教育案例中,当孩子说出“我们班小朋友搜这样说”的理由时,那位妈妈没有对孩子的反馈进行分析,就对孩子大吼,这是不是不尊重孩子反馈的一种表现。所以,这位妈妈也并知道孩子反馈的真正还以----并不认为“你真蠢”是脏话。
可以想象,家长误解孩子的反馈,并对孩子的反馈进行压制,长久如此,孩子就再也不会对妈妈的教育进行积极反馈了。没有孩子的配合,家长势必将更没有办法对孩子进行教育。
三:针对孩子反馈出的问题,对其进行有目的的教育
当家长分析出孩子反馈出的问题时,就可以针对孩子的反馈进行有目的的教育。例如,如果孩子反馈出的问题时他不知道将礼貌的重要性,家长就再也不会,就可以通过实例,道理来讲述讲礼貌的重要性,引导孩子做一个讲礼貌的好孩子;如果孩子反馈出的问题是他不想知道承担最近错误言行所造成的责任,家长就要孤立孩子做一个知错就改,敢作敢为的人……
总之,不管孩子对家长的教育作出任何反馈,尊重和认真分析孩子的反馈,都是达到教育目的的首要前提。
四:家庭教育不能前后矛盾-----手表定理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给一个人一块手表,当别人问这个人时间时,这个人能够快速而且自信地说出时间;然而,当给这个人两块不同的手表时,这个看表的人反而不能很快地说出时间了。因为两只手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手表现象”,并由此而引伸出了一个结论:在做事情时,只能有一个指导原则或价值取向。后来,人们把这个结论称为“手表定理”。
猜你喜欢:
1. 教育孩子时存在的困惑
2. 家长在教育孩子上存在哪些困惑
3. 儿童教育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4. 家长教育孩子存在的困惑有哪些
5. 正确教育孩子的十个方法
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问题1、施加压力大
有一些父母给孩子的压力太大,搞得孩子心情紧张,无所适从,结果适得其反。
李振霞教授楼下有一个孩子,与她大儿子金煜是同班同学,两人十分要好,成绩也不相上下。但高考考完后,成绩尚未揭榜,这个孩子就断定自己考不上。
金煜吃惊地问:“为什么呀?你成绩一向很好的!”
那孩子口气,说:“我太紧张了。我爸跟我说,要我一定要考上,否则一切自理。我这些天心里很乱,一直在琢磨怎么个自理法呢?我上哪儿去住呢?”
金煜说:“我爸不这样,他说,考不上就再复习一年,不要有压力。”
成绩出来后,两人分数果然悬殊很大,金煜金榜高中。李振霞教授说:“我们父母不能搞太多形而上学的东西。”她坦诚,平心而论,她虽然望子成才,有意识地教导他们,但从来没有想过他们必须个个是博士生,都得飘洋过海,风华绝代。
老大小时候是有名的淘气鬼,人称“小闹”,是打群架的孩子王。考大学时,他们夫妇也曾替他捏了把汗,一方面鼓励,另一方面又正视现实,做好出现意外的打算。一旦考不上,就再复习一年,实在考不上,就考个技校,将来有一技之长,能给社会做贡献就行。他们常常教导孩子教;“清洁工,也可以做成全国劳模的,就看你是不是一个有心人。”
问题2、减负两极化
如今提倡给学生减负,李振霞教授认为:减负是对的,但不能两极化。
有的父母急于教子成才,认为孩子学得越多,就越接近“素质教育”,于是一到周六、周日,琴棋书画、英语、武术等等,马不停蹄地往孩子脑子里灌输,搞得孩子疲惫不堪,身心在经过一周紧张的学习后得不到调节,造成恶性循环,结果成绩每况愈下。而另一种父母,则是一听说要减负,就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减,减到孩子不学习了,甚至着父母打麻将。
一位海南的教师讲:学校响应减负的号召,将作业留到最少,但有的学生磨磨蹭蹭不好好做作业,不但在学校完不成,带回家依然不专心做,弄得晚上十一二点还做不完,好像作业堆成山。不明就时的父母一看急了,找学校告状来,说学校不减负。
其实,许多基础知识是孩子成才必须具备的,也是为他日后掌握其他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是人类智慧几千年积累的精髓,让孩子学习这些知识是有道理的,怎么可以随意就减掉呢!
问题3、眉毛胡子一把抓
许多人十分诧异:“李振霞教授有4个孩子,个个出色,为什么我家就一个孩子,父母都操碎了心,就是丝毫不起效?”针对这种现象,李振霞教授笑着说:“精力用到了,却没有抓住教育孩子的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
她说教育孩子要有重点,不能做“碎嘴老太婆”,大事小事唠叨个没完,她在全国做报告60多场,发现这样的父母还真不少。他们在听完李振霞的讲课后,问的问题鸡零狗碎。有的诚惶诚恐地问:“我发现儿子有一天放学后,跟一个女同学一起走,可怎么办?”有的惴惴不安地问:“我上高中的儿子星期天非要跟同学起爬山,该不该去?”更有甚者,坐在孩子身边对孩子实行监视,只要孩子的眼睛稍离开书本,就严加责骂。有一个孩子对李振霞讲:“奶奶,我妈坐在我身边,我心里特别紧张,看书都看不到心里。到后来,我干瞪着眼,不知道书上写的都是什么字,脑子里一片空白,又不敢离开,成绩一天比一天糟糕。”
如此,孩子容易起逆反心,家长的威严也日渐减低。李振霞就从来不过分干涉孩子的自由,不做“唠叨妈妈”,所以,只要她找孩子谈话,孩子都明白:“问题严重了,得严肃对待。”
问题4、父母矛盾暴露
俗话说:“父母不和,孩子遭殃。”父母是孩子终身的教师,所谓“身传甚于言教”,对孩子的成长起了关键的作用。父母若是整天在孩子面前剑拔弩张,互相指责,不但不能给孩子提供“稳定的后方,快乐的港湾”,还给孩子幼小的心理造成难以磨灭的阴影。这样的孩子成才几率相对小得多。
李振霞夫妇几十年的“互爱、互敬、互帮、互谅、互信”,对4个孩子成长大有裨益。李振霞教授说:“现在,许多中年人,互相指责。互不信任,在孩子面前不自律,整天吵得鸡犬不宁,为日后婚变埋下了祸胎。做孩子的很痛苦,整天担心父母会不会离婚,有的还悄悄跟踪父母,看有没有第三者插足。你说这孩子还怎么能专心学习?又怎么能够学好?又怎么能培养成欢乐、健康的性格?”
所以,父母一定要有为孩子营造温馨、和睦快乐的家庭生活环境的责任心。另外,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一定要保持高度的一致,绝不把分歧暴露在孩子面前。
教育的问题解决方法
1. 向孩子展现一个真实的自己
关于学习问题家长常会“有意的”地给孩子讲“我过去没学好,结果现在很不成功,在单位不顺等等”。其实,对于家长的状态,孩子自然会看在眼里。如果你现在不如意,你把它归结到自己的过去,那么孩子也自然可以把自己现在学习不好归结到“幼儿园”或者更早的阶段,认为自己天生不爱学习、自己天生马虎等,这样反而有了借口,不好办了。
另外,有些家长也会向孩子提起自己当年成绩如何突出,俗话说,“好汉不提当年勇”,时代变了,“过去”无论如何已经过去了。
家长对孩子的最好教育就是让孩子了解自己。家长在孩子面前,要自然、真实地展现自己当前的生活,不要美化,也不要丑化。这样,孩子面前只少有一条生活的真实的道路:如果你有很高文化素养和扎实的知识基础,那么借用一个传统的说法,“有智吃智”;如果你没有充分的知识储备,那么“无智吃力”。这一切,不用家长讲,孩子都会看在眼里,愿不愿沿着家长走过的路子走,就看他自己了。
2. 了解孩子,因势利导
了解孩子包括了解的需要和兴趣,了解孩子行为的动机,从而能更好地引导孩子。这一条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复杂,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孩子爱看童话,可以从对童话的分析入手,提高孩子对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认识;从对同一童话不同版本的比较入手,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鼓励孩子自己创作童话。当孩子从新的角度去看童话时,他会迅速地成熟起来,自然地走出对童话的沉溺。
对于喜欢飞机的孩子,完全可以通过对各种飞机性能的认识,引导孩子进入数学和物理的大门;通过对于飞机发展历史的认识,引导孩子进入科学史的大门。由于孩子有最基本的兴趣为动力,相关的书籍和资料,都会成为孩子知识的源泉。
3.不过分介入
家长要控制自己,不要过分介入孩子学习的事。因为学习毕竟是孩子自己的事,学好学不好关键在于自己。正像孩子个子不高、骨胳发育不良,家长所能做的就是给孩子提供高蛋白、高钙的食物一样,但是不能替孩子吃下去,也不能替孩子长高。家长的过分介入不仅没有用,反而会降低孩子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为他们的学习是父母的事。
4.创造学习条件
良好的学习条件包括:(1)安静的环境,这可能要求家长自己也少看电视、少打牌;(2)读书的气氛,即家长自己也多读书、看报,多讨论读书心得和相关问题;(3)对探索“怪”问题的支持,如欣赏孩子提出的某些问题的独到之处,帮助孩子利用图书馆或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为孩子要进行的某些探索性实验提供材料几安全监护,等等。
家长教育孩子的技巧
一:尊重孩子的“狡辩”-----反馈效应
每当家长指出孩子的错误时,孩子总会找出很多个理由来证明自己的清白。这时,家长一般都会气愤地称孩子的这种行为为“狡辩”,其实,这并不是狡辩,而是孩子对家长教育的一种反馈。
教育是双向的,家长不仅要教,还要接受孩子的反馈,教育才能达到最完美的效果。然而又很多家长却意识不到这一点,他们只管自己“教”,一点都不在意孩子反馈回来的信息,这样的教育往往达不到家长想要的目的。
二:分析并尊重孩子的反馈
当孩子对我们的教育作出反馈时,我们首先要对孩子的这种反馈作出分析,当然,这种分析不仅仅是针对孩子的语言进行分析,还要连同孩子的动作及神情进行分析。
但是值得家长们注意的是,不管是孩子的反馈是不是“狡辩”,都务必要尊重孩子的反馈。在上面的教育案例中,当孩子说出“我们班小朋友搜这样说”的理由时,那位妈妈没有对孩子的反馈进行分析,就对孩子大吼,这是不是不尊重孩子反馈的一种表现。所以,这位妈妈也并知道孩子反馈的真正还以----并不认为“你真蠢”是脏话。
可以想象,家长误解孩子的反馈,并对孩子的反馈进行压制,长久如此,孩子就再也不会对妈妈的教育进行积极反馈了。没有孩子的配合,家长势必将更没有办法对孩子进行教育。
三:针对孩子反馈出的问题,对其进行有目的的教育
当家长分析出孩子反馈出的问题时,就可以针对孩子的反馈进行有目的的教育。例如,如果孩子反馈出的问题时他不知道将礼貌的重要性,家长就再也不会,就可以通过实例,道理来讲述讲礼貌的重要性,引导孩子做一个讲礼貌的好孩子;如果孩子反馈出的问题是他不想知道承担最近错误言行所造成的责任,家长就要孤立孩子做一个知错就改,敢作敢为的人……
总之,不管孩子对家长的教育作出任何反馈,尊重和认真分析孩子的反馈,都是达到教育目的的首要前提。
四:家庭教育不能前后矛盾-----手表定理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给一个人一块手表,当别人问这个人时间时,这个人能够快速而且自信地说出时间;然而,当给这个人两块不同的手表时,这个看表的人反而不能很快地说出时间了。因为两只手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手表现象”,并由此而引伸出了一个结论:在做事情时,只能有一个指导原则或价值取向。后来,人们把这个结论称为“手表定理”。
猜你喜欢:
1. 教育孩子时存在的困惑
2. 家长在教育孩子上存在哪些困惑
3. 儿童教育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4. 家长教育孩子存在的困惑有哪些
5. 正确教育孩子的十个方法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